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12-18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初级中学梁顺生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初级中学 梁顺生
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传授学生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就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课程缺乏教学资源
首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材更新缓慢,存在一些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情况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知识过于落后,不能与时代接轨。其次,初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所讲的一些计算机知识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导致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成正比。再次,一些学校由于办学规模限制,学校缺少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信息技术教学缺少实践。最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地区性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严重,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条件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基于初中教育的不断改革优化,成绩的高低不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过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缺乏有效性。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还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对信息技术的探究兴趣。另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严重与社会的发展脱轨,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没有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机制
在中考的压力下,提升学习成绩依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很难提升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再加上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不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学习依旧是由教师主导,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学习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进而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信息技术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初中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辅助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学校课程安排主要以文化课为主,并没有为信息技术课程留下足够的教学时间,很多学校一般一周只安排一节计算机课程,甚至有时计算机课程被其他课程占用,导致学生缺少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另外,由于国内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严重,很多地区的初中学校缺少相应的计算机设备,不能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缺乏自主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环境影响之下,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只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没有相应的探索探究。个别学生不愿独立思考研究,缺乏个人独特的见解与主张,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常常处于没有问题的状态,只是被动地接受;还有的学生不善于选择学习方法和目标,往往简单模仿同学做法,或需要在教师、家长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部分学生在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时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做什么他只是看着,对发言和操作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了,研究问题时,不知道、不明确要研究什么,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如何下手。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
(一)革新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放宽知识学习深度,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为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操作技巧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PPT 的制作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制作过程,让学生尝试着自主制作幻灯片,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对可取之处加以表扬,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平时展示一些教师的作品,供学生借鉴学习,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改正,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上机操作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为学生讲解一些操作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在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后再进行上机操作,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强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Excel 数据统计、处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公式求和、函数求和、排序、筛选等知识为学生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发现的共性失误和难点再进行集中重复讲解,之后再让学生操作,如此反复,逐个攻坚克难,帮助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新学习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一般通过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层次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易到难逐渐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的组成”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了解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然后为学生讲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能为今后的上机操作奠定知识基础。
(四)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学生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全程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学习,尽管这样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传授知识的工作,还要做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作,帮助学生在上机操作中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引导层动画”的知识时,先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层动画的制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其余被引导层的关系,再指导学生创建引导层。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实践动手。把教材变成“学材”,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现并实践自己的想法,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转变为做法,最终形成成熟的作品,让学生在实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动力,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知识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操作,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教师应摒弃包办式教学模式,从追求全面讲解中解脱出来
因材施教从来都是教育的重要理念和做法,但是现实教学中从学生到教师都往往忽略了这一理念。教师从来都是想讲深讲透讲全面,让所有学生都听明白、学透彻,并认为讲透讲全就是高效率。但事实是学生有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差异,片面追求把所有知识讲全讲透是不科学的。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难易度,实行分层教学,让学生都能有学习成就感,而不是在疲于跟上教师思维的过程中掉队、放弃、厌学。教师应该从必须讲透讲全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要坚决抛弃那种教师代替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三包”(包动脑、包动口、包动手)的做法。
(六)树立与时俱进的时间观念,保证学生在学习上的“自由活动时间”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明确哪些内容能留给学生自学、准备留给学生多少时间,要尽可能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留足“自由活动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以致用。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指导者、示范者、引领者和鞭策者,同时以平等的姿态同学生一起探究,对学习全过程切实起到驾驭、帮助、指导、协调的作用。
总而言之,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改善以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进而推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