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感知方法 语言彰显思维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实录与思考

2020-12-18江苏省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于曼曼

小学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蓝花红花解题

江苏省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于曼曼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实际情境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时的简单逻辑思维。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技能。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哪种水果多?多几个?

生:苹果多,苹果比草莓多2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生:苹果比草莓多2个,草莓比苹果少2个。

师:继续。

生:香蕉多,香蕉比菠萝多3个,菠萝比香蕉少3个。

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他们都整齐地排成一排,而且上下也是一个对着一个。

师:我们把这样的排列方法叫做一一对应,这样就能一眼看出谁多,多几个。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也会用到这种排列方法。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今天的学习中使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做铺垫。】

二、学习新知

师:小朋友抓花片玩。

1.数一数,哪种花片多?

师:哪种花片抓得多?

生1:红花片多。

师:我们一起来数。红花片有13个。蓝花片有8个。13比8大,所以红花片比蓝花片多。

师:怎么才能一眼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怎么摆花片?

生2:一一对应摆放。

2.摆一摆,验证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

师:同桌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人摆红花片,一人摆蓝花片,摆出的花片要能一眼看出哪种多,多几个?

师:看黑板上的摆法。第一排摆的是(红花片),有(13)个。

师:第二排摆的是(蓝花片),有(8)个。(老师用虚线将花片一一对应。)

师:你能看着图说一说,哪部分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

生:右边多出来5个。

师:谁来指一指?(学生指,老师用虚线进行分隔。)

师: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也就是求几比几多几个?

生:就是求13比8多几个。

(板书)。

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要求13比8多多少个,就是从几里去掉几。

生:就是从13里去掉8。

师:将刚才的思考过程连起来说一说。

生: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求13比8多多少,要从13里去掉8,13-8=5(个),答: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

3.认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提法。

师: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还能怎么问?

生: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师:怎么思考?

生:要求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就是求13比8多多少,要从13里去掉8,也是13-8=5(个),答: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

师:(小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意思相同,表达不同。所以我们可以用一道算式解决这2个问题。

【设计意图:明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和算法,对学生而言是重难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借助直接观察、操作,协助学生探索、理解算理算法。首先,通过看、指、数,获得两个量间大小关系的直观感受;其次,合作摆花片,由具体图形抽象出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一步的思考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和学习解题思路;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题。】

4.“试一试”(略)。

师:(小结)刚才的两道题,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其实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解决。

三、内化方法

1.第1题。

师:这道题怎么解决?

生:要求一共有多少,就是把16本和21本合起来,用加法,21+16=37(本)。

师:这题呢?

生:要求小考拉有多少本,就是从一共的里面去掉小熊的书,也就是从37里去掉21,用减法,37-21=16(本)。

2.辨析:“为小蜗牛找房子”。

师:小蜗牛身上的算式能够解决哪道问题,它就可以去那一间房子。请大家帮小蜗牛找房子。

生1:小明写了15个字,小红写了5个字,小红再写多少个,就和小明同样多?这道题可以用15-5计算。

生2:姐姐15岁,小明5岁,姐姐比小明大多少岁?这题可以用15-5计算。

生3:树上有一些桃子,已经摘下15个,还剩5个,树上原有多少个桃子?要算原有多少,应该把它们合起来,不可以用减法。

师:看清题目,仔细分析数量关系,才不会出错。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把握练梯度与层次性。第一题,防止孩子机械套用解题模式,训练孩子学会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准确把握数量关系,灵活解题。第二题,考查孩子对于不同问题情境的把握,学会辨析问题。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与广泛性。】

四、总结(略)

【反思】 本节课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这类问题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解题方法,形成策略。

1.经历过程,体会方法。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问题解决的思路并形成模式化算法。教学设计由问题着手,通过实物操作,利用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抽象出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白用减法来解决相差问题,建立特定问题的算法模型。

2.语言引导,思维内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低年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需要教师的引导。例题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求13比8多多少,要从13里去掉8”,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完整表达,比较困难,所以教学进行了层次分解。第一层次: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合作动手摆花片,以实物的呈现来帮助孩子理解: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比较13与8相差多少。先由具体图形抽象出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一步的思考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文本示范,慢慢实现这种思维方式的内化。第二层次:让学生懂得要求13比8多多少,要从13里去掉8,同时需要板书。这个环节,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表达时意义正确即可。第三层次:将整体思维过程完整连贯的表述。这一环节需要整体把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引导学生有条理思考并表述。

3.关注学生,合理设计。一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进行简单逻辑推理。他们的思维结构处于建立发展之中,老师的深层次教学目标是帮助孩子发展数学思维。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结果,又要在孩子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蓝花红花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红花榜
红花榜
用“同样多”解题
红花榜
红花榜
与西蓝花开战
题蓝花楹
表姐变成了紫雪公主
好好地吃一朵西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