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城镇居民偏好的园林景观照明因子分析
2020-12-18石丹
石 丹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30)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景观照明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景观照明为城市夜景注入了丰富的艺术价值、意境氛围,也为居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随着城镇化理念的不断深化,中国小城镇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目前,以城关镇和一般建制镇为范围的小城镇数量已经突破两万个,城镇居民数达3亿以上。小城镇的城市结构、经济基础、文化内涵及居民的艺术审美与大城市有所差距。因此,在小城镇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时,需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直接套用大城市的景观照明建设经验。其中,数量庞大的小城镇居民对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主观评价和审美偏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背景,将黄石市阳新县莲花湖公园作为调研地点,从小城镇居民的视角出发,借用语义差异法(SD法)对园林照明因子进行研究,总结小城镇居民较为重视和偏好的园林照明设计要素,为基于小城镇居民偏好的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提供一些合理的参考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基于SD法的问卷调查
语义差异法(SD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沙德·奥斯古德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心理测定的方法,通过使用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的心理情绪,既能表明评价的情感倾向,又可以表达倾向的程度。SD法将人的心理感受度赋予了数值(评价尺度),把被调查者对空间感受的感性评价转换成可以计算的定量化数据,在建筑、景观等领域的情感评价研究中应用广泛。研究中,获取小城镇居民对园林景观照明的情感感知数据,以SD法进行定量分析,以量化的方式表达城镇居民对园林景观照明要素的主观偏好。
笔者在2020年4月,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于晚上19:00—22:00之间前往莲花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和问卷调查。在莲花湖公园中人群较密集的入口广场、步行绿道等地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问卷内容分为游园居民基本信息和SD法评价两个部分,游园居民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来园次数、目的等基本问题(见表1)。SD法评价是针对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相关因素的主观评价。
1.2 SD评价项目的确定
使用词云搜索工具,从权威文献、专著的专业网站搜集“园林景观照明”相关热点词汇,再经过前期预调查和评价因子修改,确定了20个小城镇居民对园林照明的主观评价项目:1)整体夜景照明主观印象是否良好;2)灯光能体现园林风格;3)灯光给游人带来积极的情绪影响;4)灯光具有艺术感染力;5)灯光能清晰表达景观轮廓;6)灯光能塑造景观质感;7)照明设施能融入园林景观;8)照明设施具有艺术美感;9)灯光整体亮度适中,整体感受不会过亮或过暗;10)灯光局部亮度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过亮或过暗的现象;11)光色与园林景观气氛吻合;12)公园内使用彩色灯光;13)彩色灯光的视觉效果令人满意;14)公园内使用动态灯光;15)灯光的动态效果令人满意;16)公园内的照明令人感到安全、亲切;17)灯光能为游人指引方向;18)灯光能让游人发现障碍物;19)危险地段(如湖边)有警示性照明;20)公园内照明设施没有安全隐患。为便于统计分析,这些评价项目的主观评价尺度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分别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值依次为-6分、-3分、0分、3分、6分。
2 研究地点
黄石市阳新县莲花湖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城区内,是阳新县城区内最大的开放性公园。公园西邻县城老城居住区,北邻新城综合区,东临新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县城内居民夜间最主要的户外休闲娱乐地点,每天夜间来公园内进行活动的人流量很大。
表1 游园居民基本信息
续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受调查游园居民特征分析
对游园居民的基本信息分析发现,夜间来园的游人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同,以25~5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为主,每周来园3~5次的游人占大多数,每周来园1~2次和每天都来园的游人也很多。这些人大多在企业单位工作,个体户和在政府机构工作的人数也较多。其中有一半的人选择通过步行的方式来园活动。来园散步的人数是最多的,休闲娱乐、陪伴家人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也较高。
3.2 可信度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可行性信度检验,其中Cronbach's alph 系数为0.815,大于0.7,说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KMO值为0.839,说明样本数量比较充足。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X2统计值显著概率小于1%,数据相关矩阵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调查的统计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3.3 因子分析
调查期间随机发放250份问卷,在排除重复填写的情况下,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11份,有效率为88.8%。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达62%。旋转成分矩阵后,得到了各因子旋转后成分荷载具体数值。这4个主成分因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居民对园林照明的真实需求和偏好(见表2)。结合城镇的园林照明实际情况和城镇居民的行为习惯等因素对这4个主成分因子深入分析,对小城镇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提出一些指导建议。
