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识字教学浇灌语文素养之花
2020-12-18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 刘 倩
一、案例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在汉字文化备受瞩目的今天,如何巧妙运用汉字蕴藏的奥秘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扎根于语言文字,挖掘其携带的文化底蕴,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笔者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也格外关注这一点并加以摸索,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些十分有趣的发现。
二、案例描述
通过对统编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的研读,可观其中精美的课文插图,有趣的课文和故事,以及语文园地中的童谣都是儿童所喜爱的。同时,也不难发现较之以往的教材内容,其课文篇幅较长,每课识字量也有所增加。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汉字教给学生,学生要在短期内加以吸收消化,这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那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片段一:在教学“伞”字的时候,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伞”。以小组比赛形式让学生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发现。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道:
生1:“老师,我们组发现‘伞’字上面的人字头特别像雨伞撑起来的时候的样子。”
生2:“伞字中间的两个点就像把伞撑起来的铁条。”
生3:“这个字的最后一笔‘竖’就像伞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很开心地学习了这个象形字,而且使其观察能力也得以锻炼。在指导书写的时候,笔者创设了一个情境:“雨越下越大,小朋友们快撑开雨伞。为了避免雨水淋湿衣服,雨伞一定要完全撑开。所以啊,人字头的撇、捺一定要写得(生答:舒展一些)。点和小撇分别立在伞叶下,为了不让支撑伞叶的铁条滑落,这儿还有一个小小的横在下面顶住铁条,最后一笔竖要像伞柄一样挺直了,否则啊雨水就淋湿衣服啦!”
就这样,学生们在情境中就将字与画都深刻地记在脑海里了。
片段二:在执教“朋”字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们很容易就发现这个字左右两边的“部件”是一样的。
笔者鼓励道:“是啊!瞧,他们就像一对双胞胎,安安静静地躺在田字格中。”笔者并不着急让学生书写,而是问道:“同学们,在写这个字之前,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不多会儿,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左边的‘月’和右边的‘月’字都要写得瘦一点,如果写得很胖的话就会很难看。而且两边在写的时候大小要差不多。”笔者为他的观察力点赞。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回答:“这两个‘月’字很有礼貌,因为它们在田字格里一点都不拥挤。上面、下面、左边和右边留的位置都差不多,特别漂亮!”
笔者为他这一发现感到惊喜:“是啊!你都能从汉字中看出来与人相处要懂礼、谦让的道理了,你可真了不起啊!”笔者带头给她鼓掌。
三、案例反思
语文素养涵盖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而方块字就像人一样,一撇一捺间的变化尽是“成长”的印记,蕴藏着无穷奥秘。我们一直强调汉字要怎样书写,却很少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笔者一次偶然中惊喜地发现:将汉字文化渗透到汉字书写教学中,学生再拿起笔来书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一次次生动的汉字教学无不使笔者深受启发,主要从以下几点做简要分析。
(一)兴趣为师,促使学生喜爱汉字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条条框框”的汉字,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合理、巧妙地借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活动,拉近学生与汉字的距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日常生活对我们语言的感知、学习及发展是最具有渗透力的。面对笔画繁多“枯燥”的汉字,教师可以根据字音、字形、字义合理创设学习情境,利用实物、多媒体、简笔画等媒介帮助学生记忆。直观有趣的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后,更能刺激学生视觉神经。如“伞”字的教学,结合字理利用实物、图画以及生活情境渗透教学,以此使学生发现汉字奇妙的构字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趣味性,真正爱上汉字,愿意学习汉字。
(二)抛砖引玉,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因义构形。首先,教师要掌握一些汉字构字方面的知识,对要学习的生字认真解析,整理出形式多样的识记方法并做好课堂预设。如在学习形声字“松”字时,引导学生理解“木字旁”的字一般与树木或植物有关,而右边的“公”则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据此再加以拓展同一部首的字,让学生学会归类识字的方法;像“伞、鸟、飞、书”等象形字系列的识字教学,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结合生活实物联想识记;像以“青”为主要“部件”的形近字,则可以先给学生一个范例,引导学生根据偏旁部首的解析来加以记忆。
总之,识字教学并不是说教给学生会写、会认汉字就行了,而是要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身心特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识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三)溯本求源,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四方方的汉字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字形字理间紧密联系,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有着广泛且深刻的影响。
如“人”字,肢体站立、身心正直、顶天立地,要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生命。当它以“单人旁”身份出现时,则收捺为竖、撇变短。再如“禾”字,其第一笔“撇”画代表着禾穗,谷穗成熟后垂而向根,被先人们赋予谦虚、感恩、不忘本的传统美德,作为部首立在田字格左半部分时,书写瘦长、“捺”画变成“点”画。像这种独体字做部首时最后一笔要避让的例子还有许多,笔画穿插间尽是做人之道。原来我们祖先在造字立意的时候,便将这些奥秘刻在横竖撇捺中。
语文教学就需要渗透这样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感受汉字书写优美的同时,领略汉字源头的传统美德,在汉字深厚内涵的熏陶下不断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应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习惯。
学习汉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如在教学“书”字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识记此字的方法。很快就有细心的学生观察到:它特别像班级图书角设立的架子。它的第一笔横折就像我们书柜的第一层,第二笔横折钩就像是书柜的第二层,第三笔竖就是这个书柜的支架,一定要挺直了,否则书柜就歪倒了。而右上角的“点”画,他们把它想象成斜放在书架上的一本书帮助记忆,笔者为学生的想象力赞叹不已。笔者想,此时学生的内心是欣喜的,对学习的兴趣是不断叠加的。就这样,学生在自主观察与想象中,识记了汉字的音、形、义,感受了汉字的有趣,逐渐萌发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均得以锻炼。
作为教师,在识字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查阅资料,多了解一些汉字构字的基本知识,将汉字构字规律在课堂上灵活传授给学生。在关注汉字构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灌输式”分析讲解,而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足够的思考空间,哪怕学生说得不是很到位,也不要急着否定,而是要及时评价和引导,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和多种表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汉字的注意度,引发对字形的关注和理解,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而且在一笔一画的学习中,强化了识字目标与德育、美育等目标的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国之方块字,奇妙趣无穷。让我们共同关注识字教学、关注汉字文化,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