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思考
2020-12-18赵玲玲
赵玲玲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水务局,甘肃临夏731100)
新形势下我国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就是设置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发挥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融合水利业务,完善防汛抗旱服务系统,建立防汛综合指挥平台,负责采集和处理水情、雨情、旱情等信息,保障城市运行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撑,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 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在新形势下,社会公众也非常重视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但是仍有一些城市的排水设施改造难度比较大,影响到防汛安全,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城市抗洪工程体系,满足各级指挥机构的多元化信息要求[1]。
各地区要完善防汛抗旱机构,不断拓宽业务种类,在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空间布局,做好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等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为了积极应对挑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业务水平的专业性,完善视频监控体系,统一数据库体系,提高数据的精准性,拓展数据覆盖面。强化预报预警服务,结合专业数据和民众安全,将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预报预警服务的多元化和精准化,使防汛指挥智能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2 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的特点
2.1 感知体系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新形势下建设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可以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快速确定灾害发生的具体位置,有效支持灾害防御业务。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防汛排涝工程等,可以实时监测到雨水情和工情信息,实现智能化感知,提前预警水旱灾难,降低灾害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可以及时向群众更新汛情的发展情况,推广应急处理措施,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
2.2 应急通信体系的可靠性和抗毁性
利用5G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平台等,实时共享水旱灾害防御重点领域等信息,利用网络技术连接各个平台,保障应急通信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利用通信运营商和光纤网络等,再结合卫星网络组建应急通信网络,保障平台的适应性,利用多种通信模式,提高通信的便捷性,提升应急通信体系的可靠性和抗毁性。
2.3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在信息化时代,防汛抗旱工作过程中也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分类处理有关水旱灾害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考察历史水旱灾害数据,精确把握水旱灾害防御事件的特征和实际情况等,结合风险监控数据等,确定风险发生条件,实现情景感知,提前识别各种不利条件,有效预防灾害,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范围,自动感知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的运行情况,及时排查水旱灾害,降低灾害的影响力。结合监测结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确定洪涝发展形势,及时确定应急预案,调度抗灾需要的物资,降低灾害的影响力[3]。
2.4 强调人机智能协调
要发挥人机智能协同作用,建立信息化平台,模拟人类智能行为,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在智能识别重要的地区,结合数据信息积极排查风险的发生,建立多种策略降低灾害事件的影响力。针对突发性灾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匹配应急预案,工作人员接到方案之后需要立即调度物资,为抗灾做好准备,使处置方案不断优化,减少灾害损失。通过智能分析,可以确定风险发生的规律和条件等,实现情景感知,提前预防灾害,提高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的现代化水平。
2.5 实现信息多元表达
新形势下需要充分发挥出高新技术的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及时分析各种信息。根据业务需求,智能化组合各种成果,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相关决策也可以因此变得更加科学。结合新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推广相关科普知识,综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等,及时发布信息,更大范围的覆盖预警信息,多渠道的表达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传输的精准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等,可视化呈现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利用电子标签和北斗定位系统等,实时统计救援物资的出入库情况,自动统计库存状态,实时定位救援物资,保障应急培训效果[4]。
3 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的建设任务
3.1 建设目标
防汛抗旱工作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供智能服务,保障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的专业性,提供社会化服务,建立智能化业务系统,保障实际应用效果,及时处理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现代化水平。
3.2 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规划设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综合考虑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业务的需求,发挥业务需求的导向作用,确定业务需求之间的关联性,落实智能化顶层设计,建立总体设计方案。构建智能感知和识别体系,利用卫星和无人机及视频监控等手段,建立信息化基础设施,将多种通信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应急通信体系,提高信息采集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准确获取雨水情和工情等基础信息,向数据库快速传输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智能化识别险情,保障预警效果。
二是完善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人工智能和遥感监测技术等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将各种通信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拓展应急通信保障通道,实时监测雨水情和工情等,智能感知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的预测,利用多维耦合计算模型计算洪涝情况,构建综合应对平台,使预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不断提升。根据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业务需求,确定重点应用和项目发展方向。重视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如果某地区的防御能力存在滞后性,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加大力度建设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使城市整体防御能力得到提升,保障城市防洪安全性。
三是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工作部门需要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大力度建设人才队伍,为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工作人员不仅要了解相关工作,还要懂技术、懂管理,促进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5]。
4 结束语
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要结合新形势下的挑战,提出建设策略,降低水旱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城市发展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