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职教应积极作为
2020-12-18张黎宁
张黎宁
职业教育作为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以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按部就班地办职教,恐怕难以应对现实中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深层次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产业链运转的新动态、产业和企业人力需求及随之而来的就业格局新变化,采取切实举措,使职业教育在特定的背景下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保障就业等工作做出贡献。
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应更加自觉地为产业、企业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增强对接性,切实围绕产业和企业需求办学校、办专业。我们所说的产业和企业,并不是无具体指向的产业和企业,而是职业院校所在的特定区域的具体产业与企业,因为职业院校脱离不了区域性,不能直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很难说这种职业教育是高水平的。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各地的产业和企业必然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也必然会提出新的独特要求,因而职业教育的服务重心也必须随之调整。
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办学实体应及时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是否符合变化中的产业和企业生产需要。办学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区域产业布局、产业与业态、企业与产品、技术与设备等的动态变化不断进行主动调整,使其不断优化,与产业和企业保持同频共振,这样才能真正使职业教育实体成为“接地气”的产业和企业合作伙伴。对办学定位的概念,我们不能进行单一的理解和表述,而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全面定位,它包括办学方向、服务定向、专业取向、师资配置、教学重心、实验实训模式、具体企业对接点、实习方式、评价重点、教育教学管理着力点等诸多方面。因为后疫情时代经济领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而企业是市场最敏感的晴雨表,所以我们应及时动态跟进区域产业和企业的调整,切实打好职业教育后疫情时代的主动战。
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更需要职业教育的基础支撑。对经济和产业的支撑能力是评价职业教育水平的根本标准。职业教育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最终由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在企业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决定。因此,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的视野应更加开阔,目标应更加高远,办学举措和专业建设应更具前瞻性,为区域产业与企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应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