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12-18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 高 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小学语文在渗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并且有意识地向广大青少年渗透,使得许多青少年思想上出现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现象,谦和好礼、尊老爱幼、勤俭廉正等中华传统美德却面临着消失的境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学校有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如果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和吸收的话,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中华传统美德素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比如说,《孔子拜师》蕴含着“尊师重道”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尊师重道这一良好品德。
(二)有利于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社会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媒介,这些不同类型的交流媒介使青少年更容易接触西方文化,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去查找和接触西方文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鉴于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比如说,教师在开展《传统节日》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三)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仍然主要以语文教材为主,局限于对教材的解读,使得学生难以接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对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从而有效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可以选择其中的精彩选段进行创编,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演绎,从而使学生得以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体会传统文化魅力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是小学生接触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材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和教材接触最为频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由来自全国的语文教育专家、一线骨干教师精心编写的,文质兼美,意境悠远,凝聚着民族智慧与文化精华,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媒介。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蕴藏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梳理、提炼和展示,使学生得以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以搞清楚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结果之外,还应引导学生从梅兰芳先生的行为语言中体会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引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正确判断,着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如,在开展《两小儿辩日》《程门立雪》《孔子拜师》《三顾茅庐》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之外,更要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尊师重道”这一儒家思想,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圣贤“尊师重道、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教育孩子尊师重道,知行合一,更好地践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开展诗词吟诵教学,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结晶,其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工具和方式,是值得学生反复诵读吟唱的。教师应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吟诵教学,使学生在古诗词吟诵的美妙旋律中得以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十分重视古诗词,在小学语文12 本教材中共计选编了124 篇优秀古诗词作品。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一再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要鼓励学生多吟诵、多诵读,使学生得以深刻领悟蕴含在古诗词中的情感与内涵。例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古诗词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开展有感情的吟诵,紧紧抓住文中的“悲”字,品味、感悟诗人“不见九州同”的悲痛、悲愤和悲壮,让学生触摸到诗人执着、浓烈、真挚的爱国之情。又如,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收集和“思乡”主题有关的诗词如《秋思》《长相思》等进行吟诵,进而深刻领悟诗词所传达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体验传统节日习俗,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在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每一个传统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和春节,都积淀了内涵独特、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并经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进而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时至今日,虽然社会公众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形态已经发生明显改变,但传统节日仍然在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元宵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观体验传统节日习俗,进而帮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课前,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故事、视频等资源,使学生得以初步感知元宵节的节日习俗。课前开始之后,教师可以先邀请学生上台介绍下自己收集的元宵节故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元宵节的认识。最后组织学生制作花灯、吃汤圆、猜灯谜,学生得以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节日习俗,从而在内心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时间相对有限,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对此,教师必须不断拓宽教育思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得以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首先,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主动阅读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深刻感悟传统文化之美。例如,当教师完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别董大》教学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阅读和“送别”相关的经典作品,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着力引导学生感受“珍视友谊”这一中华优秀美德。在学生课外阅读之后,再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在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文化节目,进而更好地发现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传统知识问答、国学知识竞赛、灯谜大会等传统文化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喜欢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发挥语文学科在渗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以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魅力、开展诗词吟诵教学以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体验传统节日习俗以使学生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以使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之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学科教学的双重魅力,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