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增添童诗,催生核心素养
2020-12-18江苏海门市王浩小学
江苏海门市王浩小学 潘 鸣
童诗,作为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大多简洁明快又诗中有画;富有哲理又不失童趣;富有节奏且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爱。儿童又是天生的诗人,所以童诗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感情更加细腻、心灵更加柔软、生命更有质地的人,即一个更具素养的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作文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童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到童诗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积极开展儿童诗教学,让儿童诗栖息语文课堂,让儿童在童诗里感知亲情的真实、友谊的珍贵,产生情感的共鸣,发展语文素养。
一、引入童诗,激发兴趣
对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能接收到各个方面的认知,也能让自己的能力在各个层面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对所教学的内容感兴趣。
引发兴趣的方式是多样的,但要紧的就是要对接他们的情感需要,对接他们的认知状态。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和儿童有着契合的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儿童诗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层烙印,带来一种节奏。”《过故人庄》是孟浩然写的一首诗,有很浓的乡土气息。但学生有些陌生,因为当时的田园生活离他们远。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童诗《老祖母的牙齿》来引入。《老祖母的牙齿》中有这些句子:“时间真是恶作剧,爱在老祖母的牙齿上开山洞,风儿更顽皮,在那山洞里钻来钻去,嘘!嘘!嘘!”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知其中的乐趣。学生一边读,还一边做着动作,他们真正地进入童诗的描述中,显然,他们喜欢这样活泼、生动的文字。接着教师说:“孟浩然今天要去故人庄了。你知道他会去做什么呢?”教师让学生自己去猜,学生猜到了喝酒、吃饭,猜到围着庄园转等活动。接着教师说:“孟浩然的牙会不会像老祖母的牙一样受不了美食的浸润呢?”学生就带着笑声、带着思考进入了新的文本中。
其实写得有趣的童诗还很多,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收集,另一方面要注意融合,把童诗里的幽默与稚趣传递给学生。当然,这个传递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师则可以借助图片、多媒体等,将学生学习的心态拉回到童心的状态,激发起蓬勃向上的力量。
二、贴近生活,解读童诗
小学生喜欢童诗,因为诗歌里面表达的事与物都是他们熟悉的,都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教师在解读童诗时,要与具体的生活对接起来。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童诗教学的重要性,也都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渗透一些有关童诗解读的练习。但明显的,大多教师将童诗看成了阅读理解,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去领悟作者的意图。其实对于大多数童诗而言,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他们自然就能明白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童诗是一幅美丽的画,要让学生自己学着将图画复原。以金子美铃的《露珠》为例,其中有这样一句:“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教师没有问这是什么修辞手法,也没有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更没有问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首诗。教师在晨读课上直接将学生带到学校的花园里,让学生将看到的景物写出来。学生说:看到了花、露珠、蜜蜂。教师再问:“能不能将这些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学生写道:“美丽的花上缀着许多露水,辛勤的蜜蜂已经开始工作了。”回到童诗中,教师问:“花儿悄悄掉眼泪,实际上掉的是什么?”学生自然就知道这是露珠。教师接着问:“诗人写花儿掉眼泪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能想到是蜜蜂飞走了……教师再让学生看着眼前的景象,背诵这首诗。没过多久,学生基本都能背出。
这样解读童诗,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要素,比如修辞手法,比如词语运用等;又让他们再次体验了小时候在花丛里追蜜蜂的场景。一言以蔽之,贴近生活,就是贴近学生的心灵,贴近他们的素养。这样的解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迁移运用,创作童诗
童诗记录了儿童快乐的生活景象,也留住了他们纯洁的心。教学中,教师可让儿童学着去写童诗,将美好的心情、对未来的憧憬等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出来。儿童天生就有着诗人的气质,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他们有满满的好奇心,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表述的对象;他们又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能将语言的技巧慢慢琢磨,进而形成自己的表达。这些诗人的气质需要教师去挖掘,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空间。
教师给予的空间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诗,让学生学习的场所充满诗意。其次,教师要以儿童的视角对这些诗进行点评,以让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发展。最后,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童诗的片段写作,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心。以雪野老师的《彩云》为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彩云是一本书,风最喜欢读。坐在山顶上读,躺在海面上读。一边走着,一边读着。”教师让学生随便以哪个景物为意象,也写一童诗。可以写一两行,也可以写许多行,只要有感而发就行。有学生这样写:“门前的老树最喜欢笑,下雨了,它龇牙咧嘴地笑;刮风了,它癫癫狂狂地笑;夜里没人,它偷偷地笑。在路旁的树影里,我看到它荣辱不惊的心。”明显的,学生也像雪野老师一样对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时间的变换。只不过雪野老师进行的是空间的变换,从山顶过渡到海面,学生是抓住了老树面临的几个时间段来写的。尽管只有几句,学生却写得有模有样,一方面将生活中的那份美好表达出来,激发了对生活的爱;另一方面语文素养得到真实的提升。写童诗,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一定的生活经历,更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这些都在写的过程中慢慢激活与发展了。
教师要充分发挥童诗的效用,让童诗成为语文教学的绿色通道,引领学生们求真、求善、求美,快乐地体验学习之美、生活之美。让童诗的价值在教师的手中复活;让童诗尽情吐绿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生渐渐长大,他们不会忘记的有曾经唱过的童谣,也一定有曾经喜欢的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