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西县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

2020-12-18陈建德

茶业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耕作服务队茶园

陈建德

(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岳西 246622)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辖24个乡镇,人口41.2万,其中农业人口36.2万人,面积2398km²。2019年岳西县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9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县现有茶园11319hm2,其中开采面积9838hm2;茶叶产量 5655t,茶业综合产值16.09亿元。2018年岳西翠兰品牌价值19.19 亿元。

近年来,茶产业三产融合力度不断增强,产业链逐渐延伸,茶产业已成为岳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现有中小型茶叶加工厂(企业)497 家,其中龙头企业35家(省级3家、市级10家),通过国家SC认证40家,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组织328家,产业化联合体3家。岳西茶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产学研统筹发展的新格局,标准化体系日益完善。县委县政府厚植茶产业发展优势,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加速推进产业融合,以产业的“接二连三”促推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但总体来说茶园的比较效益偏低,夏秋茶开发滞后,茶园的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水平不高,阻碍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

岳西县是纯山区县,20世纪70、80年代,在缓坡地发展了一批茶籽直播茶园,该批茶园地形复杂道路曲折,实行机械化生产难度较大;茶树品种以地方群体种为主,占 70%以上,其发芽特性不一,对机械化采摘也有一定影响。另外,茶叶生产多为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茶园建园标准不高,制约了岳西茶产业机械化的发展。目前,茶园应用的机械有耕作机械、除草机械、修剪机械、采摘机械和植保机械等。机械修剪在茶园生产管理中应用较多,全县规模茶园均开展机械化修剪,小部分茶园在除草、施肥环节应用微耕机、田园除草机,极少数茶园在夏秋茶生产中开展机械化采摘。

1.1 茶园修剪机械化

修剪对培育茶树高产优质树冠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茶企、合作社和种茶大户均应用机械化修剪,茶园修剪采用较多的机型是单人修剪机,该机型小巧轻便、操作简易,比较实用。双人修剪机使用较少。截至2018年底,全县 30%的茶园均采用机械化修剪,共有茶树修剪机1000多台,有川崎、落合等合资、国产品牌。合资品牌相对国产品牌性能优,但价格较高。

1.2 茶叶采摘机械化

茶叶生产中费工费力最多的工种是鲜叶采摘,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日趋紧张,采茶机械化日显需要,但名优茶采摘机械的研制与应用未有突破。春季名优茶制作对鲜叶采摘标准要求较高,鲜叶采摘仍以人工为主;夏秋茶采摘,特别是中低档炒青鲜叶采摘已全面推广机械化采摘,部分规模化茶场、种茶大户已多年实行茶叶机械化采摘,多分布于治溪、店前、菖蒲等乡镇,治溪镇机采茶园占投产茶园的 50%,全县机采茶园占投产茶园的3%。截至2018年底,全县有采茶机200多台,主要是单人平形采茶机。同时,还推广了一种便携式电动小型采茶机,因其轻便、节能、低价等优势受到农户欢迎。

1.3 茶园耕作机械化

茶园耕作是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山区茶园耕作机械主要有微耕机和田园除草机等,此类机械操作方便,适宜山区茶园多变的地形。岳西茶园极少采取机械耕作措施,皆因茶园地形条件差,且适宜山区茶园耕作的机型很少等。近几年,为解决茶园耕作劳动力紧张和除草剂过多使用等问题,茶叶经营主体适时组建茶叶社会化服务队,示范推广茶园耕作机械化管理,开展茶园中耕除草施肥服务。全县共有茶园耕作机械 100多台套,有川崎、华弘、万富隆等品牌。

1.4 茶园植保机械化

岳西县山区茶园生态环境优良,园内生物群落能保持相对平衡,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茶园病虫害防治多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生物防治极少。在茶园病虫害防治方面,机械化的植保装备应用较少,手动喷雾器及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也是偶尔使用;虽有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在茶园上还没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已逐步推广与示范。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趋化性,在山区茶园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蓝板、性诱剂等诱杀害虫,取得了较好的绿色防控效果。

1.5 茶叶社会化服务队建设,推动茶园机械化进程

2015年以来,岳西县已组建茶叶社会化服务组织45个。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统筹资金支持茶叶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服务队统一采购茶园管理机械设备,安排资金保障技术培训。每个服务队配备茶园耕作机械 4台、茶叶修剪机3台、采茶机3台,电动采茶机10台(2019年),机械喷雾器 2台;每个服务队创建茶园绿色防控示范点1个,安装杀虫灯6盏、粘虫板 1万张。服务队为周边茶园提供常态化的耕作、施肥、修剪、机采、统防统治等服务。随着茶叶社会化服务组织经营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叶企业和种茶大户人力不足和管理跟不上的问题,逐步形成了服务队和茶农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2 茶园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境内群峰逶迤、林壑幽深,茶园地域地形复杂,70%的茶园为坡地茶园,多为梯级条栽及零星散栽茶园。在岳西茶园机械化推广示范中还存在些许问题,主要是茶园地形地势较差,适宜的茶园管理机械较少;无性系良种推广慢,标准化茶园建设占比小,茶园机械化生产推广缓慢,农艺农机融合不够等。

