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融合的策略

2020-12-18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华兴中心小学叶聿祥

亚太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华兴中心小学 叶聿祥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这不仅能让学生“动”起来,提升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实践操作和敢于挑战、猜想,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融合的意义

(一)课前关注生活实践,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经常会利用生活中某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作为课堂的导入,以顺利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但是许多小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于教师引入的话题不熟悉也不了解,反而增加了额外的学习疑惑。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在课堂学习之余多多关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认识,才能在数学教学环节设计中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强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依托已有的社会实践经验明确教学探究的目的,激发学习欲望,开拓思维,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锻炼思维能力

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要能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激发兴趣,敢于创新,热爱学习。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感受数学的魅力,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有利于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生与家长在购物时,碰到超市打折、促销等情况时,家长可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实践生活训练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促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

(三)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展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将数学代入社会实践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感悟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平时所喝的饮料成分,或者衣服标签上面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丰富学生生活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主动走进实践活动中,教师就需要在课堂准备时有效地挖掘实际生活中能够与新课程知识结合的情境,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一定要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践情境活动中,通过生活化的引导理解数学抽象知识,借助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提升,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案。但在给学生准备活动材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给学生定过高的起点,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一同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结合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找出数学知识认知的突破口。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与有效的时间,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实践活动中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学科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图像或实物,从而深刻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需要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核心任务,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落实素质教育与关注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不但要包含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还需要明确设计活动的核心,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1 亿有多大”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数字符号与实际数量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平台,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来感知数字1 亿。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根玉米和一碗生米,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将玉米粒和稻米数精确数出来,再进行运算,得出1 亿玉米粒是多少根玉米、1 亿稻米是多少碗。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中获得提升。

(三)搭建讨论平台,帮助学生探求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内容均为前人经过多次的数学实验探究所得出的结论,而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这些结论,并产生个体认识,把这些数学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以及真实体验的实践活动时间,摆脱课本教材的束缚,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放置在体验生动形象的趣味活动之中。

例如,在“角的度量”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量角器自由在教室中寻找角,或者将学生带到操场中,带领学生用量角器来测量一切有角度的物体,并在测量后详细记录到笔记本上。待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教师再将学生集合起来,询问学生其中某些物体的角度。由于学生掌握的量角器使用方法存在差异,一定会存在量角度数不等的情况。这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自测量,并询问数值差异较大的学生使用量角器的方法,了解学生是否存在使用方法错误,从而尽早纠正学生错误的量角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准确的量角方法,还提高了对角度的敏感度,保证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

(四)借助课外拓展延伸,充分体现数学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通过生活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得感知,使学生学会有效地解决实践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准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以推进学生课内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延伸。此外,还可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并在实践中利用查询资料、搜集数学元素或数学信息等方法,使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得有效提升。

例如,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放学后与家长一起到超市中去购物,挑选几种自己喜欢的食品放在购物车中,并借用家长的手机拍照,将照片发至QQ 群或微信群。学生还需要将挑选物品的单价和多种物品价格累加后的金额发送到群里,教师则通过手机审核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成果。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以超市购物为教学情境再次向学生出示四则运算问题,让学生扮演收银员,教师扮演昨天晚上购物的学生,通过买、退、增加购买数量、减少物品种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与数学运算关联的生活类语言,从而巩固学生的四则运算法则知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投放到生活实际中,与此同时,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探求之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问题的探究中。由于问题的提出依赖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所以这也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为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五)巧用情商教学,增强数学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融合过程中,还需关注情商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数学教学实效。首先,情商教学要从教学灵活性入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能够灵活按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情商教学要从关爱学困生入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优良率已成为成绩评价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影响优良率的最大阻碍因素便是学困生。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关爱学困生,关注其在活动中的表现,尽可能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获悉学困生和优等生之间有差距的原因,并对学困生有耐心和爱心,使学困生得以成功转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评价体系中的优良率有所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平均分。最后,情商教学要从情感教育入手。通过交流沟通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可以采用举例子、说事理等方式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学好数学应当具备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同时,由于活动探索中诸多学生思想出现波动,这时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对有厌学倾向的学生做深入了解分析,从根处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也要对学习成绩差、对数学有畏惧心理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专门为他们准备难度较低的课后作业或活动,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以情感教育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正视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实践活动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