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师德失范的“一地鸡毛”
2020-12-18
师德问题历来为教育界所重视,也被大众密切关注。近期,教师相关负面事件频发:常州小学生坠楼、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造假保研,等等。虽然,以上事件暴露的只是极少数师德有亏者,不可否认教师队伍总体上的气正风清,但每一次师德事件的发生,都会为我们敲响重视师德建设的警钟。盘点近几年曝光的师德失范事件可发现,当前,师德失范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谋取私利
2019年,黑龙江大学教师胡某某,作为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黑龙江大学艺术专业自命题科目出题教师,为10名考生集中辅导,共计收费3万元。
近日,常州小学生缪可馨坠楼事件,引发广大网友对当事教师袁某某的声讨。缪可馨之死是否如其父母及网友们怀疑的,与其遭受袁某某打骂侮辱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袁某某开设补习班、收取红包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办各类辅导班的现象并不鲜见。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江西九江四年级学生家长就表示,孩子的语文教师暑假会去培训机构开班,家委会的几位家长都知道,并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各地教育部门的师德督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情况广泛存在。2019年7月,哈尔滨市教育局通报28起中小学师德失范案例,均涉及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同月,黑龙江省教育厅通报的29起教师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中,20余例涉及相同问题,此外还包括有偿为学生做考前辅导、收费补考舞弊、指定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给学生发送购物链接向学生索要物品等。
近年来,教师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方式“与时俱进”、花样翻新,例如:向学生、家长推销电子产品;强行让学生、家长安装教学App;兼职做“微商”,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产品信息,暗示家长购买。
在高校,“老师变老板”的现象饱受诟病。一些研究生导师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甚至工具使用,将接受学生吃请和送礼视作理所应当。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导师强行要求联合署名,甚至要做第一作者,否则便不予发表,更有甚者,直接将学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谋取个人私利。对不搞这一套“潜规则”“不懂规矩”的学生,就以不让其顺利毕业等手段相要挟。2016年,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蒋某因不堪导师“压榨”跳楼身亡。有网帖列出蒋某导师的“七宗罪”,包括克扣学生交通补贴、要求学生上缴实习工资、强行收取论文版面费等。
精神霸凌
前段时间,黑龙江鹤岗一学生“钟美美”模仿教师的视频火爆网络。“钟美美”模仿的教师,大都严厉甚至尖酸刻薄:“不要死脸”“不上就都给我滚回家去”“后面的差生,一个比一个能作”……“钟美美”的演绎或许有加工、夸张的成分,但不少网友反映现实中的确遇到过类似的教师。
近年,“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测智商”“脱裤跑”“反省室”等一系列校园乱象被曝出,引发公众对“教育冷暴力”的关注与讨论。“教育冷暴力”作为一种精神霸凌,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长期隐形存在着。
教师的“冷暴力”主要表现为,在语言、态度上,歧视、嘲讽、羞辱、漠视学生。其对学生精神与心理的摧残,不亚于甚至超过身体显形的伤害。“冷暴力”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阴影,往往难以磨灭,甚至伴随学生一生,并可能引发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造成心灵和人格的扭曲。如陕西商洛初中女生婷婷,在经受班主任长期的语言“冷暴力”后,产生了消极自卑心理,一度萌生“不想活了”的想法。我们应该认识到,以“教育冷暴力”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霸凌是严重的师德失范行为,必须加以重视和整治。
非法侵权
2019年6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一女硕士研究生被其任课教师钱某胜以讲题为由骗到车里,实施猥亵、性骚扰,整个过程就发生在校园内。
2020年6月曝光的西南交通大学“陈某钰造假保研”事件中,陈某钰之父为该校教师,其请托同事为女儿在缓考和课程替代中弄虚作假,提高研究生推免成绩,让陈某钰取得了中国科技大学保研名额。
殴打体罚。近年来,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呼声很高,但教师惩戒权不等于教师“体罚权”,更不等于教师可以随意对学生拳脚相向。教育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然而,教师惩戒过当、殴打学生的事件仍不时发生。这些事件,反映出个别教师存在情绪易怒、仁爱之心缺乏、教育方式粗暴、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也折射出个别教师师德师风的缺失。教师对学生的所有行为,包括惩戒,都应该以教育为目的,建立在尊重学生生命健康权的基础上,以德服人。
猥亵性侵。2019年12月,教育部曝光8起违反师德事件,其中5起涉及性侵、猥亵。“女童保护”基金发布的《2019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年度媒体公开报道的301起案例中,熟人作案超七成,其中师生关系占比最高,为35.38%。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均有“狼师”被曝出。可见,教师猥亵、性侵学生,已经成为校园之殇、社会之痛。这些教师往往借授课辅导、批改作业、诫勉谈话之机,对学生威逼利诱,实施性侵犯。多个调查数据显示,教师性侵犯案件发生在小学的比例最高,尤其是农村小学和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对学生实施性侵犯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低龄化等特点。除了男教师侵犯女学生,还有男教师侵犯男学生、“男女通吃”,甚至女教师侵犯男学生等事件发生。如2017年,江苏常州一名女教师,因与未满14周岁的男学生多次发生性关系,触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破坏教育公平。近期曝光的“苟晶高考被顶替”和“陈某钰造假保研”两起事件,发生时间相隔20余年,但同系教师父亲为帮助女儿升学,暗箱操作,践踏教育公平。时过境迁,“苟晶事件”难再发生,但在当下,一些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利用手中职权、资源,为子女或“关系户”隐形加分、升学履历镀金,甚至不惜造假的现象仍值得警惕。西南交通大学“陈某钰事件”中,其父母分别为该校硕导和博导。除了其父帮助保研成绩造假,还有同学爆料,本科期间,陈某钰成绩并不突出,几门考试挂科,但大一她就参加了国家级项目,大二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SCI论文,而这篇论文,其父母均有署名。媒体曾披露,科研院校中不乏教师把孩子带到实验室摆拍“做项目”、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让博士生为中学生代写论文参赛等“灰色”做法。最近又有云南小学生获奖癌症研究,被证实为其博导、研究员父亲“过度参与”的成果。
上述仅为师德失范的几个方面,不一而足。如一位基层教师所说,师德不应是一地鸡毛,而应是空中洁白的羽毛。为人师者当惜羽,让每一片羽毛都闪烁师德的光辉,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