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之力,增地理教学之效
——发展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课堂设计探索
2020-12-18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前岐慈济中学吴敬国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前岐慈济中学 吴敬国
一、发展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实践力,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激活地理课堂的必然需求。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本身就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教师通过创设探究性的地理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自我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育的主旋律。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够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巧妙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实践力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基本能力,如果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帮助学生提升核心价值。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力后,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甚至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发展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课堂设计
(一)指引动手操作,渗透地理实践力
在地理课堂上,最基本的实践学习方式就是动手操作。为了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到学习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一课,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于教师口述的地球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上的经、纬线等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教师可利用地球仪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生动直观地认识地球的特点,进而加深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比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球之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让学生将赤道、经纬线、北半球、南半球、七大洲等位置标注出来,以进一步认识地球。在完成地球仪的制作之后,教师将教室的窗帘拉上,营造出一个暗室,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电筒,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及昼夜交替的现象。通过上述动手操作,一方面,学生对地球的认识会更加明朗,对地理知识充满好奇心;另一方面,动手操作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传统讲解,不仅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而且还能够将实践力的培养慢慢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紧密联系生活,启迪地理实践力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很多地理教学内容都是从生活常识导入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加强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一方面,可以让生活中的场景在地理教学中再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观察生活,加强地理知识的运用。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一课,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绘制等高线,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将一个立体的地形转化成平面等高线地形图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对绘制等高线产生畏难心理。因此,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教师可以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选取学校周边或生活中自己去过的比较熟悉的一座山,如鹿峰山、太姥山,将其制作成模型。准备工具:橡皮泥、标好刻度的竹签、钢丝吉他弦、水彩笔、小刀等。过程步骤与要求如下:(1)用橡皮泥制作出山体的主体模型,捏出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五种主要地形部位,并设计好缓坡和陡坡。(2)以桌面为“海平面”,将钢丝吉他弦绑在标有高度的竹签上,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钢丝吉他弦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最后再用水彩笔沿着切痕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3)将切好的山体模型放置在白纸上,先选择两个山峰,从山顶垂直插入竹签直至底部确定好位置,然后用笔沿着最底层的山体轮廓进行描绘,画完一层就抽掉一层。整个过程要保证两个竹签位置不可偏移,直到每一层模型的轮廓都准确描绘完毕。(4)让学生将山体模型与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对比观察,感受山体与等高线的关系,最后教师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通过对山体模型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的地形图的绘制,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了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了判读等高线图,整个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既增强了学生实践的自信心,又进一步推进了学生实践力的发展。
(三)规划研学旅行,提升地理实践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形式,很多地理实践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也有少部分会在校园内开展,但是走出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还是非常少见的。新课改后,研学旅行成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新内容。研学旅行不仅给予了学生更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团队协作等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创造一些研学旅行的机会,让学生根据已学地理知识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研等,启发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湘教版八年级下册“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课中涉及贵州石漠化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本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介绍石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但是由于课程中的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学生对石漠化现象认识浅薄,并不能触及学生内心的环境意识。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规划组织学生开展当地的研学旅行。而研学旅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研学旅行的可行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结合当地福鼎市位于中国南方地区,典型的东南丘陵地形,中国著名的“白茶之乡”等乡土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对应的“前岐镇白茶种植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研学旅行教学课程,既能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活动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学习茶叶相关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白茶种植区进行自然环境考察,从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方面了解白茶生产与当地的有利自然条件,了解白茶文化与一方水土的紧密联系。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区周围可能存在环境污染的百胜工业园区开展社会调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察,观察污染企业,如造纸厂、玻璃厂、塑料厂等,以落实学生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考察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本次研学的目的,了解污染的原因,探索解决对策。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发现,造纸厂主要的污染是污水的排放。制造纸张之前,原料需要用大量碱水浸泡,还需要换水,这个过程把清澈的水变成了酱油色,水里富含碱、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质,同时会产生刺鼻难闻的气味。这样的污水如果随意排放,会严重伤害周边的农作物,影响茶叶种植。而空气异味不但影响百胜工业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周边白茶种植基地的茶叶品质和加工过程。另外,噪声污染也是造纸工业的一大潜在问题。玻璃厂主要的污染是:玻璃本身的有害物质会污染水源和土壤,使白茶种植区受污染;色彩斑斓的玻璃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气化有害的甚至剧毒的元素,以及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对人类造成伤害。塑料厂主要的污染是:塑料都是各种化学品的合成,其排出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污染我们的水源;塑料加工过程一般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这个过程会把部分塑料分解成小分子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导致空气污染。这次研学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针对此次研学书写实践报告,总结当地白茶厂区存在的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污染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总结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学生在这次研学旅行中直面“污染”真实现象,这会直击学生灵魂,增强学生体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践行环保,获得实践力。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发展学生的实践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发展学生实践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贯彻实践力培养的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面对地理教学,尽可能在日常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学习体验,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落实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开展研学旅行,触动学生灵魂,提升学生实践力,增强地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