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优质广适型两系杂交稻隆两优1377的选育

2020-12-18张选文符辰建聂冬阳胡有东勇郭进有陈国辉杨远柱

中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大田

张选文 符辰建,2 聂冬阳 胡有东 陈 勇郭进有 周 博 陈国辉 杨远柱,2,3

(1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长沙 400605;2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410001;3 抗病虫水稻育种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 400605)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超过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粮,我国也有超过一半以上人口是以大米为主粮,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和人民生活消费需求的逐步提升,大米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同时对于稻米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1]。如今全球气候异常多变,冷害、热害、干旱、洪涝时常发生,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危害严重且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往城镇转移,培育绿色安全、优质丰产、适合轻简栽培、广适型品种越来越迫切[2]。基于上述育种目标与市场需求,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经过十余年育种与测试研究,于2014年选育出丰产稳产、绿色安全、优质广适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隆两优1377;2017 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华南感光晚籼组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 176007;2018年通过广西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8075 号,累计推广面积逾13.3 万hm2。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母本隆科638S 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的早籼型不育系湘陵628S 作母本、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不育系C815S 作父本杂交,在长沙和海南两地对后代进行表型筛选与定向培育,于2008 年选育而成的理想株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2014 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14022,品种权号:CNA20090950.7[3],具有株叶形态理想、育性稳定、异交率高、易制种、中抗稻瘟病、亲和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截至目前,已配组74 个(110 个次)杂交品种通过审定。

1.2 父本父本黄粤丝苗(代号R1377)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茉莉丝苗作母本、广超丝苗作父本杂交,再用其F1作母本,用黄华占与丰粤占杂交后的F1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4]。2012 年通过广东省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2025,具有株叶形态理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优、配合力强的特点,截至目前,已配组4 个(10 个次)杂交品种通过审定。

1.3 选育过程隆两优1377 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于2011 年用自育不育系隆科638S 与优质恢复系黄粤丝苗(代号R1377)测配而成。2012 年分别在海南陵水和湖南长沙进行鉴定筛选;2013 年分别在广汉、长沙、合肥、三亚和陵水5 点进行一季稻单点品比试验;2014 年参加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和华南感光晚籼组多点品比试验(5 点/组);2015-2016 年参加隆平高科绿色通道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华南感光晚籼组、国家统一渠道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桂南晚籼感温迟熟组区域试验;2016 年在各区组同步进行生产试验;2017 年参加桂南晚籼感温迟熟组生产试验,在各试验中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广适。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隆两优1377综合表现:株型松紧适中,茎秆较粗壮,抗倒能力强,抽穗整齐,叶片、叶鞘绿色,叶姿挺直,主茎叶片数14~15 片,分蘖能力强,长势繁茂,有效穗数较多,成穗率高,半叶下禾,熟期转色好,稃尖秆黄色,偶有短顶芒,穗粒数较多,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高,千粒重中等,谷长粒型,谷壳薄,籽粒饱满、淡黄色,田间落粒性中等。株高114.2cm,分蘖率478.0%,有效穗数244.5 万/hm2,成穗率63.0%,穗长23.6cm,每穗总粒数184.8 粒,结实率80.4%,谷粒长宽比3.7,千粒重25.6g。

2.2 生育期适宜在长江上游作迟熟中籼种植,全生育期155.1d,比对照F 优498 长4.4d;在长江中下游作迟熟中籼种植,全生育期142.1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4.6d;在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籼种植,全生育期119.5d,比对照博优998 长4.3d;在桂南作晚籼种植,全生育期117.0d,比对照丰田优553 长0.5d。在各稻区种植,熟期适宜。

2.3 品质优2015-2016 年在4 个区组区域试验中米质均达优质米等级,在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米质达国家优质二级米标准,在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和桂南晚籼组均达国家优质三级米标准,在华南感光晚籼组中达部颁三级米标准。2019 年获评全国超级稻品种品质鉴评籼稻组食味第1 名,米质外观优,米饭柔软不沾、适口性好。

2.4 抗性较好经分子标记检测,父本黄粤丝苗(代号R1377)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2,隆两优1377 在各区组试验稻瘟病抗性明显好于区试对照品种,在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和桂南晚籼组区域试验中稻瘟病穗瘟损失率最高5 级,中感稻瘟病;在华南感光晚籼组区试中抗性最好,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 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和耐冷性均为中等,在各区试累计186 个次试验点中无倒伏情况,抗倒性较强。

