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水稻返青分蘖期田间管理技术
2020-12-18信阳市平桥区种子管理站徐海燕
信阳市平桥区种子管理站 徐海燕
水稻返青分蘖期是指水稻栽秧到幼穗分化前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水稻生长随着气候、品种、栽培条件等不同而有异,一般春稻(5 月1 日之后插秧)为50~60 d,麦茬稻(5 月下旬之后)为30 d。早返有利于早发分蘖和壮蘖,延长营养生长期,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水稻早熟,正常情况下,可提前插秧2~3 d,提前收割1 d。
一、生育特点
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水稻的营养器官生长加速,根系迅速扩张,逐步形成健壮根群,新叶不断生出,光合作用随之增加。分蘖的发生是决定水稻有效穗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水稻一生中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二、主攻目标
水稻进入返青期后,就要促使水稻进入分蘖期,增加水稻穗数、提高千粒质量、提高总体产量是最终目标。这时应该促使叶色变深,争取到足够多的健壮大穗。在无效分蘖期要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为秆壮、穗大、粒多打下坚实基础。
三、管理技术
(一)分蘖期苗情诊断
1.壮苗。水稻返青后,叶色由浅变深;分蘖盛期后,叶色由深变浅。春茬稻在插秧后20~30 d,麦茬稻在插秧后10~20 d,叶色变黑明显,并深于叶鞘,叶片中含氮量在3.5%~4.5%,之后叶片颜色逐渐变淡。早生分蘖多,后生分蘖少,苗脚清爽。清晨看,叶尖有水珠,有弹性,稍有弯曲;中午看,叶片直立挺拔,这是壮苗的表现。
2.弱苗。弱苗主要表现为叶片含氮量低于2%,叶色转绿缓慢且需时间长,叶片窄而短,不发裸,整穴秧苗抱扭在一起,分蘖少,不能形成壮苗。其原因主要是缺微量元素锌或播种后受阴雨天气的影响,秧苗在低温环境下不易吸收微量元素锌。
3.徒长苗。当秧田氮肥施用过多时,易引起秧苗徒长。当叶片含氮量超过5%时,叶色油黑发亮;新叶、分蘖生长较快,生长和分蘖的较多;叶鞘和叶细长、柔软,田间杂乱;叶色自始至终是黑的,到分蘖末期仍不变黄色;总茎数过多,不到分蘖末期就已封行。
(二)分类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秧田现象,结合豫南地区秧田的实际情况,应进行以下分类管理措施。
1.查苗补苗、保证全苗。一般插秧后都会出现浮秧和缺窝现象。因此,插秧后要及时到田边进行查看,发现浮秧或缺窝的,应及时补苗,以保证苗全、苗匀。
2.调节水层。秧田水分管理的原则是“浅水插秧,深水返青”,即要求插秧时水层保持在3~5 cm,返青时水层保持在3 cm 左右,但不能淹秧心,可以提高土温,有利于根的发育,促进尽早分蘖。分蘖期要保持浅水勤灌,达到有效穗时要晒田,抑制无效分蘖。但是,晒田要视品种不同而不同,一般早熟品种在拔节后晒田,中晚熟品种在分蘖末期晒田。晒田还要看根系和长势,叶色重的要早晒、重晒,晒田晒到苗黄为止。
3.早施、重施分蘖肥。为了促进尽早分蘖,在插秧后5~7 d 施分蘖肥,施肥量应占总追肥量的30%~40%,以氮肥为主,一般每667 m2施硫酸铵5 kg,并施少量硫酸锌,一般每667 m2施1~2 kg。插秧后施肥有“一追一补”和“三次施肥”的方法。“一追一补”即缓苗后施入大部分蘖肥,5~7 d 后根据苗情再施剩下的分蘖肥;如果是一类苗可以不施第2 次分蘖肥,二三类苗可分2 次施分蘖肥。“三次施肥”即在插秧后5~7 d 第1 次施肥,占总施肥量的25%;隔7 d 再施入总肥量的50%;再过5~7 d,施入剩下25%的肥料,这样既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促进生长。对于中低产田,在分蘖期末,每667 m2总穗数低于5 万穗,要及时施保蘖肥,施肥量控制在总氮肥量的1/4。
4.除草。一般在秧苗达到有效穗数后,用耙在秧田的行间来回穿梭,把田间的杂草带起;也可让鸭子在秧田穿梭觅食,踩踏田间杂草。使用化学除草一般在插秧后7 d,每667 m2施用杀虫单0.4 kg 或草胺0.15 kg,可随分蘖肥一块施入。在使用化学除草的时候,水层要保持3 cm,切不可淹住秧心。
5.注意病虫害防治。在分蘖期害虫有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叶蝉、蓟马等,病害有叶瘟病、白叶枯病等。对于上述病虫害,当地植保部门一要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市县两级严格汇报制度,实行周报,及时反馈信息,随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二要强化培训,普及技术。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现场会、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开展防控技术宣传培训。三要采取措施,科学防控。
当植株在5~7 片真叶,株高8~10 cm,苗龄45 天左右时,及时间苗、定苗。一般每穴双株留苗,每667 m2定苗10 000 株左右。
(三)适时摘心
直播辣椒在与小麦共生期间,地上部分生长比较缓慢,与育苗移栽的辣椒苗相比,节间较短,株高较低。定苗20 天后,苗龄65 天左右,生长至9~11 片叶,要及时摘心打顶,摘心时要保留茎生叶6~8 片,限制主茎生长,促使植株低壮,增加有效侧枝数,多分枝多开花多结果,提高单株结果率。争取6 月下旬7 月初封垄,形成丰产的群体,每667 m2分枝数10 万~12 万枝,每667 m2结果数100 万~150 万个。
(四)肥水管理
1.轻施提苗肥。朝天椒 6 月前以营养生长为主,在水肥管理上要促控结合,出现缺肥情况时可随浇水施入尿素5~10 kg/667 m2,促早发稳长,不缺肥时可以不追肥。
2.重施麦后肥。6 月初小麦收获后,进入朝天椒管理的关键时期,是朝天椒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共存时期,要重施麦后肥,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 m2可追施朝天椒专用肥20 kg,或硫酸钾复合肥20 kg。
3.巧施膨果肥。进入盛果期后需追肥1~2 次,每次每667 m2追施朝天椒专用肥10~20 kg,每次间隔15 d。进入7 月中旬不再追肥,最后一次追肥不得迟于7 月20 日,以免造成朝天椒晚熟或二次发芽,影响朝天椒的产量和品质。
4.补好叶面肥。朝天椒的叶面肥宜用钙肥、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素。经叶面吸收后,可有效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防止朝天椒后期早衰,减少日灼病的发生,有效增加优等果率,提高单果质量和商品性,是朝天椒获得优质、高产的有效措施。全生育期可喷洒3~4 次,每次间隔15 天左右,喷雾时以叶面湿润而又不滴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