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改革的必要性与对策

2020-12-18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刘知云

亚太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教材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知云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在校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会直接影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拥有了自己撰写或沿用的教材,但面对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内容无法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没有形成与教学改革配套的教材体系等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此,深化教材建设,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职教性,优化学生学习资源,对推动高职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推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改革的动因分析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起点

进入21 世纪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加速了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加深与拓宽。在此形势下,无形中提高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起点,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升。高职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目标做出调整,提高教材的高教性和立体化,拓宽深度与广度。

(二)职业院校特色课程的打造,强化了对精品教材的需求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它既注重理论教学,又强调实践训练,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上要体现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打造特色的职业课程体系,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往往缺乏对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深入调查与了解,没有对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科学分析,教材中理论分量偏重,表现为实例与数据的滞后性,没有体现新颖性与时代性。此外,没有专门面向高职学生的教材,高职特色体现不够明显。因此,对现有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进行改革尤为重要。

(三)教学改革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提高了教材内容的针对性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形势下,“以生为本”“以教为辅”“因材施教”等现代教学理念已经渗透到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学科教学中,是指导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样,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落实这一教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但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在编写上并没有体现不同专业特点,属于大众化教材,这也使得教师教学时只能采用“大一统”的方式,缺乏与各专业相统一的案例以及教学资源库的支撑,降低了教材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必须实施改革,满足“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实施原则

其一,分层原则。由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在教学时仍然按照“大一统”的方式实施,就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当下高职学生经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已经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由于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也不同,因此在教材实施过程中,要按照不同的广度与深度设置基本操作、综合运用、创新实践等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以激发学生潜力。

其二,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最能体现高职课程特色的,所改革的课程教材既要包括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涉及相关专业的核心知识,做到两者相互融合,提高教材的实践性。

其三,与时俱进原则。当下信息更替速度快,特别是计算机领域,相关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开发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所讲解的技术方法要准确明了,具有前瞻性,甚至能够引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发展。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改革对策

(一)认真分析当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抓好自编教材建设

计算机领域是一个交换更替比较快的领域,特别是在21 世纪,计算机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一系列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逐渐兴起,像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技术、仿真技术等,使计算机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改革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当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在原有的教材内容上增添删改,提高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比如计算机未来发展会趋于智能化,可以适当添加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自动程序设计等技术理论性介绍和简单案例分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材编写还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设计。这就需要教师站在高职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某些操作与功能上进行“深加工”,强化学生应用技巧,体现教材的自主性、开放性与实践性。

(二)以“校企合作”教学形势为基础,引入企业实际需求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下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也是未来发展方向。高职教育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教学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开发应立足于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技术的具体发展,科学分析企业岗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需求,并将真实的企业项目转换成教材中的教学项目或者实践项目,把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以典型的任务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工作的真实氛围,提前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在编写过程中可以邀请一线教师、高级工程师、课程设计师等参与,由课程设计师领导,一线教师与高级工程师结合经验提出针对性增添内容,使教材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进一步修订已使用教材,满足“因材施教”教学需求

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对教材的全方位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有些高职院校可能没有精力与条件对所使用教材进行修订再版。此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结合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和学情,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补充与修改,提高教材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比如,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知识系统有一定了解,把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像对Excel 的学习要区分文理专业,选择不同侧重点实施教学。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音像媒体、网络课件、CAI 课件、教学素材库等内容,以供学生个性化选择,增强教材建设的立体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除此之外,应在教材改革过程中与认证融合,满足行业的具体需求,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通过任务贯穿知识的同时,结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计算机中、高级操作员考试的内容及标准,将认证考试的内容渗透到知识点中,引入行业标准,将知识学习和认证相结合,满足高职学生获得等级证书的需求,实现学习与社会应用的无缝对接。

(四)合理设定教材任务难度

高职院校想要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就必须要将教材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在对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应合理设定教材的任务难度,保证其具备综合性、通用性的具体特点。任务选取是否合理决定着教材能否真正发挥指导性作用,如果任务设计得过于复杂,那么就会间接延长教学时间,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如果教材中选择的任务十分简单,那么就无法对知识进行连贯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很难达成最终的教学目的。所以,在任务的选择方面,必须要精心编排,不能对工作任务进行盲目堆积,而是应该以知识目标为基础,合理进行改进,保证通用性与复杂性,结合深度与难度,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对各类项目任务进行解决,满足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方面,也必须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现实中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自然也就有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更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自主学习的意识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教师需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差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开展教学,所以在教材改革方面也需要秉持差异化原则,在每个任务设置时都需要对相关的学习要点进行介绍。另外还可以在现实情况中,通过具体方式来对知识点与任务进行展现,对没有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如此就能够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教材编写时,既需要包括自动化知识,也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对办公软件进行熟练的应用,进而有效解决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目录的修改、模拟运算等,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对更高级的知识进行不断探索,深入学习。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在任务内容中搭配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总,提高其基础知识能力。另外,还应该对与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进行开发,融入不同的实训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认清教材优化的必要性,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校企合作、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势,构建具有高职教学特点的立体化教材,使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教材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