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哺乳仔猪的非疾病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

2020-12-18李志强刘仲武崔浩亮

猪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初乳哺乳死亡率

李志强,张 婧,刘仲武,崔浩亮,贾 青,2,3*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1;3.河北省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1)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养猪场的规模化水平正在迅速提高[1],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规模化养猪将会完全取代现在以中小型猪场或家庭农场的养猪模式而占据养猪业的主导地位[2],同时,我国生猪生产量不断增加,生猪产业在畜牧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2016年我国生猪年出栏量达7亿头,猪肉生产量达到5 000万吨左右[3],但在养殖过程中的困扰养猪业发展的挑战与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同美国、加拿大等养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仔猪死亡率高而母猪的年产活仔数却明显要低于美国与加拿大[4];哺乳仔猪的高死亡率极大程度上影响经济效益、动物福利,同时造成资源浪费,仔猪的成活率也是评价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非疾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与办法。

1 哺乳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

1.1 哺乳仔猪自身原因

与成年猪相比,哺乳仔猪具有体型小,生长发育速度快,但体内的脂肪沉积量少,能源储备不足,同时哺乳仔猪还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系统与免疫系统不健全,生理发育不完全的生理特点[3-7],由于仔猪的这些生理特点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带来极大的限制和干扰。有研究显示,仔猪在哺乳阶段的死亡数占至屠宰前猪只总死亡数的1 6-20%[8-9],包括疾病死亡原因和非疾病死亡原因,其中非疾病死亡原因是哺乳仔猪死亡主要因素,尤其是在仔猪出生的第一周非疾病致死仔猪数占哺乳期仔猪死亡总数约50%~60%[10],而由仔猪自身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包括初生重小、冻死、饿死、被压死、被咬死等。

1.1.1 初生重小

初生重对哺乳仔猪死亡率起决定性作用,现在养殖品种是经过改良后的优良猪品种,选育过程中不仅针对种猪的肥育性状、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选育和改良,而且也针对于种猪的繁殖性状进行改良,繁殖性状中最主要的参考指标为产仔数,由于产仔数多而造成仔猪在胎儿期对于母体的营养竞争激烈,进而造成仔猪的初生重小,仔猪的出生体重对于仔猪死亡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9],初生重小的仔猪在对初乳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对于初乳中营养物质及抗体的获取不足,导致其死亡率更高,研究显示仔猪初生重不足1 kg时,死亡率高达44%~100%[11],国外也有研究显示初生重大于1.3 kg时仔猪死亡率将明显降低,但初生重为700 g的仔猪,其存活率仅为33%[12-13],这是由于仔猪体重过低时体内的糖原储存不足,且体表与体积的比例大,难以应对温度变化,Vallet等人[14]的研究表明仔猪大脑髓鞘的形成与仔猪体重相关,体重过低会使大脑髓鞘形成受损。

1.1.2 寒冷

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直接与初生重有关,对仔猪的生存有很大影响[15]。由于仔猪的体温调节机制发育尚不健全,仔猪对所处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极其敏感,仔猪出生后体温多降低2~4℃,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24~48 h[9],尤其是初生重较低的仔猪皮下脂肪沉积少,对外界的温度变化抵抗力差,且在正常情况下褐色脂肪对于机体体温维持发挥重要作用,但初生仔猪无褐色脂肪组织,故而其产热方式主要是靠寒颤性产热和白色脂肪组织褐化进而引起仔猪的非寒颤产热发生[16],但新生仔猪体内脂肪含量低,在维持自身需要的同时通过白色脂肪组织褐变机制来应对寒冷刺激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产房工作极为重要,国外也有研究结果显示缓慢持久的寒冷刺激(8 ℃,15 d)将会抑制白色脂肪细胞的褐变过程[16],可能会对仔猪造成更大影响。另一方面,仔猪被毛稀疏,不利于其应对环境的温度变化。

