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苹果主要病虫害药剂安全防控试验示范与推广
2020-12-18许燕玲林小丽巩文琼
许燕玲,林小丽,巩文琼,王 辉
(1.山东省淄博市农业农村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 淄博 255033;2.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山东 淄博 255033)
淄博地处鲁中地区,果园面积71万亩,苹果面积33万亩,年平均总产约71.66万吨,产值达28.66亿元;常年累计发生面积果树病虫害210万亩次左右,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412万吨,占总产量的1.22%,经济损失达5 100万元。在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防治的过程中,由于连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某些有害生物对药剂产生了抗性,导致防效不断下降,甚至失去了使用价值,为达到防治效果,人们往往加大用药量,增加了防治成本。
从2014年开始,山东省政府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农药的应用。课题组应用淄博市沂源县低毒生物农药补贴试点项目,以点带面,推广低毒低残留环保药剂替代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建立淄博市苹果主要病虫害药剂安全防控试验示范与推广项目,保障苹果安全生产,提高果品品质,改善果园生产环境。
1 药剂安全防控关键技术
以安全防控技术优化为重点,课题项目组在抓住苹果关键生育期、提高免疫力、控病虫基数、药剂安全组合的技术工作思路,构建了以“替+轮+控”为基础,以“推安全、推规范”为核心的果树高效、低毒农药安全防控技术体系,提高了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规范、减量、安全的目标。
1.1 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 通过边试验、边示范、边应用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田间试验示范与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推荐目录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用于苹果轮纹病、炭疽病、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苹果叶螨、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等的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并建立了相关配套使用技术。如吡唑醚菌酯、氨基寡糖素替代戊唑醇和甲托,苦参碱、甲维盐替代吡虫啉和毒死蜱,灭幼脲替代菊酯类杀虫剂等。
1.2 轮:科学轮换用药 果树病虫害抗药性问题,不仅是困扰果农的重要问题,也是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科学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品种,是延缓产生抗药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针对果树病虫抗药性的问题,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与总结,形成了适宜本地果树的病虫害科学轮换用药防治技术。如农用抗生素类生物农药有井冈霉素、农抗120、春雷霉素等,对易产生抗药性的蚜虫、叶螨等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1.3 控:控制药量与用药次数 目前在果树生产中,农民为追求效益仅看到农药的治病杀虫的一面轻视或忽视农药危险性的一面,经常把农药用量增加一成甚至于翻倍。药剂施药量越大,浓度越高,次数越多,两次施药间隔期越短,残留也相应越高,这些都严重威胁果品的质量安全。通过控制用药次数与用药量技术的推广,果农为追求防效随意加大用药量与用药次数现象明显减少。
1.4 推:推安全、推规范 目前,农药市场发展方向是低毒性、高安全性、少污染,对作物的药害轻,对使用者更安全、利用率高的低毒、低残留的安全防控药剂。“规范”即选、配、用等安全技术措施。
2 推广模式
2.1 依托专项资金购置药品和补贴 2015~2016年沂源做为山东省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项目试点县之一,课题组利用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和其他各种项目中政府采购农药的建设内容,购置生物农药,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而达到使用推广生物农药防治果树病虫害的目的。其次,生物防控药剂由沂源县农发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沂源县鑫龙果品种植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生物农药补贴50%、低毒农药30%的价格统一向果农提供,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的形式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低毒生物农药补贴为物化载体,以开展苹果病虫害统防统治为服务手段,以确保苹果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2.2 产品试用 推广环保剂型农药中我们主推高效、低风险、低毒安全农药,课题组积极与农药生产厂家和有一定规模的经营大户、合作社联系,企业提供药品试用。通过防效来宣传推广,带动其产品的销量和农民的积极性。
2.3 建立示范区,引导带动 借助上级低毒生物补贴项目选定核心示范区:以淄博金钟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沂源县双义果蔬专业合作社、沂源县润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个实施主体,86家果树专业种植户。每个核心实施主体示范面积1 000亩,共3 000亩,常规用药对照区设在示范区村驻地。核心区果树种植面积352hm2,带动全市30万亩的果树。同时每个专业合作社配备2名专业技术人员搞好现场服务和指导。
3 保障措施
3.1 开展技术宣传培训 一是与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融合,在示范点沂源县中庄镇“农业部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项目启动会议”上聘请省植保站和市药检所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对项目果农350多人进行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及课题项目实施目的、运作方式、预期效果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在项目实施期间,组织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在苹果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先后对项目区果农进行了60多期(次)现场培训,培训人数千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万余份,三是就项目实施情况和取得成效和项目实施情况及技术宣传培训会进行了多次宣传。
3.2 加强技术指导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农时季节、病虫害发生情况组织技术人员指导组人员深入农户、深入果园田间地头技术指导果农安全防治病虫害。
4 推广成效
4.1 提高防治效率 据调查,3年来安全药剂防控示范区苹果病虫害防治效果平均达到85%以上,比常规药剂区防效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果树落叶率10.3%~27.6%,比常规药剂区降低了10%以上。
4.2 改善防治理念 改变过去果农存在对使用生物农药偏见,提升了果农对科学使用安全环保药剂理念。据初步用药统计,示范区增加生物农药使用量5%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总量20%左右,苹果园平均农药费用比常规药剂区防治用药次数减少0.7~1次左右,亩防治成本降低148元,3年累计减少果农农药投入200万元以上。在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时亩产量提高,有力推动农药减量控害的进程。
4.3 提升了经济效益 据调查,药剂安全防控示范区平均亩产苹果 3 550公斤,比非项目区亩增产97.18公斤,同时由于选择药剂防效好、持效性强、无残留,使果品口感好、果面光滑、色泽鲜艳,销售价格每公斤比非项目区高出0.5~1.0元。通过近几年示范推广,规模化基地的苹果产量和商品性比常规区明显提升,每667m2经济效益提高5%~8%。
4.4 针对淄博市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首次制定出苹果果树关键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安全药剂防控技术规程,建立了防控技术体系,在全市集中开展安全药剂防控在苹果树上的试验示范推广。
4.5 推动了品牌化建设 沂源县苹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多项荣誉称号。有“江北第一果”的美誉,有“奥运果”、“全运果”、“世博果”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