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视域下幼儿园数学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2020-12-18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吴美玲

亚太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栅栏生活化幼儿园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吴美玲

在美国,杜威对教育和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是“教育即生活”。在我国,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思想”。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生活既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又是幼儿的学习途径。可见,生活化视域下的数学教育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怎样将数学教育置于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境基础之上?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对生活化视域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那么生活化视域下的幼儿园数学活动遵循的重要准则是以学定教,即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学习特点等来确定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一)在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感知体验数学的有趣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3—6 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学习必须通过具体的感知和动作进行。因此,最有效的教学是教授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就是他们所喜欢的游戏。可见,数学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必须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为主,在游戏情景中引发幼儿去观察和思考,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整合,形成认识。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开心旅程(感知10 以内的序数)”中,教师通过提供车票、广播、抽奖箱、礼物等材料创设“乘坐动车”的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在乘车游戏中,通过三次换位置,第一次,引导幼儿数一数,说一说自己坐在从前往后数的第几个;第二次,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刚才坐在第几个、现在坐在第几个;第三次,再次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坐在从后往前数的第几个位置上。游戏难度逐层升级,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知序数的变化。在开心抽奖游戏中,让幼儿感知不同的起点,序数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学会用数字描述事物的位置和顺序,掌握10 以内的序数。同时,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形成初步的关于序数的概念,而且可以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有趣。

(二)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参与体验数学的有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成人要支持幼儿在自然和生活中,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生活化视域下数学教育的内容必须满足幼儿现实生活和实际的需要。例如,某园为种植区搭好了木栅栏,教师请孩子们一起在木栅栏上涂鸦,问孩子们:“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使木栅栏既美观又整齐呢?”孩子们说:“木栅栏上的图案、颜色要有规律。”于是,为了孩子们能涂鸦出有规律又美观的木栅栏,教师需要设计中班数学活动“大家都来排一排”(按规律排序)。活动前,在园里,教师带着孩子们寻找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在家里,爸爸妈妈引导幼儿收集并观察发现各种有规律的物品,家园共育可以丰富幼儿关于规律的知识。活动中,和幼儿一起将收集到的有规律的图片和物品布置成展览会,幼儿自主参观,发现规律并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提供生活中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用一到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活动后,学习如何应用规律美设计木栅栏。本次活动后,孩子们在设计木栅栏时显得更加有想法了,能够大胆地按照颜色、图案的“ABAB”“AABB”等模式设计木栅栏,在实际的情景中大胆地应用数学。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这才是数学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数学教育,丰富数学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创设有丰富数学信息的教育环境,将数学信息物化在环境与材料中,为该阶段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机会。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来说,就是要通过引导幼儿与材料、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数、形、量、时间、空间等数学概念的形成。例如,某幼儿园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作为园所的特色和研究方向。该园将环境创设的视野拓展到整个幼儿园的大环境。因此,该园在新园初期的设计和规划中,将“绿化”作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于是,该园在幼儿园里种植了一百多种五彩斑斓、高矮不同的植物。教师们在充分利用幼儿园绿化环境的基础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该园的某位教师利用幼儿园环境中品种多样、高矮不同的树,开展了中班主题活动“我和小树做朋友”。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点数、分类、记录,发现幼儿园里面鸡蛋花有6 棵、桂花树有4 棵……在数数与记录的过程中,尝试手口一致点数相同空间或不同空间里摆放的同种物品,并能通过数数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孩子们喜欢找不同的树比高矮,还会告诉同伴说“这棵榕树太高了,我比这棵榕树矮”“这棵月季和我一样高”……在观察表述中,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高矮并进行高矮排序;孩子们喜欢收集形态、颜色各异的落叶,他们根据颜色、形状对树叶进行分类和记录……在比较操作中,学习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记录分类的标准。可见,该园的环境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在“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课程规划下去计划和实现,已经大大超越了“绿化”本身的意义。在这样的园所中,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逐渐变得敏感可见,同时,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与游戏中。

三、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充分挖掘数学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以幼儿的自由交往活动为主,幼儿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观察周围的事物、现象、同伴等。同时,《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成人要多支持和鼓励幼儿和大自然接触,感知、体验、探索各种各样的生活事物和现象。将一日生活看作数学教育的整体,让数学成为帮助幼儿学会生活的有效工具。因此,教师应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渗透式教育观,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机会,指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操作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可以通过“上学不迟到”“今天谁没来”等活动,让数学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服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可以通过“我是小帮手”“小书房的管理”等活动,让数学为幼儿参与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生活管理服务。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在午餐环节,当幼儿把一只碗、一把勺子、一条餐布放在每一个相应的位置,他们已经懂得了“一”的概念,这也是最基础的数字概念;在自主活动的环节,要求幼儿将玩过的玩具按照标志放回原处。这些生活中的情景,有助于幼儿“一一对应”的数学概念的发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还可以听到教师在与幼儿的随意交流中经常会说:“你今天吃的这个橘子有几瓣?”“每一瓣里面有几个籽?”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类似这样的提问可以每天进行。一日生活中可以提供宽松、自由的探索数数的空间,幼儿在数数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新玩法。通过日常的提问、操作可以丰富幼儿的数学语言,帮助幼儿建构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概念,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在幼儿园的自主游戏中融入生活化理念,支持幼儿数学经验的建构

游戏作为幼儿主动自发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流、想象、操作、表达的机会,对幼儿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游戏材料越开放、丰富,幼儿能够观察、比较的机会就越多,幼儿学习数学概念的机会可能就越多。例如,在仓山区某园的自由活动区游戏中,教师改变了以往在自由活动中随意为幼儿投放游戏材料的做法,而是为幼儿提供了蕴含丰富教育价值、开放的游戏材料。教师在自由游戏区投放了多米诺骨牌,孩子们从一开始只能让十块多米诺骨牌不倒,慢慢搭出两三米长的、“S”形的、主题式的轨道。在这里还会听到孩子们在说:“这块是大海,我要用20 块蓝色的多米诺骨牌来搭建。”“这里是堤坝,我用黑色的多米诺骨牌,给我15 块。”“这里是环岛马路,给我30 块多米诺骨牌。”“不对,你的堤坝离大海太远,再靠近点。”……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探索出了多米诺骨牌之间的最佳间距、“S”弯拐角处的适宜距离,在操作与想象的过程中,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远近关系等。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幼儿进行数学概念和经验的积累、整合、梳理。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教师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渗透式教育观,让幼儿能够真正地喜欢数学、主动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幼儿的生命更有活力。

猜你喜欢

栅栏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围栅栏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
牧羊人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