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活动中避免幼儿从众行为的策略

2020-12-18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幼儿园吴白茜

亚太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戏剧绘本小朋友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幼儿园 吴白茜

幼儿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来说,从众是种好现象,它能促使孩子向榜样学习,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幼儿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日趋同化,甚至不爱动脑筋,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由此我们得知,不是所有的从众行为都是消极的,对于如何解决教育戏剧活动中的从众行为,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教育戏剧中的从众行为,笔者提出了如下的解决策略。

一、选材要符合“最近发展区”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在1962 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当被试者被要求解答不是十分明确的题目时,会有30%的人出现从众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的从众行为和题目的难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戏剧内容时,应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标准,所呈现的内容需要在孩子的理解范围之内。例如,小班教师可以根据经典的绘本故事《拔萝卜》《小兔乖乖》设置情境,让孩子模拟小动物的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中班教师可以借助绘本的某些情节,如《小小和泥泥》中小鸡嘲笑泥泥,用教育戏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体会绘本中的道理;而大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包括好的与不好的行为),如《保安叔叔,您辛苦了!》《多米诺风波》《户外活动时暖心一刻》《足球比赛事件》等,引导幼儿用教育戏剧的方式再现情境,并组织讨论,反思当下的行为是否恰当,学会换位思考。当教育戏剧活动在幼儿的理解范围之内,且能使其积极独立思考,那么幼儿在其中的从众行为便能有效避免。

二、表扬要讲究“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认可的需求,幼儿也不例外。也正是这种欲望使得幼儿会模仿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此在教育戏剧活动中,教师不要只表扬一个幼儿、一种行为,不要着重于幼儿行为结果的好坏与否,要因人而异,注重每个幼儿的纵向发展。同时要着重表扬幼儿在教育戏剧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鼓励其表达情感,让他们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从而树立自信心。比如有的孩子能力强,每次在活动中总能将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语言表达得非常流畅,这类幼儿经常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表扬和关注;而有的幼儿平日里比较安静、不善言辞、不会表现,在小组中常常扮演被动角色,甚至扮演石头、树、花草等,这类孩子比较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要细心关注到每个孩子,了解其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交流分享中适时适当地进行鼓励与肯定,再提出一些小建议,让其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让孩子明白每个人在表演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会发现同伴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合作。

三、指导要推崇“创造与开放”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但这种创造力极易丢失。习惯性从众便是幼儿缺乏主见、缺乏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在教育戏剧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积极思考,跳出常规的思维,去寻找新的“情节”。例如在幼儿中班《有弟弟妹妹真好》的活动中,请小朋友合作表演哥哥看到弟弟挂在树上下不来时的情境,第一组小朋友想出了用梯子营救弟弟的方式,并创造性地将手臂伸直架在树上当成梯子让弟弟下来,这个方法以及他们的表演得到了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一致认同和赞许。在接下来的分组表演中,为避免每一组小朋友都按照这种方法去演绎,教师对孩子的评价要具有启发和引导性,表扬这种方法的同时在言语中暗示还有其他解决办法,让孩子积极创新,寻求不同方式。例如打110 报警电话、请长颈鹿帮忙,甚至是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方式,比如变成超人之类的,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因此教师要具有开阔的眼界,要有探索式、开放式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嘴巴、时间、空间。”因此,每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思教学行为,并调整指导策略,不仅要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遵守纪律,还要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自主思考,给予他们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幼儿才能不盲目从众且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并真正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为他们身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戏剧绘本小朋友
有趣的戏剧课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找茬儿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