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教育的策略

2020-12-18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旺茂镇第一初级中学李春武

亚太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数学教育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旺茂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春武

自从教育部颁发新的教育改革指令后,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政策,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以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教学新目标。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学生数学思想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初中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性思考能力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将其化为无形的影响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渗透到生活中,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机械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课程内容的教授,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与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违背。传统的数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先将一个数学公式写在黑板上,再根据公式进行例题讲解与运用。然后是学生进行大量习题的练习,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这样一来,学生只会生硬地对公式进行套用,不能深入理解公式的原理,最终的结果就是题型稍微变化,学生就不会解答了。如果换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知道数学公式的原理,那么无论题型怎么变化,学生都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进行解题。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师来讲,这也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蕴含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有利于诱发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所营造的一种学习氛围,或者叫一种学习环境。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可以积极并且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打开思路去发现问题的规律,从而学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锻炼解题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思想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分式的乘除法”课程教学中,其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从小推大。“整式的乘除法”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了,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6÷2=3。“6”可以写成“”。在小学,我们得知分母是1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是一个分式,那么“6÷2=3”就可以改写为“÷=3”,÷就相当于乘以的倒数,这样就求出了结果。学生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学除法进行联想就可以学会一个新的知识点。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经过一个简单的式子,再由简单推复杂,通过联想,由小推大,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发现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的学习和文科的学习方式是不相同的,学生要学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一次函数”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这是第一次涉及求解问题,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例子、小常识出发,设置一个学生经常经历的情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比如:小明同学想要买一双球鞋,商场标价为350 元,小明现在钱包里有500 元,小明买完球鞋后,剩下的钱设为y,可以购买球鞋的数量设为x,那么剩下的钱y 和购买商品的件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什么?x 取值范围是什么?学生对于现实生活非常熟悉,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较强的问题思考的意愿。这时教师就更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锻炼其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辨析问题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

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思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多观察、多思考,在一个问题上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话,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学生只有学会发现问题,能够对答案提出质疑,才能够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使自身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增强,提高数学素养。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教学问题:公司甲和公司乙共同进口了一批医疗器械,公司甲进口10 台,公司乙进口16 台,医疗器械进口后发现库存过多。正巧,医院丙和医院丁同时需要这批医疗器材,公司甲和公司乙决定将医疗器械捐赠给两家医院。公司乙运送一台医疗器械到医院丙和医院丁的运输费用分别是400 元和500 元,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公司甲和乙商量要求总的运输费用不能超过1000元,可以设计出几种运输方案?哪种运输方案的运输费用最少?这个问题的设置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找到最优答案。多种答案就意味着多种分析思维,这样就实现了思维的创新,也让学生养成了每做一个题就进行多种思考、多种分析的习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设置问题时多采用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自己私下先对学生进行划分,将学生分为自主学习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和基础比较薄弱、自主性差的两类。针对自主学习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外留一个小作业,让学生统计一下班级成员在体育方面(跳绳、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然后将结果用扇形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完成扇形统计图的过程,又锻炼了他们的数学统计能力。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自主性差的学生,可以直接将统计好的数值给他们,然后引导他们把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完成统计图。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较弱学生的数学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学生能力的差异,更好地关注了学生的成长,使学生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做好内化数学思想工作

对于学生的数学思想教育应当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做好内化数学思想的工作。对此,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工作。小结课和复习课是内化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和深入化学习。在课堂上对所讲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精炼解题思路方法,将有形的知识上升到无形的思想高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例如,在教学无理数和有理数、整式和分式、常量与变量等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蕴含在这些知识概念中的对立统一辩证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数学思想。

(六)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数学思想渗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教学,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教育。利用多媒体等教具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思想有形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时,可以改变传统的黑板作图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添加辅助线,这样更生动形象,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再如,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课本上静止的附图进行分解或组合,画出图形的过程也包含着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学习型人才成为教育的新方向。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在发生着改变,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育培养方式,积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利用辨析问题开展教学,因材施教,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等,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渗透教育,促使学生内化数学思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想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