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崇信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考

2020-12-18梁春燕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崇信县人居整治

梁春燕

(中共崇信县委党校,甘肃崇信744200)

近年来,崇信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大力实施“三大革命”“六大行动”,部署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探索形成了“农户+片长+社长”环境卫生保洁机制、“一元钱爱心币”行动等一批实践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都比较强的经验做法,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污水收集处理等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 崇信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1.1 污水处理情况

崇信县城区夏季日产污水约3 500~3 800 t,冬季日产污水约3 000 t,农村地区工矿企业较多的新窑镇日产污水约500 t,其他各乡镇(以柏树镇为例)日产污水约10 t 左右。全县现有污水处理厂(站)3 个,其中城区污水处理厂库容3 000 t,日处理能力6 000 t,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新窑镇污水处理厂单体库容749 t,日处理能力1 000 t,工矿企业和镇区街道收集处理率70%左右;柏树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50 t,收集处理率达90%。

1.2 垃圾处理情况

按照农村每人日产0.86 kg 生活垃圾估算,崇信县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约为70 t。目前,全县建有垃圾填埋场3 个,其中城区垃圾填埋场库容45 万m3,日处理能力55 t;新窑镇和柏树镇2 个垃圾填埋场总库容74.4 万m3,日处理能力61 t。计划新建工业集中区和黄寨镇2 个垃圾填埋场。

1.3 风貌改善情况

依据《崇信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集聚提升类村庄53 个、城郊融合类村庄16 个、特色保护类村庄7 个、搬迁撤并类村庄3 个,40 个行政村完成了村庄规划。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崇信县全面推进“四整治一提升”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创建清洁村庄39 个、美丽庭院2 000 户,农村危旧破损建筑基本实现清零。

1.4 投入保障情况

通过财政补助、项目支撑、扶贫支持、群众自筹等方式,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 000 多万元,每个乡(镇)列支垃圾清运费3 万元,每个村列支保洁费2 万元、共管共享管护基金1 万元。确定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436 名,用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6个乡(镇)配备了16 辆垃圾清运车、635 辆保洁车,村级分类垃圾桶7 组28 个、户内分类垃圾桶和分类标识牌1 182 套,实现了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全覆盖。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长期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一时难以改变,少数人治理多数人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

2.2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设施建设与当前的工作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没有实现乡(镇)全覆盖,部分村社没有垃圾运转车辆,有的垃圾仓和垃圾箱存在人为破坏的问题。乡村普遍缺少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设施,特别是部分偏远村社生活污水乱排、废旧农膜乱丢、畜禽粪污乱晒、玉米秸秆乱堆的问题还比较常见。

2.3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年度、分领域没有具体的治理标准、管护办法和验收细则,一些量化考核指标还不够明确。在宣传引导、教育管理群众方面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一些村社未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保洁员队伍管理还不够严格。

3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3.1 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政府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群众的家务事。就当前而言,政府层面重点要在规划设计、政策宣传、督查指导等方面做文章,不能各方面工作都大包大揽,一来政府财力有限,二来容易导致“上热下冷”,出现“干部卖力干,群众甩手看”的现象。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采取宣传引导、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广泛开展房前屋后和村庄公共空间环境整治,切实把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努力形成全员参与、人人动手、齐抓共管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同时,要大力推行“党组织+”党建扶贫模式和“四链富民”做法,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环境整治资金难题。

3.2 处理好规划设计与分类推进的关系

规划是乡村建设的龙头和引领,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和依据。崇信县要根据村庄人居环境现状兼顾中长期发展需要,把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结合起来,做到“多规合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规划支撑。按照“统筹考虑、量力而行、由易到难、系统治理”的原则,根据不同村庄的村情民俗、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要素,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差异化规划打造。对乡(镇)中心村庄要优先建设、重点整治,促进转型提升;对西刘、黄花塬等历史文化和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的村庄要严格保护,把文化元素融入环境整治全过程,提升内涵品质;对黄庄、后庄等空心村重点抓好垃圾处理等日常工作,尽量减少大拆大建;对凉水泉、姚洼等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好的村庄要坚持把产业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在农旅融合等方面探索新路子。

3.3 处理好质量标准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高质量低效率的工作必然滞后,高效率低质量的工作必然返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要提高质量标准,也要提高工作效率。崇信县要高质量抓好农村改厕工作,紧盯2020 年确定的1 万户目标任务,实行一厕一档,采取县级分管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村社、乡村干部包农户,改厕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和督查验收人员逐户考核验收的方式,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全力加快改厕进度,全体系推进垃圾处置,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和“四整治一提升”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农户房前屋后、村社巷道的清理整治,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处置。高标准培育示范典型,围绕“三大革命”“六大行动”重点任务,不断探索规划

3.4 处理好基础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补齐短板弱项。比如,在污水处理方面坚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投资较小、管理方便、运行稳定、易于推广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路径和模式,尽快打通村内排污渠道,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近郊村庄延伸。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加快健全完善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尽快建成一批废旧农膜回收点,实现回收网点乡(镇)全覆盖。充分发挥县农投公司和绿源牧草公司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形成集畜禽养殖、有机肥生产、果蔬种植于一体的清洁养殖模式,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护责任,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效改善路况结构。逐步配齐环卫设施,并将村庄保洁、公厕维护、设施维修等全面纳入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范畴统一管理,不断规范完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好基础设施管护维修不及时等问题。

3.5 处理好集中整治与巩固提升的关系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深化、贵在坚持、难在巩固,必须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后续完备的运营管护制度,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由粗放向精细、由突击向长效转变。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联系,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探索“一事一议”的方式,按实际需求向群众收取一定数额的环境卫生管理费,也可以借鉴集中供热PPP 模式,引进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管理,努力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在这方面崇信县探索了一个实施方案、一套网络体系、一支工作队伍、一套筹资制度、一个权责清单的“五个一”推进措施,要大力推行,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等工作专业化维护、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组建督查组和卫生评比小组,明确治理标准,细化考核指标,定期不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晒成绩、晾不足,全面巩固整治成果。

猜你喜欢

崇信县人居整治
崇信县:平凉红牛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首立“规矩”填补计划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空白
甘肃崇信县冬小麦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
新农村建设导向下耕地保护研究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