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灯光通感研究初探
2020-12-18倪越颖居家奇
孙 红,许 珂,徐 挺,倪越颖,金 妍,居家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理学院,上海 201418)
通感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联合感官”,用于描述一系列不寻常的感官体验。现代物理学证实,色彩是光线通过刺激眼睛传输到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自然和社会中不同的现象会引起多样的色彩变化,使人产生不同的体验观感。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对某些色彩的特定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色彩在更多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感官经验。比如,黄色象征秋天的收获,而绿色象征春天的希望。颜色对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意义。比如,红色和绿色的组合会使人联想到圣诞节,黑色和橙色使人联想到万圣节。最常见的是红绿灯,人们都知道红色代表停,黄色代表警告,绿色表示可以通行。不同的颜色总是和不同的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
不同的音乐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尤其是不同的音乐类型,比如,在听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时,即为人熟知的命运交响曲,通常都会为开场处短—短—短—长的节奏而震慑,仿佛“命运之神在敲门”。这是音乐带来的听觉刺激,通感中的听觉引起视觉画面效果。又好比肖邦的夜曲,平和幽澜、寂静深邃,而听者早已沉醉其中,忘记了乐曲是何时开始,陷入深深的沉思,在遐想之时,不经意间乐曲却已悄然结束。这是音乐所激发的想象力,通感中的听觉引起的画面即视觉感官刺激。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那般灵动、轻快的音乐使人心情明朗愉快,昔日与儿时同伴在游乐场玩耍的场景浮现在眼前,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日。这是音乐唤起的内心共鸣,通感中的听觉引发了视觉体验。
1 音乐情绪分析与色彩配对
众所周知,音乐有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不同的调性都有其对应的色彩。大调的共同特点是阳光、舒展、温暖的,而小调则是阴暗、局促、寒冷的。像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也离不开调性,而调性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斯克里亚宾对音乐与色彩的关系发表过各种见解。斯克里亚宾对调性色彩的研究发现,随着升种调号的增多,色彩感由红向紫按光谱顺序移动,这恰巧符合色彩与调性之间的联系(如图1)。由此可见,人们主观感觉和现象有时也往往能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性,表1记录了不同音乐调性对应的颜色和情绪。
生活中,音乐和灯光的结合无处不在,因此,从实际需求出发,研究音乐灯光通感机理有助于更好理解通感,将音乐与灯光两者有机融合。音乐灯光通感机理的研究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听感官体验,让音乐色彩化、可视化,更加直观,而不仅限于听觉感受。
2 声光互动实验评价
在智能照明领域,灯光与音乐的结合将成为一种趋势。智能灯具通过应用程序接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按照当时的心情控制和更改灯光颜色、亮度和色温,营造个性化照明氛围。借助这些智能灯具,设置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关联音乐和颜色。对不同的音乐调性每个人感受不同,选取古典主义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代表作,3首曲子分别代表着3个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共有3个乐章,3个乐章风格截然不同,然而其作曲技法上又一脉相承,有非常多的经典元素。巴赫的平均律作品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其赋格的形式与第一首贝多芬奏鸣曲截然不同,听众在聆听时,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其所反映的色彩表现也有所不同。第三首曲子是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勃拉姆斯的作品,整个作品一气呵成,极具感情色彩,情感基调非常明显。受测者根据自己听到不同音乐时感受到的颜色,自己控制灯具的调色板,如图2所示。 表2记录了10位受测者对3首乐曲6个片段的不同色彩感受。
通过初步实验,可以发现音乐与色彩的配对大部分遵循色彩-调性的规律。然而,其中还是存在个体差异,以及个人对颜色的喜好。但是,对于同一音乐片段,大多数被测者的感受是相似的,或许有细微差别,这与颜色上的一致性相统一。对于学习音乐和绘画的人来说,听到音乐时对颜色做出的反应相对快于其他人。
表1 调性-颜色-情感匹配
表2 调性与色彩间的关系
3 结论
音乐和灯光的结合在未来的智能照明领域中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深入理解研究二者的共生相融关系,提供基于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体验,有助于灯光秀的简化设计,以及音乐现场的舞美渲染设计,为设计工作者提供有利工具,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二者的融合共生关系,尤其对于感官响应的实验研究仍需进一步仔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