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0-12-18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小学冯桂兰

亚太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小学 冯桂兰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并不是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充分重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总结教学经验。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可有效地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还能够引导小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教育改革,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相去甚远。而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来,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融入生活中的案例,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慧眼看交通”一课的内容时,在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介绍了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之后,便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教学情境:国庆节就要到了,家住上海的小明一家计划去大连旅游,但是一家人却因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妈妈喜欢大海,想要做轮船,欣赏一下大海的宽广;爸爸则希望坐火车,节约经济成本;而小明因为还没有坐过飞机,想感受一下坐飞机的感觉。假如现在你是导游,应当如何安排这次旅游的往返行程,以便满足三个人不同的交通需求呢?如此,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很多学习内容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范。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在教学“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课时,我们便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在讲到与敬老有关的内容时,便可以组织学生去社区的敬老院或者孤寡老人的家中,为他们送去文艺节目、与老人们聊天、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等,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

(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社会生活时事动态

社会生活时事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和人生真谛。结合教学内容,将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时事动态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地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比如在教学“认识公共生活”一课时,我们便可以结合重庆公交坠江的事件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当此次事件曝光伊始,很多人都在责骂与公交撞击的红色轿车,认为是轿车影响了公交车的正常行驶,导致事故的发生。随着事件的逐渐深入,公交车内“黑匣子”被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公交车内刘某因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但此处并没有公交车车站,司机没有停车。于是双方就争执起来,刘某用手机击打司机头部,二人动起手来,导致公交车失控,坠入江中,十五个生命消逝。虽然这件事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大案件,但是依然包含着很多小的细节需要为学生讲述。首先,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应当告诉学生,当一个事件的真相未调查清楚前,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人,不要擅自去揣测。另外,在公共场合我们应当遵守最起码的公共秩序,更不能因一己私利而影响大家的利益,甚至做出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

三、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还能够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