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2020-12-18南平市政和县铁山中学范榅富
□南平市政和县铁山中学 范榅富
□南平市政和县镇前中学 许绍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多种价值。第一,合作式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其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协作交流等素养的发展都具有较好的作用;第二,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比起教师的直接灌输和讲授来说,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兴趣更浓,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专注度;第三,合作式学习集中了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素养、生活经验,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积累得到较大幅度的拓宽和满足,有益于学生历史实践能力的建设发展,也使其理解、掌握、分析历史的效率及正确性得到保障。下面,围绕初中历史学习的几个环节,就教师如何有质量地组织合作式学习展开探讨。
一、预习的合作
就历史这个学科的学习来说,预习环节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前熟悉课本中的内容,还是让学生围绕所要学习的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分析理解。这个环节,一般来说需要学生依据学习需要去搜集、准备一些学习相关的资料,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充足的探究资源。而由于学生的思维空间及时间精力的限制,一名学生很难独立获得较充足且可靠的学习资源。而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合作,就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在学习“古代埃及”这一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要完成几个资源的搜集和整理——课本上提到了“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还提出了一个思考题,“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而课本上提供的信息显然不能满足学习理解的需要。学生就可在组内分工,有人负责搜集古埃及天文学的成就、有人去找古埃及数学的成就、有人去找尼罗河的价值意义……这样,回到课堂上,每个小组就都有了充足的交流学习资源,而每个学生又不会在课前消耗太多时间精力。
二、导入的合作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核心抓手,为整节课的学习定下方向和基调。因为其重要性,通常来说,是由教师在课前设计并引导的。但其实,基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在导入环节也是可以组织学生合作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学生在课前准备了学习资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把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交流、整合,这样一来,先让学生对全部资料都有了个整体的认知,也就基本梳理出了一节课所要研究和学习的重心。思路清楚了,后面的学习就能高效展开。再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传说?听说过哪些有趣的关于我们祖先的知识?”大家先不进入学习,而是先把自己了解的一些“稗官野史”说出来。这个环节就变得非常生动、有趣,一下就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他们会想:“我们知道的这些传说,是不是真的呢?是怎么出现这些神奇的传说呢?”带着这些疑问,后面他们就会非常认真地参与学习探究。这些由学生合作来完成的导入,有时候其作用一点也不比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小,特别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更明显。
三、探究的合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当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一般不会完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完成了导入和主体知识的讲授之后,往往会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依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对历史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完成素养的构建和知识的认同。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独立探究思考,就显然不如以交流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更能保证质效。
比如在研究“远古的传说”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上“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以及学生自己听说过的传说(如仓颉造字、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等)“你能从这些神话传说故事中分析出哪些具有历史价值吗?这些故事是完全的臆造还是人民经过对生活的提炼所反映出的某些历史真实?”让学生独立分析这些内容,显然难度就比较大。而我们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因为集中了大家的思维和生活经验,学生的思路就能开阔很多。经过激励的交流、碰撞,大多小组的学生是能较理性地从故事中提炼出有用的历史信息的。对培养其唯物史观、解读历史和史证思想等素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真正能通过合作学到知识、认同理念。
四、展示的合作
基于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需要,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多会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要想让学生准确、科学地把握历史知识、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还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一般来说,教师最后带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是在课堂的最后两个环节中进行。一个是评价环节,另一个就是现在探讨的展示环节。在展示环节,除了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引导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展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与初中生喜欢展示自己的心理特征相符合。
比如,在学习“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合作探讨题目是,“从俄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资本主义改革的成功,你发现了哪些共性?说一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实行立宪制,而直接废除了君主,而俄国在保留了沙皇、日本在保留了天皇的情况下,反而比中国当时的改革更成功?” 通过各小组学生在探讨之后的结果展示,大多能找到一些要点、共性,但几乎没有一个小组能得到一个较完整、系统的结果。这时候,就需要以师生合作的方式,教师带领学生把俄罗斯彼得一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强调向西方学习,俄国农奴制废除、日本倒幕运动、美国的南北战争这些事件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国家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知识革命和解放生产力这两个共性的要素。这样,通过师生合作,就完成了知识理论的准确把握。
五、评价的合作
评价环节通常是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最后环节,一般起到评价学习效率、总结学习过程等作用。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评价环节往往是与展示环节同步进行的——因为,同样是基于培养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的评价已经不仅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更多地请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在学生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问题和不足,同时也使这个环节具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价值,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这样由学生参与的评价,其实本质上也就是一种合作学习,而且是跳出了小组范围的更大空间的合作。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从五个环节对合作学习的组织运用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在素养教育目标体系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素养发展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完成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在过程中促进学生多种素养的发展,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值得提倡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在实践运用中,教师需要注意,既要给学生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又要注意自身组织、引导和服务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