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

2020-12-18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亚太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研学导师旅行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凌 虹

四川省成都市棕北中学 张东明

近年,国家相继出台系列文件,鼓励并规范研学旅行,为广大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政策依据。2016 年11 月,教育部等11 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同年12 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2017 年9 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然而学校在实际开展中,没有深刻把握研学旅行的本质内涵,没有自主开发适合本校的研学旅行课程,部分学校还停留在“潇洒走一回”,或者出于安全顾虑而“浅尝辄止”,或者因为经费的拮据而“望门兴叹”,在实践过程中“走样”“减样”甚至和传统的旅游“一样”。因此,针对研学旅行的困惑,本文就学校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一、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中的困惑

研学旅行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迅速升温,它与孔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精神、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以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观念一脉相承。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中,特别是在当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许多学校有如下困惑。

(一)出于安全顾虑

安全对学校所有工作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力,许多学校“谈研学旅行而色变”,迟迟不敢开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安全有所顾虑,担心出事。研学旅行课程往往是在校外、户外、路上开展,开放性非常强,不像在学校封闭空间里易于管理和掌控,所以安全性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重要顾虑。

(二)出于经费顾虑

研学旅行的费用一直是学校和家长所关心的,乱收费也是学校的“红线”。2017 年12 月,四川省教育厅等11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研学旅行是学校正规法定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一。在经费问题上,采取研学旅行经费筹措机制,学校要合理测算研学旅行的开支费用并公开周知家长,家长在自愿的前提下支持孩子参加活动并保证经费,相关费用可纳入学校代收费项目。在收费问题上,学校一直相当谨慎,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收费这道门槛:食宿、交通、门票、研学机构以及课程开发的费用。

(三)学校和研学机构关系

研学旅行是学校独自承担,还是放手研学机构承担?目前许多学校工作繁重,现在新增研学旅行项目,从工作熟悉程度和安全角度考虑,在课程开发上存在被研学机构主导甚至被研学机构“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同时,研学机构作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在课程开发上又与研学旅行的价值取向、目标意义等方面存在利益冲突,需面对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问题。《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的组织主体应该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而非研学机构,应当改变研学机构主导研学旅行的状况。

(四)只学不旅、只旅不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研学旅行中要正确处理学习与旅行的关系。研学旅行是一门法定的特别课程,与学校上课和纯粹的春游、秋游旅行具有明显的区别。它将课堂延伸到湖海山川、各类博物馆、研学基地等校外空间场所,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能使同学们深度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感受历史。与传统课堂相比,研学旅行增加了场景、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识,拉近人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相比旅行、春游、社会实践,又增加了研学元素,有课程设置,有价值引领,有学习目标达成,不是纯玩团或者纯游团,着力于促进中小学生“知行合一”,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确定研学路线的困惑

课程具有相对稳定性,有自己的目标意义和课程设置。如果研学路线经常变动,师生无所适从,学校开发成本、压力将会增大。年级基本是三年一轮回或者六年一轮回,这为开发降低了工作量。因此,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的几条精品研学路线,几个年级轮流进行,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学校所处地域均有自己本地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这是开发本土特色研学旅行课程的基础。要深入挖掘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和本地特点的研学路线及课程,避免多而粗的研学路线,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结果“一日看尽长安花”,没有达到研学的深度与广度。

(六)学校教学与研学旅行的矛盾

四川省教育厅明文规定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不得在节假日进行,不是夏令营、冬令营,要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来开展。从短期来说,会挤占许多学校的正常教学时间,影响学校教学进度。但是从长远来看,研学旅行是一门课程,教学场景发生了变化,它不仅只是走出校园、走出家门,更是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书本上可以学到人文和科学知识,但缺乏直观体验,而研学旅行正是互补的好形式。

综上所述,面对研学旅行这一新事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内容

(一)育人目标

整体来说,研学旅行就是让学生从书本上、从教室里走出去,到社会、大自然中去研究、学习、旅游、行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来说,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从小了解历史、熟悉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和平来之不易,坚定“四个自信”,激发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二是通过研学旅行,以研究促学习,以旅行促体验,让学生在大自然与社会中把书本上、学校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具有实践的经验,又有创新的能力;三是通过研学旅行锻炼学生的体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做一个文明健康的中国人。

(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的规定,学校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结构可以按照资源类型进行,如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每一类型又要涉及目标价值、跨学科知识储备、活动开展、课后反思总结提升,要有收获成长。

(三)实施方式

1.安全为先

制定“三案”,即学校研学旅行实施方案、学校研学旅行应急预案和学校研学旅行向上级主管部门、交警备案,做到“活动有方案、应急有预案、行前有备案”。做计划方案前要通过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卫健委等专业机构,了解当地是否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事件,等级如何。研学旅行出发前,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督导考核,和家长签署安全协议,明确研学机构、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研学旅行承办单位要制订相应的接待方案,提前进行安全应急演练,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研学活动安全有序。同时,要向教育局、交警等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得到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许可。

2.精选研学机构,谋划研学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与研学机构或者基地单位的合作与合同的签订至关重要。

