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肃南县天然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2020-12-18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南县牲畜牧草

屈 勇

(甘肃省肃南县草原工作站,甘肃肃南734400)

肃南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97°12′~102°12′、北纬37°26′~39°49′,总面积2.38 万km2,具有发展草地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 自然概况

肃南县属于青藏高原高山气候,海拔1 327~5 564 m,相对高差4 237 m,年均温度3~6℃,7 月份的平均温度为10.4~23.5℃,1 月份的平均温度为-10.4℃~-14.7℃。年降水量66~600 mm,多集中在7—9 月,无霜期83~173 d,年日照时数2 200~3 100 h,太阳年总辐射量110~160 kJ/cm2。境内地势起伏大,有高原、山地和平原地,共有17 个土壤类型、73 个亚类,pH 值7.5~9.0。境内有森林、草原、荒漠、草甸和沼泽等植被群落。

2 草地资源现状

肃南县是甘肃省八大牧业县之一,全县共有基本草原178.5 万hm2,以天然草原为主。肃南县一直坚持保护为主的草原资源利用方式,自21 世纪初至今,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利用围栏封育、禁休牧与划区轮牧的方式进行草原利用和保护,共完成天然草原退牧还草20.212 万hm2,其中禁牧区4.688 万hm2、草畜平衡区9.258 万hm2、休牧区5.133 万hm2、划区轮牧1.133 万hm2。实施的“三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对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天然草原进行补播改良,共在禁休牧区补播改良25 万hm2,有效遏制了“三化”危害。采取灭鼠灭蝗、毒害草治理等综合措施,对草原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控,共灭鼠灭蝗100 多万hm2,治理毒草区域0.22 万hm2,切实遏制了天然草原退化趋势,转变了天然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明显改善了肃南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通过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县共完成减畜任务10.18 万个羊单位。同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工程,对转变肃南县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有效控制了天然草原过牧行为,减轻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为牧草生长提供了有力条件。

3 草原基本特征及利用现状

3.1 地型复杂,水热分布不匀,草场利用难度大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导致肃南县气候多样,水热分配不匀,高海拔地带降水多但热量极其不足,低海拔地带热量多但降水极其不足。受海拔高低不同和水热不均条件的限制,使草原植被稀疏,牧草生长期短、产量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平衡,相当一部分草场的人畜饮水存在困难,尤其在冬春季最为严重。草地受地形、海拔、水源、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利用难度大,只能作为辅助放牧草场。

3.2 草地优势种以禾草为主,营养品质低且不平衡

肃南县有饲用植物32 科154 属378 种,占植物总数的70%以上,优势种以禾草为主,豆科牧草占比较低,可食性豆科牧草占比仅为0.1%,牧草营养品质较低,各类牧草成熟后全部老化,粗蛋白质只有10%~15%,导致牲畜的膘情大起大落,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极不稳定。

3.3 干旱缺水,春季多风,草地生态脆弱

20.85%的草原分布在气候、水源、草质、交通较好的中山地带;28.67%的草原分布在海拔1 300~2 700 m 的荒漠草原带,由于气候干燥、长期干旱缺水、春季多风,导致植被稀疏、草原风蚀情况严重,草原易退化、沙漠化。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草原“三化”情况严峻,鼠虫害、毒草害形势不容乐观

据调查肃南县浅山区荒漠化面积达4.17 万hm2,盐渍化面积达5.8 万hm2。2019 年全县鼠害危害面积13.333 万hm2,其中严重危害面积7.333 万hm2;蝗虫发生面积15.333 万hm2,其中严重危害面积6.667 万hm2;2017 年6 月末牲畜饲养116.73 万个羊单位,年末牲畜存栏60.77 万个羊单位。由于虫鼠危害和牲畜自由采食践踏,对植物的多样性损伤较大,马先蒿、黄花豆、狼毒以及醉马草等毒杂草和不食草所占比越来越高,发生面积约为11.733 万hm2。经入户调查57.42%的群众认为干旱和超载过牧是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

4.2 牧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完善

肃南县水利工程较多,但是点多面广、规模小且比较分散,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对水利设施的管理及维护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有部分水利设施基本报废,全县约有4.667 万hm2边缘草原因牧道不畅、人畜进入非常困难而导致利用率不高。

4.3 人工种草面积小

据统计,2018 年全县人工种草0.227 万hm2,人工、半人工种草面积较小,无力缓解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

4.4 草原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对草原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抗灾保畜基础设施不完善,草地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一遇严寒、干旱等自然灾害时牲畜损亡严重,对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牧民的生活影响很大。

5 合理利用的对策

要实现从重经营利用草原向重保护发展草原的转变、从生产型草原管理到绿色发展型草原管理的转变,坚持治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促进草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同步增长。

5.1 加大畜牧业投入

以牧民自筹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方式保证畜牧业资金链供给,各级政府应配套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备用金和周转金,用作改良牲畜品种和草种等的专项经费。同时,要多方面争取扶贫资金、畜牧业绿色产业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切实提高对肃南县草地畜牧业的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5.2 加强草原管理,合理利用资源

为了巩固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所取得的成果,结合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严格落实以草定畜政策,处理好草、畜、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责权利明确、建管用同步。根据草地类型及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牲畜种类及数量,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比如,根据山区的地形特点利用地势修建储水池、截洪坝,既可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又可以灌溉草地,有效缓解草地压力,促使草地植物恢复生长。

5.3 加强科学研讨,依靠科技兴草促牧

多年来,肃南县在草地治理和保护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和成效,但是局部好转、整体退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还需要不懈的努力。虽然肃南县对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时间已久,但是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实用技术得不到普及,科研项目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次,实际应用在生产中的技术屈指可数。针对目前草地畜牧业科技含量低的现状,要在草原综合利用配套设施、草原退化治理、有害生物防治、人工牧草种植、科学饲养、畜产品加工等方面加大研究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建立或重组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草原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技术供求机制及技术推广机制,广泛开展草地畜牧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牧民的综合素质,加快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

5.4 加大天然草地改良及人工草地建设力度

通过补播、改良天然草地,提高优良牧草比例和天然草原质量。充分利用圈滩地、弃耕地建植人工草地,改善和提高牲畜补饲质量和标准,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5.5 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畜牧业

根据肃南县冬春场超载过牧、利用强度大,夏秋场载畜量不足的特点,一方面要大力调整畜群结构,提高迨龄母畜比例,多产幼畜,走山上短期放牧、山下育肥的路子,加大出栏减少冬春季节牲畜饲养量,走生态型、效益性的养殖路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中低产田和人工草地,大力开发草产业,增加牧草贮备量,发展舍饲圈养,有效缓解草场压力,促进草地生态良性演替。

猜你喜欢

南县牲畜牧草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交换牲畜
肃南县通用飞机场拟选址气象条件分析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
牧草总在雨季生长
“人造炎症”治疗牲畜阉割大出血
甘肃省肃南县天然草地蝗虫现状、分布及治理对策
草粉喂牲畜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