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虞城县小麦蚜虫发生现状、原因及综防措施

2020-12-18虞城县农业农村局杨柳

河南农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麦穗蚜虫越冬

虞城县农业农村局 杨柳

一、危害症状和危害习性

(一)危害症状

小麦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一般历经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等不同蚜型,以无翅和有翅胎生发生数量最多、历期最长、危害最重。麦蚜以成虫、若虫刺吸麦株嫩叶、嫩茎、嫩穗汁液,麦苗被害后,叶片发黄,生长停滞,发棵减少,重则全株枯死矮化。麦穗被害后,影响小麦灌浆,籽粒不饱满,减低产量,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使小麦叶片变黄,植株矮化,造成更大的损失。麦蚜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玉米、高粱、水稻等农作物。

(二)危害习性

小麦蚜虫在虞城县发生10~20 代,小麦蚜虫在越冬期无明显的休眠现象,天气暖和时,仍可以活动;世代历期短,危害期间行孤雌生殖,气候条件适宜,所产生的后代均为无翅胎生雌蚜,营养条件恶化时多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适宜的寄生植物生活繁殖。小麦蚜虫与麦田边先发生,麦株大时尤其明显。二茬麦蚜喜食小麦幼苗汁液,喜干旱,畏光,在小麦幼苗期常几头或几十头聚集在近地表的叶鞘和第1~2 片真叶上取食,随着麦株生长,逐步分散。二茬麦蚜致害能力最强,在吸食过程中能分泌有毒物质,破坏叶绿素,使叶面出现黄斑,重者黄斑连片,叶片枯死,田间常呈成片黄色,麦株成长时多发布在下部叶片上,穗部极少。麦穗灌浆后,多数迁移到玉米上、高粱上。麦长管蚜喜光耐湿,喜食小麦穗部汁液,群集在穗上为害,并迅速增殖,小麦乳熟、糊熟阶段发生量最大,黄熟后陆续迁出。玉米蚜喜聚集在麦苗心叶上取食生活,孕穗期繁殖快、密度大,密集在剑叶基部和附近叶鞘上,穗部很少。秋季各种麦蚜迁入麦田为害,同时传播病毒。麦长管蚜和二茬麦蚜是黄矮病的主要传毒昆虫,麦蚜危害的适宜温度为12~23 ℃。

二、发生特点

(一)发生普遍

小麦蚜虫在虞城县普遍发生,苗蚜发生程度较轻,穗蚜发生程度较重。2014—2017 年,全县小麦穗蚜发生程度分别为中度、中度偏重、中度偏重、中度偏重,其中,2016 年、2017 年发生程度较前3 年发生程度更重,个别地块属于重度发生。

(二)危害严重

小麦蚜虫在虞城县25 个乡镇均有发生,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造成小麦虫田率100%,小麦减产率13%~30%,严重地块可达50%。

(三)小麦苗情对蚜虫发生有利

据笔者对近3 年虞城县小麦苗情调查数据可知,全县一类苗面积5.4 万hm2,占小麦总面积的68%;二类苗面积1.67 万hm2,占小麦总面积的21%;三类苗面积0.93 万hm2,占小麦总面积的11%。小麦苗群体大,对小麦病虫害发生较有利。

(四)小麦蚜虫越冬基数逐年加大

冬前调查,小麦蚜虫冬前发生在全县面积与近几年持平,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年越冬基数,平均百株蚜量分别为3.3 头、3.6 头、4.2头、4.3 头、4.5 头,最高百株蚜量为8 头,蚜虫越冬基数逐年加大。

(五)冬后蚜虫始见期早

越冬期过后经调查表明,蚜虫始见期早、存活率高,上升快、密度高,主要集中在一二类麦田。

三、逐年加重的原因分析

(一)小麦播种面积大且集中

虞城县小麦播种面积大且集中,为小麦蚜虫危害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小麦苗期生长旺盛,一二类苗情麦田占全县小麦总面积的90%左右,有利于小麦苗期蚜虫的发生,麦蚜越冬基数大,为翌年春季蚜虫危害打下了基础。

(二)适宜的天气条件

麦蚜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温湿度对其消长起主导作用,天气条件适宜就有利于小麦蚜虫的发生。2014 年虞城县平均气温略偏高,3—5 月降水量偏少,对麦蚜无明显不利影响。2015 年全县冬季气温较2014年偏高,4—5 月气温比常年偏高0.5 ℃,有利于蚜虫的发生。2016 年全县气温和常年接近,但降雨量偏少,冬春气候对小麦蚜虫危害有利。2017 年初春季,全县气温和降雨量与常年接近,对小麦蚜虫的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气候因素导致是小麦蚜虫发生日趋加重的因素之一,从以上4 年春季3—5 月温度分析来看,对小麦蚜虫的发生是有利的,为小麦穗蚜偏重甚至重发生提供有利的气候条件。

(三)管理粗放

一部分农民朋友在打工潮流的影响下,小麦播种后外出务工或者家中只留守老人和小孩,对麦田管理有靠天吃饭的思想,管理粗放,用水、用肥、用药不及时,为小麦蚜虫和其他的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虽然有蚜虫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等有益昆虫,但在麦田自然状态下,这些天敌在麦蚜盛发后才能出现,对当季蚜虫不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小麦穗蚜发生期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势必造成穗蚜大发生,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小麦蚜虫是小麦黄矮病的主要传毒昆虫,小麦苗期最易感病,形成发病中心,在抽穗期是麦蚜危害最严重阶段,蚜虫大发生往往引起黄矮病大流行,因此,防治黄矮病必须先防治蚜虫。

四、防治措施

(一)选择抗蚜虫的小麦品种

小穗排列紧密的品种不利于麦蚜取食,小穗排列稀疏的品种有利于麦蚜取食,受害重。因此,应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以减轻蚜虫危害。

(二)加强麦田管理

在同一地区,早播麦田麦蚜迁入早,冬前繁育期长,苗期麦蚜发生量大;晚播麦田成熟晚,麦蚜集中在穗部为害,穗蚜发生严重。加强麦田管理,早春划锄除草,及时浇灌分蘖水、防冻水、返青水和拔节水,都有减轻蚜虫危害的作用,在抽穗前灌水,能抑制麦蚜迁飞。

(三)合理调整作物布局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是一项控制麦蚜大发生的有效措施,可与小麦套种油菜、豌豆等,以减轻蚜虫在小麦穗期的危害程度。

(四)药剂拌种

冬小麦早播田是越冬蚜虫的集聚地,是翌年蚜虫的扩散中心,可用吡虫啉拌种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播种,控制越冬蚜虫数量。

(五)药剂防治

苗期和返青后的麦田,蚜虫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50 kg,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5%氯氰菊酯乳油3000 倍液喷雾防治。

(六)“一喷三防”

结合“一喷三防”对小麦蚜虫进行统防统治,可有效防治小麦穗期蚜虫。

猜你喜欢

麦穗蚜虫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蚜虫婆婆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彩虹色的雨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水蛭越冬技术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三十里铺(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