1.1.3 饥饿

初生仔猪脂肪含量低,生长发育速度快,能量消耗大,所以仔猪对初乳的采食不仅获得免疫球蛋白,提升免疫力,同时也是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渠道,受寒冷、饥饿、相互争斗、出生时缺氧等综合因素影响的仔猪更加容易出现嗜睡、羸弱等一系列现象,尤其是饥饿造成的体力不支,活力减退进而造成仔猪在哺乳过程中争抢乳头上处于劣势,更严重者会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现象。初乳对中等出生体重仔猪(1.2~1.3 kg)和低出生体重仔猪( 1.1~1.2 kg)的死亡率的影响,较出生体重高的仔猪(1.3~1.7 kg)来讲影响效果更明显,当初乳摄取量分别达到200 g和250 g时,中等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仔猪之间的死亡率差别也会缩小[12]。

1.1.4 咬死

在同窝的仔猪群体中相互争斗的现象也很常见。尤其是在出生后不久吮吸初乳时的争斗行为,但在此阶段仔猪仅是为争夺初乳而发生的对彼此较小的伤害行为,在仔猪学会自主采食后期会出现咬耳和咬尾的恶癖,这种现象主要会出现在温度过高、光线过强、空气质量不佳以及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成分和其他的一些应激情况下[7,17-18],在争斗过程中会造成皮肤损伤,皮肤损伤的仔猪饲养管理不当有较高感染细菌的风险,因而有争斗与严重被咬伤的现象的仔猪不仅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自身需要,同时由于仔猪的免疫系统不完善在感染细菌之后也会增加其因病致死的风险[19]。

1.1.5 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仔猪自身而导致的高死亡率的原因还有许多,但实际生产中上述的四种原因是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因素。另外有国外研究显示,仔猪的死亡率还表现出性别的偏倚性,各种因素对于雄性的影响较大[20-21],这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仔猪能量分配的方向存在差异,母猪主要用于体温调节而公猪主要是用于体型发育方面。

1.2 母猪原因

除了仔猪特殊的生理特征所以对于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营养汲取等要求高,也是造成哺乳仔猪高死亡率、限制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但哺乳母猪对于仔猪死亡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主要包括母猪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条件、母性行为等。

1.2.1 母猪营养水平

胎儿在妊娠69 d之后,体增重会明显加快,在妊娠1~69 d,胎猪主要是大脑发育,脂肪沉积量平均为0.06 g/d,在69 d之后平均脂肪沉积可达到1.09 g/d[9],所以母猪的营养水平对于仔猪脂肪沉积有间接影响,在美国与加拿大,母猪的年产活仔猪数可达到25.88头和24.20头[4],同单胎动物不同,猪胎儿在妊娠母猪宫内的营养竞争能力决定其出生时的体重,初生重对于仔猪的存活起着决定性作用,仔猪在出生后需要通过摄入初乳来获得能量和免疫球蛋白[22],所以无论是在仔猪出生前还是出生后,哺乳母猪营养水平影响哺乳母猪泌乳量,进而直接影响着仔猪,影响着仔猪营养物质、能量以及免疫球蛋白的获取量。脂肪沉积与产热量呈正相关[23],在抵抗细菌病毒入侵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有研究发现向母猪饲料中添加L-肉毒碱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可以明显促进仔猪大脑发育、增强仔猪活力[24]。

1.2.2 母猪的饲养管理条件

在母猪妊娠阶段,科学的饲养管理条件可以有效防止母猪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等情况出现,同时可以防止内毒素的积累以及食物等对产道的压迫造成难产和死产等[25],Rothe[22]的研究发现出生顺序对于仔猪的死亡有很大影响,是因为在母猪生产过程中生产时间长会造成仔猪呼吸不畅进而影响其体质,严重者可以导致其死亡。生产时间过长造成的仔猪缺氧间接影响仔猪活力[26],仔猪活力较低时,使其在乳源竞争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存活率较低[27]。另外,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妊娠母猪子宫感染,也会使得胎儿在母体发育阶段被感染或营养吸收不充分而死亡。对于哺乳期的母猪保持饲料营养水平的平衡有利于促进母猪产乳。母猪产后敏感,不适的饲养环境会使母猪不安、频繁起窝,导致压死仔猪的现象频繁发生[4]。

