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0-12-18福建省福安市松罗中心小学陈旭棋
福建省福安市松罗中心小学 陈旭棋
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建立必须从小学抓起,这是因为孩子们这个时候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树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通过合理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确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道德观念。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更多身边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从而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依靠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单方面的知识理论的灌输是不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也是效率较低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因为没有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很多教学内容都教得过于抽象,与小学生每天经历的生活产生了偏差,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吃力。这种情况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完全无法达到培养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的作用。
二、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一)教材编写的生活化
一方面,教学活动大多都是基于教材来开展的,所以教材本身在编写选材的时候就应该做到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让学生在热爱生活和国家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社会上更多的正能量,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在编写的过程中,其是以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依据的。首先,它是从小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的,是现实生活和学习的高度统一。其次,它特别强调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整个教材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好,同时对一些典型的不美好案例进行剖析,作为反面教材供学生思考和借鉴。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一些经典的、学生生活当中经常见到的案例,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的过程,能让学生从小养成做好事、遵法规的好习惯。
(二)在教学中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应该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不断在接近生活的情景当中完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争议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案例后能够独立思考自己遇到这些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比如看到街上的老人摔倒之后该不该扶这个话题,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进行引导,从而控制整个课堂的发展。最后让学生在讨论当中对这个事件有基本的认识,即要以奉献爱心为己任,同时应该注意寻找周边大人的帮助。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是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
(三)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丰富的教学点
采用生活化教学,教师首先应该将生活当中的素材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爱好和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提取教学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讲述我们国家公民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时,教师可以通过梳理生活当中的一些例子,例如一些村委会干部的选举,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投出自己的一票;或者是一些官员在贪污受贿之后,尽管自身位高权重,但是因为触犯了国家法律,所以也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这些生活当中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蕴含在这些例子背后的道德和法律相关知识。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能够快速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教学也可以和这种情境教学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当中的人物角色,然后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活动,从而启发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无声短片,由学生做旁白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需要置身于情境之中,观察人物行为、表情等变化情况,从而感受人物心理。例如在讲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时候,拾金不昧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可让学生采用分组的形式扮演丢失钱包的同学和捡到钱包的同学,然后给学生设定各种情境让他们互相感受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从而明白道德规范在人们行为处事当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和生活化教学的融合,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五)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把生活当中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有利于营造一种欢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小学生无论是心智还是其他方面都还处在发育过程当中,喜欢热闹也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之一,遵循这个规律,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可以快速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也可以提升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指引下的学习是最高效的。比如,教师在讲述尊老爱幼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候,首先可以举例一个四口之家,父母对孩子十分喜爱,孩子对父母十分尊重,家里的爷爷奶奶很少跟爸爸妈妈发生争吵,父母每天工作积极,孩子学习认真,爷爷奶奶身体健康。这种家庭氛围能带给孩子们一些启示,明白了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应该是尊老爱幼,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这种道德观念,也会在日常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践行这种价值观。再如,在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由于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直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我国南北地区中秋佳节的庆祝方式。同时,准备好课堂游戏活动猜灯谜,学生通过观看屏幕内容了解传统节日在各地区的不同庆祝方式,并分享自己在中秋佳节时与家人团聚的经历。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从而将中秋节的起源利用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由于该堂课为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内容,所以教师在寻找以上视频资料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动画类的视频讲解,这样学生就会被色彩丰富、趣味十足的动画内容所吸引,从而有效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并突出中秋节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的意义。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猜灯谜竞赛,抢答最多的小组可获得教师准备的精美礼品。最后,教师对课程教学做简单的总结与评价,并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提高学生对节日的重视,从而落实传承我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目标。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适当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道德和法治都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点滴体现出来的,可能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无心的举动,都体现着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例如,在“我们有新玩法”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学生一同进行实践活动,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重难点在于教会学生遵守规则,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做简单的“一二三木头人”游戏。全班分成三组,每组挑出一名学生负责报数,教师可做裁判也可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当三个小组都只剩下最后一个木头人时,由教师负责报数,之前报数的三名学生和最后三名学生负责扮演木头人。在基础玩法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游戏活动的创新玩法,并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活动直至游戏结束。通过游戏体验,突出游戏玩法及规则,然后在实践新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公平游戏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未来人际关系的处理有重要的帮助。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准备适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周末去敬老院献爱心,陪老人聊聊天,给他们讲讲自己的学习,这也是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在家里要多关心长辈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做公益,比如捡垃圾、义务打扫卫生,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践行其传达的核心价值观。也可以通过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体会一下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从而更好地感悟父母给予自己的关怀和爱护。甚至可以是给市长写一封信,提出自己对城市建设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民主法治的重要体现。
总之,本文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应该将其和生活化教学模式相融合。通过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取材,教材讲述当中引入生活化案例、课程开展过程中加入活跃气氛的生活化元素,有利于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