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理性视角探究初中新班主任管理

2020-12-18姚丹萍

教师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班务威信理性

姚丹萍

(武威市第八中学,甘肃威武 733000)

在现实的教学中,新教师有时会有着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班主任。实践表明,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很容易沿用自己接受过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因此很多时候新班主任恰恰是曾经老班主任的影子。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需要正视与反思。在实际情况中,新班主任对“如何做好班主任”这一命题有着高度的敏感性,新班主任共同的特点就是相对谦逊,他们都认为自己面临的第一挑战就是“如何做好班主任”。在这种无意识与有意识的相互作用之下,要学好、做好一个初中新班主任,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应以教育理性引导日常的班务管理实践。

一、初中新班主任的理念困境

班主任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做班主任首先要“研究”学生。当今的学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价值认知与取向的多元化,同时随着学生自身个体意识的觉醒,他们对自身需要的关注超越以往,这导致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而班主任作为管理者,无论是从自身管理需要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自身角色的定位来看,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在班务管理工作中往往会有两种取向:一是权威取向;二是亲民取向。前者希望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而后者则是希望通过柔性管理来获得学生的认同。本质上,这两种心理又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尝试在学生心中建立威信。

客观地讲,这两种取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正如同上面所分析的那样,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同于以往,陈旧的班级管理理念有可能在现实教学中遭遇困境。比如,当新班主任试图树立威信时,很多学生未必遵从,或明或暗的抵抗往往会消解教师的努力;而当新班主任尝试走亲民路线时,学生也能够“看破”班主任的心理而“决不上当”。这种预期与事实的落实,本质上显示的是新班主任理念上遇到的困境。

二、班主任成长亟须教育理性

破解教育理念上的困境,关键是班主任要以教育理性引导自身走出困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又需要教师将宏观视角转换为微观目光,真正从初中生的特点这一角度来促进自身回归理性的教育思路。

比如,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当教师(包括家长)认为逆反心理为教育带来“麻烦”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逆反心理是学生主动表达需求的表现,家长和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应该感到高兴:孩子长大了,有了自主发展的需要,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评价、自己的行动。[1]换一个角度思考实际上就是换一个理念,但换理念又不必然意味着结果符合预期,因此在选择理念的时候非常重要。

以“教育理性”来概括新的理念是合适的。教育理性首先是理性的教育,而理性就是要超越感性认知,要考虑威信或亲和力,但又不满足于此,更多应当考虑自己所面对的初中生到底有着怎样的成长目标与成长需要,而这又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比如反思自己接受过的教育,从其中寻找彼时班主任对自己的教育与自己内心需要之间的差异,进而发现当下学生的需求。马克思·韦伯在描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别的时候强调,工具理性是判断过去和现在、好坏和优劣的,而价值理性是判断事情的真与伪的。[2]实际上无论是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看,用教育理性概括新班主任的实践理念,是非常恰当的。因为班务管理中,管理就是借助于工具实现价值的过程,由此形成的教育理性认识,就意味着班主任要重新梳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社会给学生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必然意味着教师权威的重新回归,但这种回归不是以权威去压制学生,而应当是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实现学生成长的自主性,同时保障学生成长的正常有序进行。[3]

很显然,这样的教育理性认识,对于新班主任的成长而言,既意味着挑战的存在,也意味着成长空间的存在。对班务管理中出现的无论大小的事情,带着教育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思考如何在建立威信权威与民主之间取得平衡,思考如何借助于理性、智慧的认识去为学生的成长营造环境及提供外部保障。只要做到这些,教育理性与初中学生的成长就会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教育理性引领班主任实践

初中新班主任在实践中应当树立教育理性意识,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应当是一个类似于“进阶”的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就事论事,不寻求“举一反三”

新班主任总有寻求教育规律的心理倾向,但这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又是一个不合规律的目标。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大,即使存在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也是在大量案例积累与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最忌讳的反而是所谓的“举一反三”。试图以一个案例去管中窥豹,结果常常是南辕北辙,容易在实际班务管理中造成“冤假错案”,也容易让自己处于心浮气躁的工作状态。因此,新班主任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班主任工作十分具体,千万不能大而化之,只能一点一点做好班主任工作。[4]

具体来说,在班务管理中,判断、寻找一些有分析意义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一点一点地积累工作经验。譬如有代表性的“学生上网”问题,根据笔者已有的经验,可以说每个学生的诱因都是不同的,研究学生上网的诱因,就是就事论事的奠基性工作。

(二)分析概括,以实现“就事论‘是’”

有了一定的案例积累,班主任就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尝试寻找规律了,笔者将这个过程称为“就事论‘是’”。“是”即规律。这里用到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分析、概括。

(三)教育反思,以“教育理性”驱动班务管理工作智慧的生成

教育理性其实并不深奥,无非是强调在学习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空洞地设计美好的前景,不悲观地判断学生的实际情形,少一些情感因素,多一些理性判断,那班务管理工作就能够比较稳健地向前发展。比如上面所分析概括的上网这一诱因,其实用学习成就感来替代上网欲望,从理论上来说是符合心理规律的,这就是“移情”心理,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喜欢学习的,为什么到了初中就会大量厌学然后爱上网络或其他事物呢?这本身就是移情现象,班主任要为之努力的,应当联系其他学科教师,通过学习方面的努力来让学生再次移情……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工作智慧的生成过程。

总之,初中新班主任要在教育理性的引导下去研究学生,研究班务管理,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猜你喜欢

班务威信理性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简析威信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浅谈如何做好聋生班务管理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自画像
小班务 大精彩
爱是教育的真谛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