新时代宿州市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
2020-12-18窦祥铭
窦祥铭
(中共宿州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 安徽 宿州234000;安徽财经大学县域经济研究所 安徽 蚌埠233030)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路径。近年来,宿州市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新时代宿州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应重点从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几方面下好功夫、做实工作。
1 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近年来,宿州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保障机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城镇化水平总体仍然偏低。2019年,宿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由2014年的37.4%、12.4%提升到43.96%、24.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逐步缩小,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距(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5.81%、34.65%;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60.6%、44.38%)。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更有优势是宿州市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不愿转为城镇户口的重要原因,而养老得不到解决、住房没有保障以及失业找不到工作则是他们对转户最为担心的三个问题。此外,随着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惠农直补等利好政策出台,土地价值越来越高,使得宿州市农村户口的“性价比”也在逐渐提高
[1]。稳步提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为此建议:宿州市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农民进城落户“零门槛”;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后,其原来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不变”,打消进城农民对农村各种利益的后顾之忧;要持续推进“五有并轨”,确保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创业就业、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给予进城农民“双待遇”;要加快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紧抓宿州市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的短板弱项,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真正确保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2 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近年来,随着宿州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显著提升,尽管如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对城乡融合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例如:2019年,宿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 643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213元,增长10.7%,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仍达到2.47,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1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 540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416元,增长10.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44)。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为此建议:宿州市要继续坚持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办法,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以培育发展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不断完善财政、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要继续从优化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入手,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全面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不减少。
3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近年来,受历史、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宿州市要素市场改革略显滞后,人才、土地、资金、科技等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受到诸多限制,要素价格扭曲和市场分割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积极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科技等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实现双向自由流动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为此建议:宿州市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好平台,营造好环境,提供好服务,吸引“市民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推动城市人才回流农村,反哺家乡建设;要充分发挥各县(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的作用,不断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的城乡土地交易平台,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实现城乡土地公平交换;要进一步破除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在下乡方面面临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撬动更多资金流向农村;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积极推广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推动城市科技要素融入农村,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长期以来,宿州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滞后,成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一个突出体现。例如:在宿州市的一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依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基础设施城里高大上、农村“一穷二白”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宿州市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明显不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的难题依然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依然较大。持续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本要求。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方面,建议宿州市要继续优先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快补齐农村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建议宿州市要继续坚持把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向农村倾斜、延伸,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养老、就业创业、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最终确保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等方面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5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宿州市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三产融合发展的能力不足,融合规模较小、程度较低,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1×2×3=6”的乘数倍增效益。大力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来源。为此建议:宿州市要紧抓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认真谋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强化规划引领,引导带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要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用地、用电、用水、财税、产业、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它们对农村三产融合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最大限度保护农民权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农村三产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借鉴工业园区建设成熟理念,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建设,加快建设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打造农村三产融合新高地[2]。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关乎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难事、急事。在未来的工作中,宿州市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科学施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