3 产量表现

2016-2017 年隆两优1377 在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华南感光晚籼组、桂南晚籼组4 个区域共186 个试验点,每667m2平均产量为575.0kg,平均比对照增产5.8%,增产点率79.4%,其中在长江中下游中籼组和华南感光晚籼组表现突出,区域试验平均增产分别为6.1%和8.3%,生产试验平均增产分别为5.9%和8.9%。隆两优1377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表现超高产:2017-2018年农业部专家组分别对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和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低庄镇牌子田村的隆两优1377 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实收,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869.82kg 和841.3kg;2019 年经农业农村部确认,隆两优1377 冠名为超级水稻品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期。长江上游作中籼种植一般3 月底4 月初播种,秧田每667m2播种量10kg,大田用种量1.0kg;长江中下游作中籼种植一般4 月底5 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8~10kg,大田用种量0.75kg;华南稻区作晚籼种植一般6 月底7 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10kg,大田用种量1.0kg;在广西种植一般6 月底7 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10kg,晚稻大田用种量1.5kg,一季中稻大田用种量0.75kg;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4.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在长江上游作中籼种植,水育秧秧龄30~40d,插植规格20cm×26.5cm,每667m2栽1.25 万穴;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籼种植,秧苗叶龄5~6 叶移栽,秧龄控制在30d 以内,插植规格20cm×26.5cm;在华南稻区作晚籼种植,移栽秧龄控制在25d 以内,插植规格13.3cm×26.6cm;在广西种植,移栽秧龄晚稻控制在25d 以内,中籼控制在30d 以内,插植规格晚稻为16.7cm×23.3cm,中籼为20cm×26cm;每穴插2 株,每667m2插足基本苗6 万株以上。

4.3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肥水管理直接影响产量、品质等,隆两优1377 耐肥抗倒能力较强,中上肥力水平下每667m2产量能达650kg 以上,宜采取施足底肥,及时施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的施肥方法[5]。基础肥力中等田块,一般每667m2施45%复合肥(N∶P∶K=15∶15∶15)30kg,移栽后5~7d追施尿素7~10kg,分蘖末期追施氯化钾7~10kg,分蘖末期忌偏施氮肥,底肥可根据田块基础肥力、保肥水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水稻移栽后需要灌2~3cm水层,利于成活的同时能抑制杂草生长,分蘖期灌浅水,利于分蘖,视天气情况适当漏田2~3 次,够苗后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和促根系深扎防倒;孕穗中期至抽穗期灌浅水,高温天气灌深水降温,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湿润或有水,忌断水过早,收割前7~10d 断水,有利于提高稻米加工品质[6],降低稻谷镉积累。

4.4 综合防治病虫害用强氯精浸种消毒;秧田期重点防治螟虫、蓟马和纹枯病,2 叶1 心期重点防治稻飞虱。大田期间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6],稻曲病的防治一般在抽穗前7~10d 防治。沿海和大片田洋地区重点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稻瘟病重发区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5 亲本繁种技术要点

5.1 母本隆科638S 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5℃,育性稳定,繁种单位或个人需严格按“核心种-原原种-原种”程序进行种子生产,确保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不发生遗传漂移。云南高海拔繁殖:选择海拔1500~1600m 之间的稻作区,4 月上旬播种,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 月中下旬,始穗期8 月上中旬,9 月下旬收割。繁殖过程中严格隔离,抓好除杂保纯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5.2 父本黄粤丝苗(代号R1377)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稻品种,遗传性稳定,严格按原种生产程序进行提纯,选择地理隔离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方进行正季连片单本种植,严格去杂除劣,单打单晒,防止机械混杂。

6 制种技术要点

6.1 选定适宜地点和季节隆科638S 异交率高,开颖时间长,有裂颖和包颈现象,开花灌浆期湿度大易提升种子裂颖率,影响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质量。针对上述特点,隆两优1377 制种基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湿度较小、排灌方便、隔离条件好、无山阴冷浸水的地区,一般选择在海南三亚乐东一带稻作区安排春制,制种每667m2产量超过150kg,种子商品性好,发芽率高。海南春制敏感期安排在4 月中下旬,抽穗扬花期安排在4 月下旬和5 月上旬。

6.2 确定最佳的播差期隆科638S 育性稳定,穗形较大,且当天始穗不开花。父本分2 期播种,有利于延长父本扬花间隔期。根据近几年父母本在海南三亚的播差期(父本比母本早3d),制种时第1 期父本于2 月2 日播种,第2 期于2 月8 日播种,母本于2月4日播种,父母本均可在4月20-25日抽穗扬花。

6.3 确定合适的栽培密度根据亲本特点,父本与母本大田栽插行比推荐2∶12~14。父本插植密度为20.0cm×26.5cm,按第1 期插1 穴,第2 期插2穴的栽插穴数的比例移栽,每蔸插3~4 株苗,父母本间隔20.0cm,有利于提高父本生长量、花粉量和开花时间。母本插植密度为16.7cm×16.7cm,每蔸2~3 株苗[7],每667m2插足8 万株以上的基本苗。

6.4 肥水管理隆科638S 开花灌浆期湿度越大裂颖现象越严重。在大田肥水管理上需要合理施肥,应施足底肥,少施氮肥,追施钾肥,移栽后深水活蔸,浅水促蘖,分蘖中期适当漏田2~3 次,够苗及时排水晒田,抽穗扬花期灌水护苗护花,灌浆期干湿交替。在孕穗期至灌浆期,田间苗情长势旺,需重点注意防治黑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提高种子商品质量。

6.5 合理喷施“920”隆科638S 有包颈现象,对“920”敏感,一般在母本抽穗40%~45%期间,每667m2喷施12~14g,分2 次喷完,前少后多,可解除包颈现象,父本单独喷施3~5g。其他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等措施同隆两优1125 的选育与应用[7]。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大田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贺大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