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
——《红都脱贫记》采写手记

2020-12-18张天清,李滇敏,张晶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瑞金市瑞金苏区

2018年7月29日,瑞金市以群众满意度99.38%、综合贫困发生率0.91%的优异成绩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就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最初的执政实践。

瑞金的脱贫有着极特殊的意义。

采访前,我们查阅了大量史料:“……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史料当中,我们看到大量类似表述,这让我们感动,也给我们启发:80多前共产党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一直延续至今,和当下的脱贫攻坚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从未改变,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照当下的扶贫工作,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带着这个思路,我们来到了瑞金。

我们请党史专家、扶贫办以及相关委局办的同志来座谈。大家的话语始终在历史与现实中来回切换,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对扶贫工作的理解:这是共产党执政初心的传承。

如何状写红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辛与不易,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宗旨与初心?我们选取了瑞金市“最红”“最穷”的沙洲坝、叶坪、黄柏、希平、拔英等乡镇作为访察对象。走进一个个村庄、一家家农户、一个个基地、一处处安置点……跟扶贫干部聊,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想法,跟着他们去看他们栽的果,养的鸡、猪、牛、蜜蜂等,看他们发展的光伏、电商等新产业;跟贫困户聊,看他们的房子,聊他们的孩子,谈他们越过越甜的日子……

拔英乡邱坑村是瑞金最远最穷的村庄。远得村民只能像候鸟一样生活,穷得一度让扶贫干部们一筹莫展。在这里,我们详细地了解当地干部群众如何找到脱贫思路,如何艰难地规划、实施,邱坑如何一点一点告别贫困的故事。站在陈运娇的“半岭有家”,我们看到脱贫之后的邱坑像一幅水墨山水一样安详美丽,心里有无限感慨。

……

脚步深入、情感投入的采访使我们对瑞金的脱贫成果有了切身感受,同时收获了深深的感动。我们为这片土地上的扶贫干部感动,也为这里的每一个普通群众感动,我们还感动于党的执政理念,更感动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理念执着的坚守。

我们紧扣“初心”这一主题,努力用一种宏阔的历史视角讲述发生在红都的脱贫故事,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邱坑村美得像一幅水墨画。

文章从沙洲坝切入,开门见山地把读者引向历史深处,引向苏维埃的理想和共产党的初心;接着,我们写了红都的“红”和“穷”。瑞金每一寸土地的颜色都暗合了历史的红,而它的红壤上,也生长着令人揪心的穷,这样的描述让读者对红都脱贫攻坚的重要和迫切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把视线聚焦在火热的脱贫攻坚现场,聚焦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主角——红都的干部和群众:“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苏区干部好作风正是瑞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同时,苏区人的血性、忠诚、无畏、坚忍、深明大义……已经深入血脉,成为基因……我们把历史与现实再次做了细致的映照和呼应,我们看到了苏区精神在当代的传承,看到苏区精神是红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

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脱贫摘帽的瑞金市正加快发展红色旅游,这让我们有一种从历史穿越而来,眼前豁然展开了一幅未来画卷的欣喜和畅快,于是,就有了我们文章的第四部分“脱贫有目标,幸福却没有终点”。

张天清江西日报社总编辑

李滇敏江西日报副刊部副主任

张晶江西日报总编办副主任

扫码阅读《红都脱贫记》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采写这样一部走心的作品让我们对“四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1)往新闻现场走得越深,越能捕捉到打动人心的故事和细节;与采访对象聊得越深,越能在情感上与他们同频共振。

在拔英乡大富村珠长洞小组后山上的竹林鸡舍,我们跟在鸡舍的主人邱新发身后,听他聊怎么靠着这种奇特的林下养鸡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我们注意到他胸前佩着党徽。“世上还有谁会把别人过日子的事情看得比自家的日子更重要呢?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吧!”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真挚,我们良久无言,被他打动。

这种心灵的共振让我们感到无比珍贵。没有跋山涉水的深入,没有贴心贴肺的交谈,如何能达到这种共振?采访路上,脚上沾的每一点泥土,都是有价值的。

(2)观察事物要有洞见,判断事物要有预见,新闻工作者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就会错失有价值的新闻。

有人说井冈山脱贫在前,“第一个”才是最有新闻价值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瑞金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意义。它是红都!

我们认为,新闻工作者的“眼力”一方面要能够穿透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还要眼观八方,能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要有往深处看的洞见,也要有往远处看的预见。

(3)既要学会俯下身子采访,又要学会站高一层思考。

必须承认,同一个新闻事件,你所站的高度不一样,你的所见所想就会不一样,呈现出来的作品自然也不一样。现今大部分反映脱贫攻坚的新闻作品,视角都是平面的,反映的或是脱贫的成果,或是脱贫攻坚中的感人故事,这样表现当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站高一层,就可以获得更高远的视野,看清新闻事件的来路与去向:我们可以看到这块土地上8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走过来的,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党要下定决心消灭贫困——这样的站位,使新闻作品呈现出史诗的气质。

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记者的笔不仅要记录,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和温暖的情感。

新闻作品,记录当然是第一位的功能。然而,还不够。一件好的新闻作品不仅要忠实记录,还要启迪人、感动人、引领人,这就对记者的笔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写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厚度;既有知识广度,又有精神高度的文章,才能切实肩负新时代新闻宣传的使命和任务。

在《红都脱贫记》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数易其稿,不断打磨,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就是——“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知识广度、精神高度”。

猜你喜欢

瑞金市瑞金苏区
亲亲瑞金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作曲家许玉明简介
南瓜房子
向日葵丛林
苏区创业致富人
亲亲瑞金
腾飞吧,瑞金
赣州首家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在瑞金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