表2 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
因子轴1包括“公园内的照明令人感到安全、亲切”“灯光能为游人指引方向”“灯光能让游人发现障碍物”“危险地段(如湖边)有警示性照明”“公园内照明设施没有安全隐患”5个评价项目,这5个评价项目的负荷量都在0.666以上,体现了园林照明中道路、障碍物警示等安全性照明需求,因此,将这一因子命名为 “园林照明的安全性”因子。其中,“灯光能为游人指引方向”“灯光能让游人发现障碍物”这两个评价项目的负荷量分值最高。由此可知,城镇居民对灯光指引方向和避障指示的安全性功能非常重视。结合问卷中的游人基本信息统计可以发现,城镇居民来公园游玩的目的大部分是“散步”“休闲娱乐”及“陪伴家人”,来园散步比例高达72.77%。小城镇的球场、广场等可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公共资源有限,大城市中常见的健身房等付费健身场所在小城镇中也比较稀少,很多居民将公园作为休闲锻炼的地点。在夜间户外锻炼时,相比观景休闲类照明,安全性照明需求更高。在小城镇园林照明设计时,安全性的指示照明应考虑得更加周全。公园内的步行小路、自行车道等应合理调节路灯亮度,控制好路灯的间距,避免在行走过程中出现局部过暗、看不清路况的情况。后一项评价项目“公园内照明设施没有安全隐患”说明城镇居民对灯具设施安全性的关注。照明灯具出现损坏和过于老旧的情况会影响照明效果,同时也会产生安全隐患。为保证游人的安全、提升园林照明的视觉效果,对园内的灯具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更换,保证园林照明灯具的正常工作状态。
因子轴2包括“灯光具有艺术感染力”“公园内使用彩色灯光”“彩色灯光的视觉效果令人满意”“公园内使用动态灯光”“灯光的动态效果令人满意”5个评价项目,这5个评价项目的负荷量都在0.602以上。这5个评价项目都体现了园林照明灯光的色光、动态艺术表现指标,因此,将这一因子命名为“园林照明的艺术表达”因子。其中,“彩色灯光的视觉效果令人满意”这项因子荷载值最高,体现了城镇居民对彩色艺术光源视觉效果的喜好。结合问卷调查发现,在来园人群年龄比例中,25~5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群占大多数,小城镇中商业街、酒吧等夜经济发展不完善,可供中青年人在夜间消遣娱乐的活动地点很少,对彩色灯光效果的诉求也体现出城镇居民对大城市夜间霓虹闪烁、热闹繁华的向往。各种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视觉效果和给人的心理感受都有所不同。设计者在进行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时可以利用彩色光源的不同特点,将想表达的视觉信息和寓意传达给观赏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感,结合这些光源特点将适当的彩色光源应用在园林景观照明中,能提升彩色灯光的艺术表现力。
因子轴3包括“整体夜景照明主观印象是否良好” “灯光能体现园林风格” “灯光给游人带来积极的情绪影响”“灯光整体亮度适中,整体感受不会过亮或过暗”“灯光局部亮度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过亮或过暗的现象”“光色与园林景观气氛吻合”6个评价项目,这4个评价项目的负荷量都在0.509以上。这6个评价项目体现了园林照明的亮度、情绪氛围等整体主观感受指标,因此,将这一因子命名为“园林照明的整体效果”因子。其中,“灯光能体现园林风格”的因子荷载值最高,说明城镇居民非常注重灯光与园林风格的统一。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城镇的照明工程出现了设计手法单一、色彩搭配不合理、亮度不合理、风格杂乱等诸多问题。设计者盲目复制大城市的照明经验,而缺乏对于小城镇的城市建设、景观资源及居民需求的尊重和思考,从而导致灯光设计与建筑、景观资源产生冲突。如今这些现象已引起城镇居民的关注,灯光设计时应结合小城镇的园林景观特色选择适宜的色调光源,使灯光色调与被照明对象的原有色彩及环境氛围和谐统一。色光的冷暖、明暗变化能表达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氛围。暖色调灯光给人温暖、阳光的感受,表现出愉悦、欢乐的气氛,而冷色调灯光则体现清新、宁静的氛围。游人对园林整体景观照明优劣的主观评价说明,良好的主观印象要求设计者在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时对整体照明效果把控到位,整体亮度适宜,灯光色彩搭配和谐,主次分明。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光源和光环境对人的情绪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连续光谱的光源和显色性较好的光源,如金卤灯等,给人带来舒适感和愉悦感,光源色温在3 000~5 000 K时会让人感到放松,内心舒畅。
因子轴4包括 “照明设施能融入园林景观”“照明设施具有艺术美感”“灯光能塑造景观质感”“灯光能清晰表达景观轮廓”4个评价项目,这4个评价项目的负荷量都在0.640以上。这4个评价项目都体现了园林景观照明的细节塑造、表达,因此,将这一因子命名为 “园林照明的细节表达”因子。其中,“照明设施能融入园林景观”和“照明设施具有艺术美感”这两个因子荷载值最高,体现出小城镇居民对园林照明灯具的造型和布置方式等细节的关注。照明设施的艺术美感体现在灯具的造型、与空间环境呼应两个方面。成功的设计放置于适合的空间环境中不但能增添环境装饰的美感,还能提升灯具造型本身的艺术魅力。在灯具选择时,应考虑灯具造型与园林景观风格的一致性。用于照明建筑小品立面、植物轮廓的灯具应突出建筑、植物的形态、质感,这类灯具可通过隐藏于植物、建筑内部的方法来融入景观,而对于道路两旁的路灯、草坪灯等暴露在外部的灯具可在造型和色彩上呼应园林整体风格,以此融入景观。
4 结论
小城镇居民作为园林景观照明的主要服务对象,设计者应将城镇居民的主观评价作为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对小城镇居民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特点的研究,总结小城镇居民对园林景观照明设计要素的偏好和需求,采用合理的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原理和手法,因地制宜地加以改进和创新,设计出真正满足小城镇居民需求的园林景观照明。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小城镇中的园林景观照明工程将越发成熟,城镇居民对于景观照明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从小城镇居民的视角出发,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园林景观照明设计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出指导建议,希望为小城镇景观园林照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