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2020-12-18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民族中学陈同福

亚太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民族中学 陈同福

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初中阶段,教师应该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生活化教学是把生活实例引到课堂上,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相符,他们容易产生亲近感,更快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进而感同身受,激起初中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的兴趣,从而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从中获得更深的体验,学会为人处世的原则,不违规,获得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方式需要遵守实践性原则。其一,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组织、引导学习者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亲身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产生共鸣,从而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借此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深刻。参加实际活动有助于学生培育正确的道德观念,锻炼并提高他们在复杂社会中辨认生活中真、善、美和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主动建立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系统,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历练和成长。其二,丰富的实践能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更多“色彩”,让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有目的性。

(二)阶段性原则

学生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部分在初中形成。在初中的不同年级,学生身心所处的阶段也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阶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其系统地掌握知识。总体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准,不断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德行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他们日后的生活质量,这要求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比如,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设计相近生活的场景,让同学们通过所扮演的不同人物去感受。结束后,让他们发表自己的体验和心得。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直接进入事件中,不但会有更深的体验,还能提升沟通合作的能力,若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事件,他们也会有所准备。基于此,教师再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二、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构建教学场景,提高课堂参与度

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都由专家挑选,但实际的知识点大多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概括。道德可以对学生的行为、精神世界进行约束,法律法规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事准则,将两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本文抽象内容具体化,让理论更加贴合生活,进而创设具有生活特征的教学场景,借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点的同时实现迁移,对生活中各种平常的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在“与规则同行”中的“尊重他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同学受到不尊重对待的生活场景,借用具体事例给学生讲解什么样的行为是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以便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当然,构建教学场景的方式也是比较多样化的,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在上课的一开始,给学生播放一小段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视频,然后从视频里的相关内容进行切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一步步地引入课程知识,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与初中生身边事件密切关联,或可以说所学知识都是生活的缩影。教师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其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各种细节,进而通过社会实践和仔细的观察发现各种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关理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情趣,让他们了解生活并热爱身边的环境,进而生出爱祖国和人民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对周围世界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和见解,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述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在生活中我们都遭遇过的事情去讲解法律问题,如在网上买到假货、收快递时发生损坏或是丢失了东西等,我们要怎样用法律去维护自己、处理问题,这都是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因此,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切实感知到法律的作用,有利于促使他们投入并学习有关内容。在选用情境时,不能局限于生活实际,也可以选择学生都喜爱的影视人物,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当然,和学生生活贴切的例子更能让学生内心有所触动。教师可以举以下例子:学生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这时只需要走过最后一个路口就能够快速到学校,可是刚刚好此时红绿灯变成了红色。然后向学生提问:这时应是选择迟到呢,还是闯红灯尽快到达学校?这个例子看起来非常简单,可是学生也有可能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教师可以一步步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学会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再将课本上的知识融入生活,化作他们的行动和思想。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和留意生活并选择有趣的情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开展生活化课外实践

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一定非在课堂上,也可以借用课下实践,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生活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安排学生总结一学期以来的言行问题,归纳自己是否遵守纪律、爱护卫生,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监督,协助其改正不良习惯。每个学期进行总结和评价,有利于让学生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其次,丰富的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加阅历,增强其生活能力。

(四)引用生活实例,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生活化的教学除构建生活场景外,还可利用一些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让学习者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比如,在学习“法律伴我成长”一课时,可借助“王大爷儿孙争抢财产案”这一案例让同学们知道法律学习的重要性,并降低学生学习基本法律的难度。另外,在讲解完所有知识点后,可以依据课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创建生活案例,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在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和探索精神。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一文时,让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进行观察,并通过讨论得到感悟和理解。又比如,在学习“网络交往新时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网络交往的方式进行思考,想一想在信息时代我们要怎样交往。

(五)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一种很好的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办法,布置课后作业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作业方式,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借助实际完成作业的机会。比如,讲“孝道”时可让他们回家与家长一起完成作业,如给父母做美味的食物、帮爸爸擦车等。实践性作业可以扭转学生抗拒做作业的观念,增加完成作业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能拉近与家长的关系,对其心理健康和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并不一定是完全摒弃以往的习题或者其他的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出一些比较生活化的例题。当然例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在此基础上,可再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繁重的课业压力,还会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但是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同样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需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

(六)结合热点新闻联系实际内容

道德与法治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事件结合起来,让他们有更大的兴趣并降低理解难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热点事件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切的体悟。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与道德与法治有关,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丰富资源。教师也要培养他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意识,作为祖国的人才和未来的希望,关注与国家和社会有关的事情也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对某一时事结合课本所学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最终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不仅教师在教学时会融入一些时事,学生也会在课下对某些时事进行探讨和研究,同学们对于时事的关注肯定会比以往更加多一些。如果能够刚好赶上两会召开的时间,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关两会这一方面的知识点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尽管有学生主动研究两会的相关知识,最后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但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就会更快地理解。所以对于课本当中比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与一些时事进行结合,指定几个话题,让学生展开探究,最后加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勇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工作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利用好生活事件,用实践补足教学的缺陷。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势必会引起学生更浓厚的兴趣,进而将生活、家庭和学校串联起来,促成德育知识的习得,让源于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运用于生活。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