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实践”课程教改研究

2020-12-18艾力亚尔艾则孜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产教校企

吴 俊 艾力亚尔·艾则孜 李 丹

1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2 游道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渐趋成熟,相关应用开始向多领域、多场景延伸,“人工智能+”各行业商业实践成为产教融合关注的焦点。2020 年3 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要设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密切校企合作,以产业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发展新模式。

与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人才供需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质量不匹配的隐忧[1-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迭和应用的加快推进,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具备领域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协调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如何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开展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本文以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展的“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实践”研究生创新示范课为例,说明如何推进实施以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行动学习为范式转换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内容与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实践的对接。

1 产教融合视阈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

产教融合具有显著的跨界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特征[4-5],课程是产教融合实施的载体,也是目标与核心。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存在着“校热企冷”的情况:一方面,高校相关专业急需更新知识体系与课程内容以跟上人工智能新兴技术与应用快速发展的节奏;另一方面,企业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忙于项目开发与业务推广,没有时间精力将一线的经验理论化与体系化。如何实现校企双方供需精准对接是产教融合实质性推进的重要前提。为此,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第一步是通过互相走访、搜集招聘网站职位信息等方式了解市场对“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知识、技能与经验的需求。同时,校企双方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技术框架、开发工具和支撑理论等几个层面深入探讨双方的各自专长,在此基础上,开展校企共创式课程内容设计,实施校企联合式教学与科研协作。提出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融通培养思路如图 1 示意。

图 1 “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思路

2 校企共创式课程内容设计

在明确培养目标与思路后,校企双方开展课程内容设计与讲义教案编写。课程内容以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商业实践为导向,采用案例讲解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行动学习教学法,培养学生了解并熟悉人工智能典型技术与行业应用,并具备初步的实际开发、部署能力。整个课程设计为三大模块,校内老师和企业专家分工协作,共同开发课程大纲、教学课件与实验指导书,课程内容与校企分工如表1所示。

②陆游从乾道六年(1170,46岁)闰五月十八日离山阴赴夔州通判,到淳熙五年(1178,54岁)春别蜀东归。期间于乾道八年三月到兴元府,同年十一月二日启程赴成都。实际在梁益时间不足八年。但陆游谈到这段经历,常自云九年或十年,如《遣兴》云“西州落魄九年余”,《新滩舟中作》云“九年行半九州岛地”,《南烹》云“十年流落忆南烹”等等。陆游的梁益地区书写,研究论文颇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可以看到,课程内容对接行业需求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理论知识、动手技能与实践经验的讲解传授,各部分教学模块紧跟产业的技术进步,融入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企业的人工智能项目开发与落地经验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场景与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弊端,通过邀请企业一线的人工智能专家参与教学目标研讨、教学课件撰写,丰富并充实了课程内容,也使得经管专业的研究生有了接触、体验并深层认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机会。

表1 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实践课程内容与校企共创分工

教材形式方面,从传统的纸介质改为在线电子讲义,将课堂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如果对重要知识点有疑问,可以在线标注并提问,教师或助教看到学生问题留言后,迅速予以回复,回复内容可以附加多媒体视频或工程案例,方便学生学习。

3 校企联合式课程教学实施

鉴于教学内容多且新,知识跨界与实践性强,在完成“人工智能商业实践”研究生创新示范课程设计后,校企双方协商采用联合式课程教学。在教学手段改革环节,以产学结合为实施路径,充分利用多样的信息技术,通过公共慕课(MOOC)、教师录制播课(SPOC)等在线教学形式,开展线上预习+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将理论性知识性教学内容放在线上,引导学生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讲解与研讨,课后在线练习与讨论。在课堂上的教学研讨阶段,积极引入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教学、项目式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开展项目竞赛,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时间不灵活、理论与实践结合弱、实践案例讲解少、学生与教师互动有限、学生团队合作不足等缺点。

除了校园内的课堂教学,与企业合作尝试开展现场教学实践,带领学生把课堂移到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大型展会和企业现场,解决传统课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不足。一方面,组织研究生积极撰写与课程相关的科研论文投稿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各类研讨,接触前沿技术动态,了解应用发展动向;另一方面,邀请合作企业的资深专家或研发负责人讲解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项目开发要点,让一线的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走进校内课堂,为同学们开展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行业领域的需求痛点,厘清人工智能商业应用中存在的技术与管理难点。通过上述“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进一步密切校企双方“产教融合”的联系,深入挖掘双方价值诉求,寻找合作交集,逐步形成建立在利益共同体上的长效合作机制。对参与课程教改的研究生而言,形式各异的教学、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补足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知识,磨炼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设计再到项目实施的技能与经验,夯实商业思维+技术思维互补的复合型知识体系。

4 未来展望

当前,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5G 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工智能科技产业逐渐步入融合产业部门主导的新发展阶段。《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技术集成和应用方案提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商业实践”研究生创新课程教改的实施,目的是以前沿科技和产业应用创新需求为导向,打造人工智能关联知识课程体系,基于产教融合设想与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企业一起尝试建设 “场景驱动”的应用型模块课程。未来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提升:首先,以“人工智能商业实践”课程教改为契机,从商业应用与技术实践两维度延拓相关课程,丰富数据与算法驱动的管理应用与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其次,扩大合作企业的范围。现有的课程内容以人工智能技术分支的自然语言理解应用为主,今后可以考虑与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视频识别企业合作,拓宽学生的技术视野。最后,进一步探索以“共创共享”为特征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打造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产与教叠加贯通、协同联动和集成转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产教校企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