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种植 注重幼儿的参与和发现

2020-12-18江苏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南瓜经验植物

(江苏: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一种非正式的科学活动,它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种植劳动既是幼儿经验的来源,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经验的目的。这些经验的获得会进一步促进种植及其他活动的开展,其核心价值是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需要,增进幼儿对植物的情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体会劳动的乐趣。

一、耳闻其声,各从所好——“顺”其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6 岁幼儿好奇好问,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在幼儿的眼中,每一粒种子、每一株植物都有生命,他们会精心呵护、仔细观察,会对植物倾注无限的热情。

(一)重新规划——桃花潭水深千尺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种植劳动正是依据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初步接触自然知识,逐渐建立认知结构。抓住园内外有效的环境资源,创设自然角环境、室外种植园地,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使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1.室内种植设置,“破”与“立”并举

班级自然角能为幼儿提供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幼儿探索发现的重要窗口。每个班宽敞的阳台成了幼儿专有的“绿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与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打破原有格局,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地面、墙面、墙角、柜面等,种植植物,使整个种植环境形成多方位、多空间的组合。同时,关注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及探究方向,不断调整自然角中的种植区域,设立多类区。如,在种植土豆的过程中,教师顺应幼儿的探究兴趣,开辟了土培种植区、水培种植区、沙培种植区等,在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的深度探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种植经验。

2.户外种植调整,“干”与“湿”融通

户外种植区是幼儿爱好观察、乐于亲近的小园地,种植园地空间越大,越有益于展开种植活动。基于幼儿的需求,幼儿园将户外的种植园地进行了重新调整,不仅有“干地”,还另外开辟了“水地”。扩大了种植面积,拓宽了种植形式与种类,为以后的对比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种植内容——浓绿万枝一点红

种植劳动体现了对幼儿最本质的尊重,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总结整理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将种植内容进行了横向拓展、纵向深化。

1.“牵”出来的“精彩”

在选择种植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以及生活经验,与幼儿一起选择种植对象,同时,发现幼儿对于对比种植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了种植课程审议,从研究团小组—各级部平行班—全园班级,将种植内容罗列出来,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审议,将种植内容的价值呈现最大化。

如,小班在选择种植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他们熟悉的、生长周期短的萝卜,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共同收集不同品种的萝卜籽:红萝卜、白萝卜、青萝卜……整个年级平行班开启萝卜种植大探秘。幼儿在管理种植自家的萝卜之后,能够自由地与其他班种植的萝卜,从叶子的外形、茎的颜色、根的不同形状、大小与颜色等方面进行对比探究,探索不同萝卜的异同。

2.“引”出来的“高度”

种植可以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中的神奇变化,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很多种植方面和有关植物的经验,而对比种植更有利于幼儿的观察。

如,大(7)班在三月份种植南瓜过程中,采用了室内暖棚、户外种植园地的比较种植方法。在户外,幼儿了解了地膜的用途。在种植中,教师支持幼儿自主解答:观察地膜上的水珠,触摸土壤,比较干湿,从而知道地膜的“保湿”作用。在室内,幼儿知道这个季节在暖棚里种植南瓜,要比户外种植更适宜,同时也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子房会发黄掉落。在大家一起讨论、实践后,发现原来在暖棚里的南瓜开花后缺少授粉的机会。通过学习,幼儿知道了授粉最好时间与授粉工具,帮助南瓜花进行了人工授粉,问题迎刃而解。接下来的就是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室内、室外南瓜的成长,从而发现了温度对南瓜生长的影响。

在种植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现,并适度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引”其趣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比较持久的感知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对于幼儿来说,观察力是他们选择接受客观信息的能力,也是他们认识周围自然界事物和现象的最基本能力,是思维的直接基础。

(一)关注植物变化,获取有益经验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幼儿阶段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其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班幼儿观察水果黄瓜和普通黄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者间的叶子变化是不一样的,普通黄瓜苗的叶子长得比较快。而开花的时间也不同,普通黄瓜比水果黄瓜要早开花一个星期。再如,大班幼儿在关注南瓜生长过程中,同样也获得了很多的新经验。幼儿通过每天的连续性观察得出结论:暖棚的温度高,南瓜叶子长得比较快比较大、子房结得早。根据观察情况,他们梳理出南瓜的生长节点表。

在对比种植中,只要给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他们就会有自我发现的能力,而比较观察更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二)注重有效提问,引发探索思考

幼儿真正的探究始于对问题答案的追求。幼儿的探究实际上就是对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寻求答案的过程。因此,幼儿真正感兴趣且能够通过探究找到答案的问题——“适宜的探究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现幼儿的兴趣,重视有效性提问,是诱发和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动力。如,在观察南瓜花的变化中,幼儿通过自主观察,先发现南瓜花早上和傍晚状态是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适时有效的提问:“南瓜花一天中它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花期有多长?”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幼儿进行了连续几天的观察,发现:早上、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段南瓜的花是不一样的,而且南瓜花的生命只有一天。

三、追逐其行,各如其意——“延”其趣

记录,可以引导幼儿更有目的、持久地进行观察活动,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观察总结、提升。幼儿喜欢将看到的“现象”、发生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对比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能激发其观察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符号记录

用符号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是一种简便易行又直观的方式。如,在种植爬藤植物(如黄瓜、丝瓜等)和生长较高的作物(如芦粟、玉米等)时,教师和幼儿会用一些废旧材料(如树枝、泡沫条、长条木片等)做成标尺,上面做好刻度,记录这些植物的生长速度。或者用彩色小纸条写上日期,贴在植物身上做符号记录。又如,在自然角里,把几种植物的根种在相同水量的透明容器中,观察这些植物每天喝的水量和生长速度,以及根须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记录。通过这样的对比观察记录,帮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根须的生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二)表格记录

表格记录法的对比性、抽象性更高。表格记录法能让每一位幼儿定期、如实、快捷地填写自己的观察情况,也能及时发现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如,在自然角的“种子发芽”实验中,让幼儿观察记录“绿豆”和“黄豆”在相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情况。通过记录,幼儿能清晰地了解两种种子在相同环境下发芽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此基础上,幼儿能够以曲线图的形式,每天记录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而表格记录则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提高了观察能力。

(三)绘画记录

绘画记录能更系统、完整地让幼儿感受观察物,是一种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观察记录手段。在平时的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发现,幼儿能够通过记录,与同伴交流观察中发现的秘密。这样的记录活动,不仅使幼儿清晰直观地再现植物生长的变化,更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对比种植,注重的是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参与和发现。幼儿参与设计规划、参与播种管理、参与观察发现、参与收获分享。一个鲜活的学习情境、一个真实的劳作空间、一个丰富的探索与发现的天地,能使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操作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发展。■

猜你喜欢

南瓜经验植物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南瓜灯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