下面就相关程序作具体阐述。

(1)公开招标,精选研学机构

学校要公开、公平选择经教育、旅游部门认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研学机构。学校确定好研学旅行线路之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邀请研学旅行方面的专家、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评选,根据投标展示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进行现场打分,当场确定中标的研学机构。

(2)实地踩点,制定成熟的活动方案

踩点路线是研学旅行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参与人员包括研学机构和学校,而学校代表包括班级成员、班主任、研学导师和家长代表。实地踩点是为了掌握研学旅行路线和地点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由研学机构和学校共同制定活动方案、课程方案和安全预案等。

实地踩点,可以设计、验证和确定一条大家共同认可的最佳路线。比如我们在开展“延安红色研学之旅”的过程中,提前进行踩点,对交通方式进行了最佳优化。最后实施过程中,学生乘坐的“西成高铁”,具有高速、整洁、平稳的特点。同学们在高铁上既能安静学习,同时又对中国的名片——高铁有了更丰富的感受,多了一份别样的体验,那就是中国自信。

实地踩点,确定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安排。比如路程远近、交通方式、往返时间,甚至确定好学生休息、吃饭和去厕所的时间和地点,每次组织几百人出行,需要提前考虑好的因素很多。如果吃饭地方小,我们合理安排活动,分批吃饭;如果地方宽敞,就一起用餐。学生如厕也是研学旅行活动中的一个难点,必须安排有序,才能节约时间。

实地踩点,确定多方都满意的主题目标和研学方式。特别是围绕研学旅行的地点,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拓展性训练等方面的内容,确定研学旅行的主题和目标。比如我校在开展“相约川茶故里”研学旅行时,选择蒲江县成佳镇,确定动手采茶、炒茶和制作标本的体验式学习;又如“我和三苏的诗词大会”研学旅行,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三苏祠实地感受诗词文化,举行诗词大会,引领学生对宋词进行学习探究。

研学机构和学校通过几次踩点、几次更改,逐渐形成趋于成熟的活动方案、课程方案和安全预案,参与人员清晰掌握了活动的所有安排,心中有数,在后期实施过程中才知道轻重缓急,保证研学效果。

(3)与研学机构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研学旅行方案和课程确定好之后,学校要与研学机构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交由学校法律顾问审核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合同应包含以下多方面的内容:双方权利义务、安全责任划分、车辆安全、司机情况、饮食安全、学生保险额度、贫困生减免、随队医生和交警、研学机构按照微利原则核算的报价等。

双方签订合同之后,研学机构应尽快向学校提交研学旅行的活动方案、课程方案和安全预案,经学校修改之后定稿。再加上活动申请和安全承诺书,把所有材料逐级上报教育局相关科室和交警,等待审批,最终定好活动出发的时间。

(4)编写《研学旅行手册》《告家长的一封信》

学校和研学机构负责编写《告家长的一封信》和《研学旅行手册》,经学校审核后印刷。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报名工作,组织学生提前学习,完成《研学旅行手册》中研学前置内容的学习,做好研学前的知识储备。

(5)召开行前会

出发前,学校参与人员、研学机构参与人员到校召开行前会,再次研讨研学旅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聚焦在安全上和预设之后的生成上,确保研学旅行安全圆满完成。研学导师进入班级,和学生见面,为学生讲解行程和准备,为第二天的出行做好准备工作。

(6)研学旅行活动中,加强对研学导师的要求

出发前,研学导师组织学生有序上车。在车上,研学导师和学生互动,边学习边讲解研学旅行的注意事项。研学过程中,我们基于学生的特点和表现,对研学导师重点强调组织纪律、认真讲解,保证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这是我们每次研学旅行的宗旨。

(7)管理与评价

开发一套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必然要完善对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对参加课程开发的研学导师、教职工,根据研学旅行的参与实施和成效情况折算成必要的工作量和奖励性绩效考核;而相对于参加的学生,要将评价结果折算成学分和综合实践考评。

研学导师评价:《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订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研学旅行的主体是学生,而研学旅行的效果则与研学导师休戚相关。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获取最直接的感受与知识,而不是和传统教学一样获取间接知识,这对研学导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对导师予以考评十分重要。研学导师评价要求:大胆创新的教育思维、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强大的管理沟通协调能力,收放合理、不疾不徐。对导师的评价采用工作量为基础的定时评价,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基础的效果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研学旅行是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但要坚持自愿原则,不能强制。研学旅行对学生的评价以学分为基础,同时纳入学生的综合实践考评。

对研学机构的评价:发放调查问卷,对研学机构进行满意度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来年招标比选的依据。

安全评价:研学旅行出行前进行安全评估,并制订安全预案。研学结束后对照安全预案进行考评,而且安全评价是一票否决。根据考评结果对研学方案、安全预案进行修正,为明年开展研学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措施。

总之,对研学课程进行评价,找出问题之所在,才能为下一个年级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改进措施。

疫情背景下谈研学旅行其实不早。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疫情必将被战胜,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才是先手。诚然,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经过几次积累沉淀之后,一套成熟的研学课程将得到大家认可,甚至将在本区域推广。

猜你喜欢

研学导师旅行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V eraW an g
导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