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比较分析

2020-12-18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顾金玲

亚太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教育家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顾金玲

长沙师范学院 彭谦俊

一、时代背景

苏联作为20 世纪第一个新生社会意识形态结构,其改革与发展曾受到世界的关注。20 世纪苏联的改革与实践也充满了一些特殊而又神秘的色彩。作为第一个独立于资本主义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成立初期面临着资本主义阵营的重重封锁与围困,但最终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国家的实践与探索中,苏联诞生了很多的杰出人物,我们今天所要谈及的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苏联教育思想界的杰出代表。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1888—1929)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作家。马卡连柯曾先后就读于师范学校并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后出于国家教育需要,被调任组织管理高尔基工学团及捷尔任斯基公社。

瓦西里·亚历山大洛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就读于师范学院,而后回小学教书,卫国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战争结束后则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创办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苏联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教育状况的一个深切与现实的反映。

两者虽然不处于同一个时代,但彼此之间也存在一些继承与相异的部分,下文我们将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论证。

二、教育思想的共性分析

(一)重视教育实践环节

欲探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首先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实践经历。两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实践背景的基础之上的。

马卡连柯在1911—1914 年间于海尔逊省多林斯卡亚车站的铁路小学任教,并在此期间于波尔塔瓦师范专科学校求学并毕业,之后又担任波尔塔瓦市立第二小学校长。1920年,马卡连柯受国家指派,开始为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组织工学团,1920—1935 年间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从事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的教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1936—1939 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从1948 年到1970 去世,这期间,一直担任其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由教育实践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处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所以他们的教育思想丰富且易操作。无论是马卡连柯的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任斯基公社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都是两者重视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例证。

可见二者都有丰富的实践背景与实践经验,他们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及确立都有深刻的影响。

(二)对集体教育的重视

苏联的教育改革与实践非常强调“集体”这一观念,这也反映在马卡连柯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当中。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马卡连柯非常肯定集体的作用,他认为“在苏联,没有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之外,所以不可能有独立的个人命运,没有个人的道路,也没有与集体的命运和幸福对立的个人幸福”。马卡连柯充分地认识到了集体教育的性质和作用。他认为,学校集体不只是青年们的简单集合,它首先应成为教育工作的对象。马卡连柯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是和集体发生关系,他把这种教育形式称作“平行教育影响”,也就是他要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目标是动员和吸引集体成员努力的方向。他认为集体是最好的教育手段,集体是教育的主体,学生首先是集体的成员。

苏霍姆林斯基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更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的精神。他认为,学校对于这种精神的培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集体主义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他认为,集体的成员应该走出小圈子,直接参加到活动中来,这既能改造客观世界又能丰富集体成员的主观世界。在集体教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继承了马卡连柯的衣钵,同时又有自己的独到创新之处,二者的相同之处都在于肯定了集体教育的作用及进行集体教育的方法。

(三)对劳动教育的推崇与实践

关于劳动教育,两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马卡连柯及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是极力推崇。马卡连柯并不认为劳动有教育的作用,但是他认为劳动可以起教育的作用。他曾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办自己的工厂,并试图将学校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则首先界定了劳动的外延,他认为,劳动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同时还包括日常的工作和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劳动也是精神上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需要,组织学生劳动也就是考虑到使学生在劳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提高。

在劳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实际能力上、智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劳动的准备,使学生从幼年时开始,从步入学校校门之后起,就在身体上、思想认识上、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等方面,逐步得到培养,使之不仅具有一定的劳动本领,而且更愿意从事各项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把劳动看成一种乐趣,一种精神享受,看成不可缺少的日常活动和公民应尽的职责”。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共同倡导的教育理念,两者对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这一观点有着相似的论述。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更为全面,这也是苏联教育发展过程中理论不断完善的一个必然现象。

(四)对教师作用的积极肯定

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都肯定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优秀的教育家,更是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们教师正面临着一项最光荣、最困难的任务:在教师身上承担着全国的希望,这就是说,我们要为共产主义社会培养人才,在我们的肩上要成长起新的人,并且在全世界面前建立起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在创造新文化的事业中占据着最光荣最显著的地位。”马卡连柯对教师的作用是持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方面,也是特别突出教师的作用。他对教师的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学素养等。他在肯定教师作用的同时也没有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他认为,“学生成长发展是各种教育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教师在各种教育力量中起着协调平衡和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就是一个特殊的雕塑家,在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教师无论在知识、能力、智慧还是教育经验、技艺和职业志趣方面都是最全面的。

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身体力行,首先以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我们不难发现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相同部分,是两者在以上这些问题中的共识。

三、价值与借鉴

苏联解体的原因我们难以捉摸,至今也尚无定论。但是,苏联的解体并没有淹没苏联教育家思想的光芒,不管是现在的俄罗斯还是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掀起过学习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热潮。我国曾经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掀起过学习马卡连柯及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热潮,现在的学习热情仍然不减当年。两者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多尚可挖掘与学习探讨的地方。纵观两者的教育思想,再来回顾我国的一些教育实践经历,不难发现存在着两位教育家思想的痕迹。通过对两者思想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教育家思想的时代印记,并能得出一些启示与借鉴,这对我国的教育建设不无价值与意义。

(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都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从事教育活动。“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任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过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更好一些的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德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对教育活动的热爱是两者从事教育活动的内驱力。就目前来看,师范生首先要学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只有热爱它才能在以后的教育岗位中做出成绩。

(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是两者教育思想的源泉

通过对马卡连柯及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共通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历。这些经历也促使两位教育家发现了教育的独特功用和独特价值,为两位教育家进一步的教育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对于从事师范教育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事师范教育必须要多实践与多历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岗位。

(三)对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新思想永葆青春的秘诀

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承接与创新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而是对其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并充满活力。优秀的思想应该得到继承与发扬,这才是优秀思想得以传承的重要前提。

教育家也为未来的教育家们更好地继承其教育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是他们激励后来者要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把教育思想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并在实践的第一线去检验与实践。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教育家
教育家与儿童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