1.3 母猪初乳

母猪的初乳中含有大量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在仔猪海马区、胃肠组织以及消化系统等发育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28],而母猪乳房炎等疾病会影响到母猪初乳的分泌,仔猪在出生后的24 h之内肠道对初乳中抗体以及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较高,之后吸收速率便会下降。所以仔猪摄入母猪初乳越多,仔猪活力越强,从而可增强仔猪对母猪乳房的刺激,利于母猪的乳汁分泌,进而提高仔猪存活率[21]。

1.4 其他原因

哺乳母猪的母性、产仔数以及胎次对断奶前仔猪的存活都有影响。研究显示母猪母性的遗传力低,因此对这一性状的遗传改良极其困难[4];产仔数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即产仔数越多哺乳仔猪的死亡率越高,虽然胎次少的母猪的产仔数少于多胎次的母猪,但由于母猪年龄的增长从而使其分娩过程持续时间增加,进而导致因窒息而产生死胎的风险增加[22]。同时,有研究证明2~3胎母猪的初乳生产量最高,4~6胎母猪的初乳产量比初次生产的母猪多,且初产母猪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含量较低。不良的环境因素也可能会使母猪的母性表达受到抑制[4],主要是由于环境变化较大会引起母猪应激[29],母猪会表现出躁动不安,生理调节紊乱,影响母猪初乳的生产和增加压死、饿死仔猪的风险。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脂肪沉积开始于胚胎发育阶段,尤其是在胚胎发育的后期,胎儿的发育速度较快,从母体的营养物质的摄取量也明显增加,母猪的营养状况会引起初乳成分以及产乳量变化,所以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仔猪胎儿时期的发育情况,需根据胎儿的发育特点在妊娠后期为母猪提供全价配合饲料[17];母猪在哺乳期,其饲料转化率与其产奶量以及乳品质关系密切,可以根据哺乳母猪的需要在日粮饲喂过程中注意蛋白质饲料的供给以及对钙、磷的补充[30];供给足够的饮水[31]。母猪年老、反应迟钝、过度肥胖、母性差等因素会造成其行动缓慢或对仔猪哺育呵护不周,所以及时淘汰年老、母性差等母猪也是降低仔猪死亡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

2.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由于仔猪的生理特点特殊,所以仔猪在出生后对于温度等条件要求严格,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接产工作,在仔猪出生后可立即置于保温灯下,以减少其体表干燥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而带走的热量[32]。仔猪在哺乳的时候会固定哺乳的乳头,所以在母猪的乳头数少于仔猪数量的时候,多余仔猪则需要寄养[33]。同时在仔猪相互竞争中工作人员应当注意观察,防止弱仔在竞争过程中因为被挤压或踩踏而导致死亡。在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周仔猪唯一的营养来源为母乳,管理的工作重心是要防止仔猪因温度较低,营养供应不足,相互挤压踩踏而发生死亡的情况,7 d之后,开始诱食,重点关注仔猪的营养均衡,可适当添加铁、硒等微量元素[17]。

2.3 做好猪舍环境控制与管理

猪舍环境温度过低时会影响仔猪初乳的摄入,仔猪被冻死、饿死的几率增加,且由于仔猪初乳获取不足,会导致仔猪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较少,免疫能力较差[34];而当猪舍温度过高时,会引起母猪躁动,采食量下降,营养补给不足,进而导致乳汁中营养成分不全且分泌量较少,所以控制好产房温度对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管理方面,管理人员要做好母猪分娩时期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办法,并且做好接产工作,仔猪出生后及时清理其体表粘着的液体,打开保温灯保暖,并通过调节保温灯与地面之间的高度调节温度[35],以降低哺乳期仔猪的死亡率。另外及时做好仔猪的交叉寄养工作,将同胎数量较多的仔猪寄养给产仔数量较少的母猪,将体质较弱的仔猪集中寄养,从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3 小结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只有了解仔猪的特殊生理特征,分析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可能导致死亡的原因,严格把握科学的饲养管理原则,注重饲养环境的改善,注重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料营养搭配,并对有恶癖的母猪及时淘汰,将有效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减少仔猪死亡,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初乳哺乳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会哺乳的树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的初乳, 你了解多少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