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业防汛救灾恢复生产实用技术

2020-12-18王文彬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4期
关键词:洪灾鱼种防汛

○王文彬

每年夏秋季节,各地相继进入多雨季节,暴风暴雨、特大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时有发生,给水产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积极防汛救灾,尽快恢复生产,防止灾后水产养殖病害的爆发,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现就水产业防汛救灾恢复生产实用技术浅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及时做好防汛准备

每年进入汛期,必须做好防汛准备工作,一是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针对塘库每年的汛情和容量,结合上下游环境情况,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准备各种土石、沙袋等防汛物料以及抽水机械,以备不时应急之需。二是要提前加固塘库堤坝。对塘库每年要进行检修,尤其是大堤、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位要仔细查验,查缺补漏,加固整险,必要时排水泄洪,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三是要提前密切关注汛期。在汛期到来之际,多关注天气预报以及应急防汛部门的灾害预警信息,加强值守巡查,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二、及时修复水毁工程

洪灾之后,要对塘库等水面受灾情况及时评估,采取必要措施抓好灾害应对。一是要尽快修复水毁工程。洪灾后要动员一切力量,尽快修复池塘、水库、湖泊、堤坝及稻田田间工程。仔细检查养殖池塘堤坝与设施,对养殖设施工程损毁严重的,应及时进行拦网。对于毁损的进出水闸、防洪渠道,应将淤泥、杂物清干净。对于破坏的供电设施、场内公路以及增氧机等机械设备也要尽快修复到位,为灾后复产养殖创造良好基础。对可能存在溃坝隐患的堤埂要抢抓时机进行加高加固,最大程度减少鱼类逃逸损失。二是要尽快清理养殖水体。尽快利用人工清挖、泥浆泵抽吸等措施清除池塘和主要进排水口的淤泥,在养殖稻田四周开挖沟渠进行科学泄水,对受损网箱进行及时修补等,并做好池塘渗漏检查修补工作,发现渗漏及时维修,确保养殖池塘的保水性能。同时,洪灾后要将水体中浑水抽出,及时换新水,并彻底消毒池水。池塘水位要保持适中,一般以1.5-2m为宜。及时清塘消毒,培育水质,每亩水面按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00-150kg化水全塘泼洒,同时用50kg茶麸打碎浸水一昼夜后全塘泼洒。对有活鱼的池塘尽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剂对池塘消毒,如活性碘、水产用二溴海因等。对有死鱼的池塘及时将病鱼、死鱼捞出,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其腐烂而污染水体。

三、及时进行补放改养

灾后,要对塘库等养殖水面养殖品种等进行盘存,及时恢复生产。一是要及时盘存养殖品存量。准确盘存出水体存鱼数量与种类,为灾后补放复产提供依据。对于被洪水全部淹没的鱼塘,可迅速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直接测出池中的鱼种存量。对于水面较小的池塘,可降低水位,在温度适中、溶氧较高的晴天上午拉网,以测出池塘中的存塘鱼种的数量、品种和规格。对于无法干塘和拉网的大水面,用投饵吃食量来估算,即某一水面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所吃的饲料量除以该饲料的投饲率,大致就是该塘口鱼种的存塘量。二是要及时调整种养。根据池塘受损程度进行补放或改养。对于溃决的池塘则要尽快排干水,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彻底消毒后,适量放养秋繁苗种稀养速成,并作好翌年渔业生产的准备。若通过调剂苗种仍难以解决的,可调整养殖模式,也可以种植经济作物进行补救。水产苗种繁育场,重点是保亲鱼和鱼种,应采取并塘或转移的方法,尽力将亲鱼和鱼种保存下来,以备来年使用。三是要及时进行补放。补放的鱼种一定要保证种质纯正,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生长速度快。由于洪灾发生在半年之间,处于鱼类生长期,养殖单位或渔民要结合各自实际进行合理补放。选择补放品种时要结合鱼种来源、运输条件、市场价格等因素合理选择,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稀养翘嘴鲌、罗非鱼等速生品种,还可以利用水体培养大规格鱼种,以鱼种收入补生产收入。如果鱼种供应不及时,可采用多次补放的方式,或采用多品种合理套养。补放鱼种的时间要在晴天上午9-10时或下午4-5时,刮风、下雨、低气压时不要放种,以免引起意外。补放前,先用4%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0-20分钟。对于受灾十分严重,补放鱼种困难的水体,可以就此降低养殖密度进行稀养,采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以规格之大补品种之少,从而实现增效增收。

