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幼儿”支持性策略研究

2020-12-18上海市嘉定区新源幼儿园龚晓华

亚太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同伴游戏幼儿

上海市嘉定区新源幼儿园 龚晓华

幼儿由于个性、成长背景等各不相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会有所差异。有的幼儿是张扬的,有的是内敛的;有的是领导型的,有的则是默默接受型的;有的是主动出击型的,有的则是静静旁观型的……我们将那些在游戏中相对比较被动、旁观的孩子更中性化地称为“被动型幼儿”。

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被动型幼儿”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在集体面前胆怯、不自信,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2)被同伴忽视,与同伴交往有障碍。(3)在活动中得到的满足和快乐相对不明显。(4)当活动中出现问题时,缺少有效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而这样的孩子往往也会是教育工作者所忽略的孩子,孩子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对于他今后的整个成长过程是非常不利的。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我们只有更多地去关注“被动型幼儿”,才能够真正地给予尊重,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静待花开”。

我们知道,幼儿园活动中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和投入的游戏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加放松、自由、有自我独特的想法。所以我们可借助角色游戏来帮助孩子,以他们需要的方式去支持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快乐。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角色游戏环境

角色游戏环境自由和开放,少了很多的框架和限制,能够让孩子更为轻松自在地投入游戏中去。我们应在角色游戏中给予孩子更多的游戏体验,满足孩子合理的游戏需要。我们主要进行的尝试是给予更多的空白、更多的材料支持。

这里的空白指的是角色游戏内容的空白。我们将游戏的权利赋予孩子,想玩什么、想怎么玩都由他们自己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想法。而“被动型幼儿”也同样会有自己的创意,同样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而材料的丰富性,正可以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想法。当我们提供种类不同、功能不同的材料的时候,可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

二、建立良好的角色游戏规则

良好的角色游戏规则能够让角色游戏更为公平公正,保障每一个幼儿的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并制定属于孩子们独特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主角,而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我们可以尝试针对这些内容与孩子们进行商量,从而建立游戏规则。

(一)游戏内容商量时听谁的

在我们商量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总是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主导,大家都围绕着这些孩子来开展活动。那我们的“被动型幼儿”在这样的环节中又该如何自处呢?我们的规则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说话的权利,大家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更为公平的游戏规则。

(二)游戏中的分工合作

角色游戏需要大家分工合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如何进行分工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被动型幼儿”往往是被分配的幼儿,等待着同伴去告诉他做什么、拿什么,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主体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因此,我们在进行角色游戏分工合作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进行一项这样的约定,即商量好工作以后,可以自己去选择要做的工作。

(三)游戏的玩法由谁来定

孩子们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内容产生,也就产生了一些新的游戏玩法,那么游戏的玩法该如何制定?是否有优势一说?在继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这样的问题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讨论,站在更为公平的角度进行,这样才能够凸显孩子的价值。

只有我们将角色游戏中每一个可能造成不公平的内容与孩子们进行商量,进一步凸显“被动型幼儿”的地位,才能够让他们体验到角色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更愿意投入角色游戏中。

三、给予适时的支持

在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幼儿”缺少话语权,这有很多原因,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适当适时的支持,从而让这些幼儿更为自信,被大家接纳,从而形成良好的游戏氛围。

(一)识别幼儿的动作

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站稳十分钟,真正用心去关注孩子,去观察孩子的动作行为,有的时候可能是一些微表情,从而去感受孩子的一些需要。任何的教育引导都以懂得孩子为前提。

我们在游戏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被动型幼儿”的一些动作,如站在讨论圈外围、用眼神与你对视、埋头只顾自己而不参与活动、显示出不乐意等。我们可以捕捉到很多这样那样的行为动作,当这样的动作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识别,从而调整我们的行为。

如当孩子站在讨论圈的外围,试图表达自己但总是插不上嘴,不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可以给予孩子鼓励,也可以给予其他孩子一点暗示,或者直接进行一些干预。

(二)鼓励幼儿的行为

“被动型幼儿”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不自信,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在这个群体中能够更大胆、更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而不是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边缘化。

1.动作的鼓励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动作、小表情,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比如竖个大拇指、点一下头、露出一个微笑、给予一个爱的摸头、拍拍肩膀等,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

2.语言的鼓励

比如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刚才在角色游戏中哪里做得特别棒,让孩子能够明确知道怎样的行为是被认可的。对于“被动型幼儿”来说,来自同伴的鼓励和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借助分享环节,采用同伴互赞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多自信,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同伴发现他的闪光点,使其能在同伴中进一步拥有话语权。

(三)接纳幼儿的想法

“被动型幼儿”很多时候缺乏自信,不愿意表达,这与孩子的想法不能被接纳有很大关系。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在商量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相互介绍自己的想法,但“被动型幼儿”的想法不被采纳的概率比较高,他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去表达自己,也会越发被动。

1.完全接纳

接纳就意味着理解他们,和他们站在一条线上,成为他们强有力的支持者。在角色游戏中,我们看到有些孩子的想法不被采纳,可能是同伴觉得没有意思、不好玩,有的可能觉得不可实现……不管原因是什么,当这些孩子的想法并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时,就可以实施。

2.半接纳

这里的半接纳指的是孩子们提出的想法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不合适的,那我们在接纳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接纳。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去肯定孩子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被动型幼儿”与同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听听同伴的想法,为什么大家对于他的想法不认同,或者不完全认同。听完大家的意见,再来看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调整的必要。这样的沟通过程既能增进同伴间的亲密关系,又能提高“被动型幼儿”的沟通能力。

(四)回应幼儿的需要

回应的基础是对孩子的理解,所以还是以看懂孩子的需要为前提。“被动型幼儿”尤其需要得到回应,在这样的一来一往中,孩子们能够逐步地建立自信心。那我们在回应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到“润物细无声”呢?

1.语言动作回应

“被动型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有的时候非常投入,会忘记自己的胆怯不自信,有的时候会为自己有好的创意、成功地问题解决而沾沾自喜。这时候,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回应,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被支持的。这个时候的回应,也许只是一个鼓励的微笑而已,但对他们来说却异常重要。

2.材料环境回应

一是环境中的隐形鼓励。很多时候,我们的角色游戏环境中会出现一些孩子游戏的照片或者一些分享的图画记录,而孩子们对于这个往往感到无比的自豪。因此,我们可以提高“被动型幼儿”的内容出现在墙面上的概率,对于这样的回应,孩子们也能够体会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二是环境中材料的支持。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想法得不到回应,更多的是与材料的提供有很大的关系,材料不能够支持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我们可以关注“被动型幼儿”的想法,在班级的材料架中提供这些个性化的材料,当想法成为现实的时候,孩子的自信也会更足了。

四、选择适当的题材进行有价值的讨论

“被动型幼儿”的主体意识没有萌芽,而其他幼儿也并没有意识到,就有可能继续当前的游戏。当我们要进行适当调整的时候,必须将这样的问题摆在孩子的面前,让大家都能够认识到这样的局面可能并不是恰当的。就算“被动型幼儿”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但是他们是拥有话语权的。

特别是在大班,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些话题的小辩论,内容可能来自孩子当前游戏中的内容,可能来自幼儿的绘本故事,比如《公平是什么》等。在思维的碰撞中去正视问题,从而建立一定的班级规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通过以上的举措,“被动型幼儿”的主体意识定会增强,从而变得更自信,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融洽,在团体中的价值也会更为凸显。

猜你喜欢

同伴游戏幼儿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