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思想,实践探索小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2020-12-1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梅艳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梅艳鋆
文章结合本人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探索小学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路径,期望为教育行业的发展贡献些思路及参考。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先生当年所言,一语成戬。如今的小学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很多老师不了解学生未来的潜力,也不了解当下小学教育的真正目标,自然只能以成绩为目标导向来教育小学生。但是请反思,仅以成绩为目标教育小学生,对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家庭乃至社会的意义究竟几何?这个问题仍待探究,所以我期望通过分析小学生的特质,重新追溯小学教育的目标。
一、了解教育的对象,即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小学生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现代的小学生成熟的时间和程度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拥有一张稚气未脱的面庞,却可以大谈金融、理财、时局,这些超出我们想象的现象究竟说明了什么?若要通过一句话来概括,我认为这些现象说明了小学生拥有无限可能性。
二、思考教育的目标,教师应教学生做人
了解到小学生拥有无限可能性这一特质之后,我便思考教育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是应该培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应该培养出一千个贝多芬?又或是应该培养出一千个牛顿?我想在科目领域层面上不会产生统一的答案。那从小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来看呢?不管是哈姆雷特还是贝多芬、牛顿,人生在世,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件事就是学习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至此,我得出了一个教育终极目标可能正确的答案,即教学生如何做人。
三、目标的达成路径
1.明确目标后,我开始思考达成目标的路径。是否终日教学生大道理和社会规则就足矣?不必教学基础知识也不必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更不必要求学生去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真知?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认为上述各因素互相关联,相辅相成,而并非彼此独立、互相排斥。
2.学习基础知识与核心能力。人活一生就像盖一座高楼一样。基础知识与核心能力便是高楼的底层基础。高楼没有地基无法拔地而起,学生不学习基础知识,不培养核心能力,日后便无从在社会立足。
3.在生活中通过行动将知识付诸实践。有了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才有去实践的依据。实践是不断盖楼的砖、瓦,更是大楼逐渐长高的过程。在生活中实践,帮我们不断完善基础知识,强化核心能力。
4.通过生活实践,学习做人,获取真知。通过生活实践学习做人,获取的真知,则是这座高楼的顶层建筑。顶层建筑决定了一座楼的高度,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要通过实践对我们日后做人的准则有启发,对日后的生活有帮助,才算得上达成了我们学习的目的。
四、教育实践,用事实说话
我的职业是小学美术老师,美术与教小学生思考如何做人有怎样的关系呢?我给班上30 名五年级的学生设计了3 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请画出你最喜欢的人与你和他/她相处时印象最深的场景。
30 名学生全部参与测试并交卷。我观察到学生们在完成此次“最喜欢的人”绘画时,比完成其他开放性命题绘画更加认真专注。交付的作品质量也更高。
其中13 人画的是父母,占比达到了43.3%;7 人画的是爷爷奶奶等家中老人,占比23.3%;4 人画的是学校的老师,占比13.3%;3 人画的是朋友,占比10%;2 人画的是家中兄弟姐妹,占比6.7%;最后1 人出人意料画的是漫威英雄钢铁侠,占比3.3%。
可见大部分小学生的感情世界里,最喜欢的人还是家人。完成绘画的小学生心中、口中都在说家人们对他们如何如何好。这说明了在小学生的价值观里,还是以收获为主,给予和奉献的意识并不强烈,责任感也并不强烈。于是,我又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请画出你认为你做什么事,他/她会非常开心的场景。
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索小学生对“索取”和“给予”关系的理解和判断。
绘画完成后,实验结果比较平均地分布在3 个主要场景。有10 人画的是照顾家人或做家务,比如给爸爸洗脚、给姥姥做饭,占比达33.3%;有9 人画的是分享,比如把最喜欢的布娃娃送给妈妈、把最爱的糖给妈妈吃,占比达到30%;有8 人画的是考试得高分,名列前茅,占比达到26.7%。
自由发言环节,孩子们纷纷阐述各自的原因。“给妈妈洗脚是因为看过一个电视广告,给妈妈洗脚妈妈就笑了”“我最喜欢玩游戏机,把游戏机给爸爸玩,爸爸肯定会像我一样开心的”“妈妈让我上学就是考高分的,考高分她就高兴啦。”
孩子们天真淳朴的描述,也体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1.媒体信息或身边人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判断。由此来看,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传递正能量价值观,定期传播真善美的社会案例,有助于帮学生塑造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2.孩子们受年龄限制,缺乏换位思考能力,故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如设置思考问题:如果你是徐悲鸿,画《八骏图》时你在思考什么?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
3.考试的成绩和名次已经深入学生的价值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防止学生单纯地为了考高分而忽视实践知识与获取真知。若学生最终只有高分,不会独立思考也没有实践能力,未免本末倒置了。
实验三:既然他/她是你最喜欢的人,请试着做到实验二中画出的事情,让他/她开心,并将他/她的面部表情画出来。
实验三的目的是尝试将学生索取意识转化为给予意识,强化其奉献精神、责任感与担当。
我将实验三与小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联,孩子们从个人感情和学校考试两个维度都重视要完成此事。孩子们交付的作品中,27 幅作品都包含了笑脸的元素,占比高达90%!
让孩子们把笑脸画出来这一行为,使孩子们感知到自己为别人带来的快乐,也使他们感受到给予带来的成就感。这样一来,以后孩子们无论出于自我成就感还是让别人快乐,都会去承担更多责任。
实验的意义:美术,一个看似与做人、担当奉献没有关系的专业,但教师只要善用生活素材,便能帮助孩子塑造小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给予、担当的意识,学知识的同时也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五、小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李开复曾经说:“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取代90%人类的工作。从能力维度讲,在许多传统行业中,人类的竞争力将在与人工智能的对垒中变得荡然无存。”但我认为,就算人工智能再强大,也永远无法取代传统教师的核心职能,即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准则,教孩子要对家庭具备的责任感,对社会、对国家有担当。这些,就是小学教育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
探索教育意义是一条长征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