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暂养运输中黄鳝的死亡原因及对策

2020-12-18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8期
关键词:耗氧量体表每千克

黄鳝在暂养运输中,发生大批死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发烧”缺氧,使黄鳝窒息。所谓“发烧”,是指盛装黄鳝的容器内水温显著升高,如果不及时换水,水质进一步恶化直至呈暗绿色,并有强烈的腥臭味,这标志着水中严重缺氧,大批黄鳝会因窒息而死。但是这时体质比较健壮的黄鳝,往往能挤到表层,奋力竖身昂头,直接呼吸空气,因而不会发生死亡。缺乏经验的人常被这种表层假象所蒙蔽,实际上表层以下的黄鳝已经相互纠缠成团,急待抢救或已经大量死亡。产生“发烧”的原因是黄鳝体表富含黏液,容器内鱼的密度又大,如果不及时换水,黏液越积越多,在被细菌的分解过程中,能很快地将水中的溶解氧消耗掉,并产生热量,从而使水温显著升高。所以在贮运时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增殖,并及时换水,可以提高成活率。

2、黄鳝受伤引起死亡。用钩捕获的黄鳝,往往会使头部受伤;用破损的篾篓或其它粗糙锋利的容器盛装,会使体表受到创伤;集中盛放时相互用嘴咬,一般是尾部被咬伤。据统计,这些受伤的黄鳝,在4天的贮存对比中,以头部受伤的成活率最低,只存活5%;体表受伤成活率为17.5%。而在同样的条件下,无伤黄鳝的成活率为97.5%。受伤黄鳝,往往受强者的挤压而沉没于容器的底部。所以在暂养和运输时,要将病、伤的黄鳝剔出;容器要尽量光滑,无破损;密度要适量。

3、水温升高造成死亡。水温的上升能引起黄鳝本身耗氧量的剧增。比如水温在8.5-10℃时,黄鳝平均耗氧量每小时每千克为38.74mg;在黄鳝最适水温的23-25℃时,耗氧量跃增到每小时每千克为326.34mg;水温上升至30-34℃时,耗氧量剧增到每个小时每千克为697.54mg,这样高的耗氧量,自然极易引起水中缺氧而死鱼。所以贮运黄鳝最好是春、秋季节,水温在25℃以下;并要定时换水,经常搅拌,保持最适温度。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网)

猜你喜欢

耗氧量体表每千克
工厂化养殖红罗非鱼摄食耗氧规律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一道利润问题的变式思考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
基于氧化石墨烯—纳米镍修饰电极的化学耗氧量即时检测系统
上海市松江区2015年学校直饮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体表无明显损伤而死亡的交通事故及其法医学检验
高锰酸钾溶液存放时间对羽绒羽毛耗氧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买水果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