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的辛亥革命 历史的一次剧变
2020-12-18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李中年
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 李中年
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创新”;也有失败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未变”。同学们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评价辛亥革命,从历史的回音中汲取“资政鉴今”的智慧和力量,为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而不懈努力。
一、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四个创新”
1.政权创新。以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创建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开始,利用《民报》等报纸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警世钟》等著作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形成“三民主义”革命指导思想,再到尝试发动广州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最终于1911年成功发动了武昌起义,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巨大成功,并于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随后,借助于袁世凯的力量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迫使清朝宣统皇帝退位。一个旧的政权被推翻,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实现了政权创新。
2.制度创新。孙中山认为洪秀全等人的农民运动方式不能挽救中国,李鸿章等人的技术之路也不能挽救中国,康有为等人的改良之路也不能挽救中国,必须彻底进行制度转型,变封建专制制度为民主共和制度。为此,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虽然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时期”很短暂,但随着清王朝的被推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实现了制度创新。
3.路径创新。以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但这种单纯的技术之路终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以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而宣告失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改良之路也因封建顽固派的镇压和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而宣告失败。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改变思路,放弃了农民阶级的“封建化的僵化老路”、洋务派的“单纯技术之路”和维新派的“制度改良之路”而选择了利用“猛药重治的”革命方式来实现制度的“脱胎换骨”,走上了“民主共和之路”,实现了推进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进程的路径创新。
4.思想创新。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刺激了许多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的探索意愿。在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求变”思想的基础上,孙中山等人高举“革命”“民族”“民权”“民生”“共和”“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旗帜,经过一系列的起义和革命的实践,使这些先进思想逐渐为一部分中国人所接受,进而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实现了思想创新。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四个未变”
1.社会性质未变。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被打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肆在中国“合法”地剥削中国人民,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失败后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这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其“民主共和”的梦想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打破。军阀割据方便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经济掠夺,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曲折地发展。历史表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2.封建专制未变。辛亥革命虽然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赶跑了皇帝,但是,之后的北洋军阀统治以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依然固守着封建专制制度的衣钵;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依然剥削着广大农民。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封建专制制度远远落后于同期世界先进的新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之路、救亡之路是曲折的艰难的失败的,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3.精神面貌未变。尽管一系列的近代化探索事件、一系列的救亡图存运动不断发生,但中国城乡广大民众的思想、精神面貌的变化是有限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点。大中城市的变化、东南沿海地区的变化、受过教育的民众的变化明显大于内陆省份、西北地区和未受过教育的民众的变化。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治、思想变革后的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变,依旧在愚昧、落后、封建、迷信、僵化、保守的铁屋内沉睡和徘徊。
4.悲惨境遇未变。辛亥革命前,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黑暗境地的中国人民,不但要忍受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而且深受外敌侵略带来的沉重压迫。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及封建地主土地制度的残酷剥削使中国人民长期处于被欺侮、被抓壮丁、被迫缴租税、被害致死的悲惨境遇没有改变。
三、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资政鉴今
1.革命的路径是一种“猛药重治”的社会变革方式。它完全成功必须是所代表阶级的经济基础要足够的雄厚,并为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持续的物力、财力支持。否则,在与顽固派、守旧派、落后派的斗争中必然会败下阵来。
2.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的方式都是实现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欲成功主导改革或革命的阶级必须掌握国家政权,特别是军事力量的指挥权。
3.历史的规律往往是胜利者的实践、观点、主张、方案等得到人们的认可,继而带动思想进步、社会进步;失败者的思想、观点往往被人们怀疑和漠视。
4.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复兴,都需要一种先行的创新精神提供行动指南、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而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出可行的道路、制度、体制、理论、模式、路径。
5.一个革命政党在建立政权后要经受住治国理政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尤其要避免脱离群众。
6.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四、有关的习题演练
1.1912年1月1日建立的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中华帝国
C.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
2.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改变了推进中国近代化所走的路径。具体是指
( )
A.封建化之路 B.技术之路
C.改良之路 D.共和之路
3.辛亥革命成功的“四个创新”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
A.政权创新 B.制度创新
C.路径创新 D.思想创新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1)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先生”是指谁?他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其性质如何?它的颁布有什么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2.D 3.B
4.(1)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实现了政权更新;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制度创新;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实现了思想创新;以革命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实现了近代化的路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