2.1 茶园基础条件薄弱

岳西县山地多、平地少,茶园建园基础差,很多茶园都是依照山体的走势,种植在缓坡地带或者是海拨较高的坡地之上,少数茶园坡度较陡,落差大,特别是园间道路差,有的茶园根本就没有道路,以及地块的平整度较差,且部分茶园乱石丛生,给茶园机械作业带来很大难度。有一部分小型的便携式的茶叶种植机械可在山区茶园方便使用,很多大中型茶园耕作机械无法使用。

2.2 茶树无性系良种化程度不高

茶树良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和实现茶园机械化管理。岳西县茶树品种以地方群体种为主,占比 70%,无性系化程度不高,地方群体种多品种共生、混生混育,芽叶的形态大小参差不齐,发芽早迟不一等,难以进行机械化采摘;自2003年以来,岳西县始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荒田荒地发展“舒茶早”、“石佛翠”等无性系茶园3400hm2,但茶园无性系化程度还比较低,茶园机械化管理不能有效推广,特别是机械化采茶。

2.3 茶园管理较粗放

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加工制造业部门转移,带动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徙,加之,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较少,农村有知识、有技能的农业劳动力更少,造成了茶园管理粗放。部分茶园多年不耕作,土壤出现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弱;部分幼龄茶园少量使用除草剂,影响茶叶品质;茶园施肥多采用化肥撒施,施于土壤表面,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较低;茶叶生产比较效益不高,一部分茶园出现了无人管理无人采的现象,茶叶资源浪费率达 40%左右。目前,该县在茶树修剪环节已经普遍使用机械化作业,采摘、中耕和植保等环节少量使用机械化,仍沿袭人力粗放式管理,工效低,劳动强度大。全县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不足30%。

2.4 农艺农机融合不够

农机农艺融合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该县茶园的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融合度较低,茶园种植分布广而散、农艺规范化标准化相对滞后,已不适应机械化时代的要求。尽管该县在一些规模化茶叶基地大力推广应用各种采茶机,但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效。一家一户经营的小规模茶园,名优茶采摘还是没有适宜的机械,仍以手工为主,大宗茶采摘有少量应用采茶机。名优茶的机采技术有待科研机构进一步研究开发,达到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

2.5 茶叶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茶叶社会化服务起步较晚,存在力量分散、主体偏小、装备水平低、经营服务范围窄、制度不健全、运营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等短板,新组建的服务队服务收益较低、自身积累能力不足,无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一部分茶农接受新事物较慢,对茶叶社会化服务队持观望态度,不愿主动要求社会化服务。另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内懂茶机、会种茶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不能有效地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

3 茶园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茶园机械化生产主要包括茶园建设与改造、茶树修剪、茶园耕作、茶园施肥、茶叶采摘、茶园植保等内容。而本地茶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大多依赖人工作业,已经成为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过土地整治、茶园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经营及组建社会化服务队等措施的实施,已初见成效,部分茶园的机械化作业条件得到改善。

3.1 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园标准化水平

坚持走绿色、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抓好标准化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扭转茶产业“小、散、弱”局面。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对山区的茶园进行宜机化治理,稳步改善茶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茶园机械化分类作业有序推进。

3.2 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提升茶园的规模化、机械化效益

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茶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茶业规模发展、绿色发展、高效发展。支持专业的茶叶社会化服务队或茶叶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茶园管理机械化装备,为茶农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引导茶叶种植大户多家合股购置各类茶购机成本,又能提高茶机利用率。

3.3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行适宜的农艺管理措施

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茶业生产进入机器换人的新时代,茶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日趋明显。新建茶园应按照岳西翠兰地方标准规范化发展,选择适制性较好的无性系良种舒茶早或石佛翠,通过标准化管理形成一致性较好的树高和蓬面,以适应机械化作业。

3.4 推广茶园无性系种植,提高茶园机械化水平

推广应用茶园品种无性系化是机采名优茶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根据品种的适制性发展适宜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无性系良种个体间特征、特性一致,利于茶产业的集约化生产,为机械化采茶提供优质基地。茶园机械化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茶园管理生产成本,缓解茶区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也能推进茶叶绿色生产,降低除草剂、化肥的使用量。

3.5 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服务体系

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鼓励从事茶业生产的技能型人才成立茶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依托茶叶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茶园机械化服务,对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茶事,实行“保姆式”园管理机械,交换使用,共同管理,既能降低托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而散的茶叶生产格局,为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3.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茶园机械推广应用

政府应加强对茶园机械推广应用、茶叶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的政策扶持。一是加快推进茶叶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围绕茶叶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开展经营性社会化服务,可采用政府补助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社会化服务。二是推行茶机补贴范围内全部机具敞开补贴,把机具购置的选择权交给购机者,确保其选购到与农业生产规模相适应、与自身需求相适应的补贴机具,提升补贴档次的精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耕作服务队茶园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