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年锦鲤小瓜虫病的诊治技术

2020-12-18黄国稳牛慧军徐晓强李新华

河南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虫病病鱼鱼体

黄国稳, 牛慧军, 徐晓强, 李新华

(1.南阳市靳庄水库管理所, 河南南阳473000; 2.河南天纳图实业有限公司水产技术部, 河南漯河473000;3.许昌众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河南许昌461000; 4.漯河市郾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南漯河462000)

锦鲤是鲤鱼的变种,体色鲜艳似锦,颜色有红、白、金、黄、紫、蓝、黑色等。锦鲤的斑纹变化多端,是较大型的观赏鱼类。鲤鱼养殖在我国历史悠久。红鲤作为观赏鱼类,在明代已有记载,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写到:“金鱼有鲤、鲫、鳅、鳖数种”。说明时已有金鱼和金鲫的存在。在锦鲤的养殖过程中,会有很多疾病发生,如病毒性病(痘病、疱疹病毒、浮肿病毒等)、细菌性疾病(烂鳃、烂身、烂尾、肠炎、败血症等)、真菌病(水霉病等)、寄生虫病(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三代虫、鱼鲺、锚头蚤等)、气泡病等,其中淡水小瓜虫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锦鲤寄生虫病。

1 小瓜虫病流行情况

淡水小瓜虫,又名多子小瓜虫,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和观赏鱼类均可以寄生,尤其在不会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此病,亦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从鱼苗到成鱼各年龄组的鱼类都有寄生,但主要危及鱼种。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但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差时,在冬季及盛夏也有发生。生活史中,无需中间宿主,靠包囊及其幼虫进行传播。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侵袭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延而逐渐减弱;水温在15~20℃时侵袭力最强,孵化后24 h内侵袭力较高,36 h后就降低。

淡水小瓜虫的生活史分为幼虫期、成虫期和包囊期,其包囊沉入水底或其他固体物上进行分裂繁殖成幼虫,进行新一轮的感染。

2 小瓜虫病预防措施

2.1 锦鲤小瓜虫病防治措施

小瓜虫预防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以增强鱼体的抵抗力;其次是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水泥池壁也要进行强力冲刷,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在鱼苗下塘前通过显微镜进行抽样检查,如果发现有小瓜虫寄生,需要用药物进行药浴处理。

2.2 小瓜虫病治疗措施

小瓜虫的治疗目前有2种途径:

(1)药物治疗:用福尔马林治疗,当水温在10~15℃时,用1/5000的药液浸浴病鱼;当水温在15℃以上时,用1/60000的药液浸浴病鱼1 h,或全池泼洒2.5 mg/L的福尔马林。病鱼也可以用200~250 mg/L的冰醋酸浸泡15 min,3 d后重复一次;或者用1%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60 min;或者用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泼洒浓度为2~3 mg/L,每隔3~4 d泼洒1次,连用3次(此方法仅限于观赏鱼的治疗);或者分别用干辣椒和干姜,各加水5 kg,煮沸30 min,浓度分别为0.35~0.45 mg/L和0.15 mg/L,然后兑水混匀后全池泼洒,1次/d,连用2次。如果干姜改为鲜生姜,浓度为1 mg/L。

(2)提高水温:将水温提高到28℃以上,可以达到虫体自动脱落而死亡的目的。

3 诊治小瓜虫病实例

现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一例花锦鲤小瓜虫病的诊治总结如下,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

3.1 发病池塘情况

2020年10月11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郭庄回族乡孙楼一养殖户的花锦鲤发生鱼病。

该池塘面积1000㎡,平均水深1 m,配备1.5 kW叶轮式增氧机,放养锦鲤的规格为15 cm左右。水体偏瘦,透明度为30 cm左右。花锦鲤在水面频繁跳跃,死亡不多,每天死亡十几条,整体吃料稍差。

3.2 发病症状

现场捞取2条在水边游动较慢的花锦鲤,肉眼检查发现一条病鱼的眼睛突出、发红,胸鳍基部和尾鳍末端发红,尾鳍末端局部溃烂,另外一条鱼的眼睛正常,两条鱼的尾部都有明显的小白点。将病鱼进行解剖发现:两条鱼的肝脏呈粉红色,肠道食物较少,其他内脏基本正常。显微镜镜检两条鱼的尾鳍和鳃丝,均发现有较多的小瓜虫。测定池塘中层水温为17℃。询问养殖户,该塘底淤泥5 cm左右,之前用过碘制剂消毒2 d,内服过3 d的三黄散。

3.3 治疗方案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和现场情况判断:该池塘花锦鲤为小瓜虫病。治疗方案如下:在凌晨5∶00左右使用特效瓜虫灵(667 m2·米/袋)(成分为干姜、辣椒、辣蓼等)+蒜畅乐(667 m2·米/袋)(成分为大蒜素)+高效底改片(4/667 m2/袋)(成分为过硫酸氢钾),这些产品连续3 d,用后开增氧机;同时内服:免疫多肽(40 kg料/袋,煮沸10 min)(成分为杜仲、黄芪等)+蒜畅乐(40 kg料/袋)+肝胆肽欣(50 kg料/袋)(成分为胆汁酸),连续投喂6 d。

15日,再次检查客户的花锦鲤3条,小瓜虫已经消失,鱼不再水体上跳跃,吃饲料基本恢复。客户对治疗结果较为满意。同时告诉养殖户需要及时肥水,以防小瓜虫复发。

3.4 原因分析

3.4.1 本病例中,通过对发病鱼进行解剖和鳃部尾鳍的镜检,结合低温期和水瘦,基本判断为锦鲤得了小瓜虫病。检查的2条鱼中一条鱼的眼睛突出、发红,鳍条发红,是因为小瓜虫造成鱼体鳃部缺氧,浮在水面,在晴天时继发了气泡病而引起的。

3.4.2 在治疗方案中,采用了中草药为主的杀虫药(特效瓜虫灵),相对安全,刺激性小,配合大蒜素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低温期烂身引起的水霉病。考虑到小瓜虫的生物学习性,采用凌晨下药,配合过硫酸氢钾改底,提高综合的杀灭效果,但是需要注意增氧以防缺氧。

3.4.3 在大部分鱼还能吃饲料的情况下,配合内服免疫多肽以提高对小瓜虫的免疫力,内服蒜畅乐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胆汁酸可以有效改善肝脏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过程中花锦鲤的存活率。

3.4.4 小瓜虫的发生,与池塘水质、底质和鱼体的体质关系很大。水质偏瘦,底质过脏的池塘,较容易发生小瓜虫病。此外,鱼体体质较差时,也容易发生小瓜虫病。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小瓜虫,需要保持池塘水体的肥度、定期改底,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猜你喜欢

虫病病鱼鱼体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犬猫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