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国小路》展示脱贫攻坚的中国样本
2020-12-18陈曦,徐晓林
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18日,澎湃新闻推出《大国小路》系列纪实短视频,聚焦交通扶贫的中国样本,以基层“小路”为切口,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扶贫减贫事业中所取得的卓著成就,全网总点击量近三千万。这也是澎湃新闻继2019年《大国大桥》系列短视频之后的第二部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中国为主题的短视频纪录片。
□ 上图 澎湃新闻记者孙智超在凉山阿布洛哈村采访。□ 下图 澎湃新闻记者张力克在大兴安岭公益火车路线采访。
一、从小切口切入重大主题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年,脱贫攻坚报道众多,澎湃新闻选择了“路”这个角度,考虑的出发点首先是中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行路难,修路更难,一路通,则百业兴。扶贫最后一公里,不仅仅是走出贫困的通道,也是乡村精神面貌提升的开始,通过对扶贫路的报道,不仅可以呈现出道路建设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也充分体现了一条条小路连接起来的生活与希望。
《大国小路》系列报道延续了2019年澎湃新闻《大国大桥》系列短视频的主题思路。在《大国大桥》中,“脱贫桥”的建设者袒露心声:“愿我们走过的每一处荒芜都变得繁华”,引发网友共鸣,2020年《大国小路》系列短视频则是讲述了从“荒芜”到“繁华”的转变。
编辑部选取重庆巫溪、新疆和田、凉山布拖、甘肃成县、宁夏中卫、广西百色、黑龙江大兴安岭、山西碛口、四川简阳九个地点的“路”,有的是跨越东西部的农产品之路,有的是连接小镇的公益铁路,有的是险阻的通村最后一公里路,这些地点多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区。每一个地区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案例,以路为延伸,以具体化的人物、事例,表现不同地区的脱贫之“路”。通过小切口、小视角实现重大主题报道的贴近性,充分体现了在立意上瞩高远、谋全局,在创作上低机位、平视角,让重大主题报道由内而外散发热度,有情节、有故事,有感染力。
二、以平实视角,于细微处见真情
在前期调研阶段,对重庆巫溪的悬崖路,记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它非常契合“大国小路”的主题:为了更好生活的希望和子孙后代,一群与世隔绝之地的村民自发组织,冒着生命危险,用土办法在千米悬崖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这种精神也是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运行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公益慢火车,经过的都是人口稀少的小站,以及不通公路没有手机信号的维修工队驻所,如今高铁越来越快,但偏远地区小站体现出的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慢”。这样的路恰好是表现“大国”在细微处的关怀。
在广西铁路“扶贫第一路”沿线,铁路高速发展,养护却离不开古老的马帮运输材料,这个最后的马帮由60岁大叔王留一家人负责。这样的路也表现了“大国”正是由无数条“毛细血管”支撑连接。
采访拍摄中,记者跟随这些不同地区的人们,上山、进隧道、钻火车,切实体会筑路者、行路者的生活,也捕捉到了平实而有感染力的细节。例如大兴安岭无人区的维修工队,曾经工人妻子难产,辗转接到电话步行八公里才换乘回家;例如马帮运输货物的路上,赶马人靠马养家,也担心马背驮重物磨损的伤口,也坦言“60岁了,做到赶不动马的那天吧。”例如甘肃陇南黑沟村,村民曾经生孩子只能靠人抬到山下卫生所,现在新生儿可以在县医院出生,黑沟村娃娃的回家路也是村民的出村路。
陈曦澎湃新闻记者
徐晓林澎湃新闻记者
扫码观看《大国小路》
三、拍“路”,一直在路上
《大国小路》系列短视频拍摄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迅速启动,前后历时数月采访拍摄了9个地点,涵盖了大兴安岭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滇黔桂石漠化区、四川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选择的这些小路大多在偏远山区,顶着酷暑赶路也是记者们在拍摄整个专题中的常态。
例如在重庆巫溪兰英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访拍摄,其中2天都是在路上开车;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拍摄公益火车线路,沿途无人区根本无法住宿停留,拍摄过程几乎都在等火车、坐火车,拍摄的西罗奇维修工队驻所,方圆数十公里内渺无人烟,不通公路,没有手机信号。新疆和田G580是一条崇山峻岭中的公路,记者来到位于沙漠地段的起点,深入昆仑山区到海拔3600米的阿提塔克亚隧道,见证了这条从山脉中开辟出的道路和施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四川凉山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称得上是大国小路系列片中拍摄难度最大的公路。通路前,村民都是步行翻过一座高度约1000米的山出村。第一次进阿布洛哈村,记者跟着给村民配送电视机的快递员从昭觉县出发,在悬崖边的山路颠簸三个小时后,由于道路仍在翻修,需要徒步翻过一个小山坡,再换乘另一辆车才能抵达村子。之后的每一天拍摄,都需要花上五六个小时往返,38摄氏度的烈日下背着器材采访,与不会讲普通话的彝族村民想尽各种办法沟通。
四、多平台多渠道发布,反响热烈
《大国小路》系列短视频报道最终形成了9个完整的视频故事,每组报道都选用视频故事+精华点短视频+航拍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并结合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传播渠道的特点进行了特殊剪辑,在澎湃新闻APP、新浪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发布。新浪微博话题#大国小路#总阅读量超过2500万。
视频上线后,因细腻的采访与拍摄获得网友点赞,例如《大国小路|重庆巫溪:千米绝壁上凿出天路》中,筑路村民眼睛受伤却说“幸好残疾的只有自己一个”,筑路老人杨芝汉赋诗“为子孙修路付出生命也值得”,网友留言称“感动、想哭”,纷纷表示报道讲出了脱贫的艰难,也讲出了脱贫攻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