四、及时加强投喂管理

灾后,塘库水质发生变化,养殖品种体质较弱,必须及时加强饲料投喂和水质管理。一是要加强科学投喂。洪灾后因为池塘存鱼量相对较少,为了不影响当年收益,一定要投喂全价优质鱼用饲料,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特别是补放夏花鱼种的水体更应投喂全价饲料。同时,多雨季节也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必须要针对各养殖品种的食性特点投喂优质饲料促其生长。暴雨灾害过后鱼类的体质较差,必须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配合饲料可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多糖等,以增加鱼类对致病因素的内在抗病力。投饵坚持定时、定质、定位、定量的原则,保证各种鱼类吃足、吃匀、吃好,健康快速生长。在初期适当减少日投饲量,水质清新后,再恢复正常投喂。二是要加强水体消毒。暴雨过后,鱼塘水质变化较大,可选择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碘制剂等全池泼洒消毒;网箱养殖可以在网箱四周用漂白粉挂袋;在食场周围,用二氧化氯挂袋,连续消毒3天,坚持严格消毒水体,防止病菌扩散。三是要加强水质培育。暴雨过后池塘水体普遍较为浑浊,水质偏瘦,养殖户可根据所养殖品种不同而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改善水质条件。若池塘水体比较混浊,泥沙含量较大,影响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条件的可将池内浑水排出,换注新鲜清水;无法注入新水的池塘,可用生石灰按每亩15-20kg化水全池泼洒,澄清水体。在对池塘等进行消毒处理5-8天后,可以使用光合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剂,改良池塘水质。要经常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要适时开机增氧。

五、及时防范病害流行

塘库等养殖水面受灾后,周边一些有害生物势必浸入水体,带来病害等系列隐患,必须及早防范。一是要强化综合预防。洪灾后经常观察鱼类的吃食、生长和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对鱼种、食场、工具、饵料等进行消毒,防患未然。平时加强水质管理,投喂优质饵料,适时轮捕轮放,减少应激反应,并用维生素C、多维、大蒜素、活菌类等拌饲料投喂,增强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要捞除水域中腐烂变质的死草、杂物,减少有机耗氧,施用底质改良剂,改良水质,减轻毒害。二是要强化疫病监测。灾后死鱼应及时打捞,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爆发。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m以上最为有效。提高灾后疫病防治意识,加大疫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或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并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疫病暴发成灾。积极储备渔用物资,适时购入鱼药、渔需物资,做到有备无患。三是要强化日常管理。由于持续降雨,池塘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能力弱,水体溶氧少,易引起水质恶化和鱼虾缺氧泛塘。因此要加强巡塘,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及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发病现象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暴雨过后养殖环境要安静,减少人畜或车辆等活动,减少拉网次数,避免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夏秋季节鱼类生长较快,随着鱼体的增长,超过水体的载鱼量时,就会发生缺氧死鱼的危险,所以应做好轮捕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加强投入品管理。高温季节饲料、鱼药、肥料等投入品极易发生霉变,在运输中要防止雨淋或受潮,以免成分溶解散失。注意强化投喂,合理调节水质,严防鱼类病害,做好日常精细化管理,确保灾害之年生产得以恢复和收入不受影响。

(通联:438700,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东门街37号县水产局,)

猜你喜欢

洪灾鱼种防汛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夏季防洪防汛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防汛当前莫添乱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冬放鱼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