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

2020-12-17李贞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三全育人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社会建设日益完善,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推进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公众物质基础夯实,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现代教育工作的开展,除却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综合成绩,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业向事业的身份转型外,更加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从学生意识形态入手,加强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才能为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文章针对“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德育观;全员育人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素质教育,虽然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部分学校为了能够实现就业率和招生率的提高,过度注重学生成绩的培养而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存在偏差,人生价值观念不够完善等情况,都会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此背景下,必须应当实施三全育人大德育观全员育人导师制。

一、“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义

“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种全面加强担任导师的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之下,不仅教育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有效加强,而且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同步提高。在现代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成为学生所学习和效仿的对象,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价值观念,并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用自身的良好品德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此外,教师还应当在日常工作期间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在生活方面,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方面,以鼓励和关心学生为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突破自我,只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的真情实感,才能在保证教师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上,将素质教育深入融合到教学当中。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界定

对全员育人导师制进行定义,大致包括以下两个层面:1、育人的主要对象针对于学生群体,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业期间得到导师的帮助与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以实现学生从成绩到素养的全面提高。2、在培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全体在职和在岗的教师都是导师,对于学生具有引导义务,因此在导师的帮扶和培育下,不仅学生的学习方向能够得到引领,而且受到导师的教育,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将逐步完善。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現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杰出产物,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校系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工作的必要补充,也是一种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的落实当中,导师必须应当与班主任和管理部门共同承担不同责任划分,在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下,实现教育、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发展,切实加强学校整体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基地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实现就业和人生价值奠定基础保障。

三、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作用

就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来看,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较为滞后,对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引导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缺失,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多方面压力和束缚,只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成绩以满足学校与家长需求,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几乎被全然忽视;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由于传统单一化德育管理模式内容繁杂多样,而其本职教学工作的压力也在持续升高,在学校所要求的教学指标压力下,部分班主任教师已经疲于应付,更加无暇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不仅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片面,而且缺乏对于学生成长和个性方面的重视,在此条件下,德育工作仅停留在口头,功能价值丧失。因此综合来看,传统德育工作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对教师和学生共同造成压力与限制,在新时期下,必须应当构建全新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模式予以改良。2、在应试教育的理念当中,强调科目教师应当发挥教书作用,对学生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属于其本职工作,而育人则属于班主任教师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因此教师的教育职能被一分为二,对德育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一定影响,而在全员德育导师制的要求下,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合二为一,负责教学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和认知较为深入,因此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精确程度,而班主任教师和管理部门依旧发挥自身职能,从思想、情感和态度方面体现育人工作价值。3、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学校选修课程大量增加,学生跨班级选课对原有班级管理工作职能造成削弱,因此德育工作体系必须应当得到创新完善,才能发挥本职功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推行和部署,能够构建多元化德育管理体系,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根本需求。

四、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目标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在学业期间的主要生活空间,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校园氛围,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对此,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落实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校园环境的建设当中,进而加速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效率。通常在学校当中,营造文化氛围被认为是学生自身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因此部分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不仅会影响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在活动期间缺乏核心保障,而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当中,学校的全体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并且教师所组织的文化活动,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活动方式也较为多样化,包括有社团建设、志愿者服务以及社会实践等内容,带给学生不同学习体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获得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竞争意识等方面能力的提高,进而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其次,学生在学业期间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是为了日后自身就业与人生发展奠定的基础,因此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影响下,教师能够主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加强学生的信念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可以实现成绩的加强,又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自身潜能进行挖掘,实现自我突破成长。

(二)构建新型育人机制

学校的育人工作开展,既要确保学生自身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又应当保证全体学生共同成长,因此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构建,无疑能够转变原有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学校的培育工作效果。全员育人导师制当中,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师的针对性带领和帮扶下,学业弱势的学生既可以得到学习方面的关注,又能够获取精神领域的支持,进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加速学习效率与质量。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开展落实,还要求教师应当综合学生个性、兴趣、取向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在能力上,拓展学生培育的广度与深度,在目标上,提高学生培育的精度与准度。

(三)为教师素质提高提供平台

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落实期间,学生可以对导师进行自主选择,因此导师之间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就要求导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提高素养并发挥模范代表作用,进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开展当中,通过对工作的反思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而构建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体系,以更新自身工作体系。其次,在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当中,仅能够从业务能力角度对教师予以加强,而缺乏综合水平的提高,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探索,对自身优势与薄弱的认知更加清晰,因此全员育人导师制也能够补充完善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内涵。

五、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

各级院校必须应当提高对于"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视程度,在内部积极展开宣传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地位,为教学体系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同时,教师也应当明确全员育人导师制对于自身能力与教学工作的强化作用,主动寻求突破机遇,掌握德育工作重点核心,实现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完美转型,并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与学生和家长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信息反馈,在探索期间实现德育工作水平的补充完善。

(二)制定德育制度

德育工作的开展除却应当注重引导和帮助外,同样需要构建制度保障,对学生进行一定约束,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导师则需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制度的制定规范学生德育行为。在德育制度的制定当中,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既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在道德品质、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标杆,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则需要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与学生实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互相监督的关系构建,并积極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当中,实现师生关系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突破。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实现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攀比”,促进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发展。

(三)完善考核方式

我国传统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指标,因此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对于学生的真实能力无法得以反应,所以在大德育观的背景下,必须应当对原有考核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加强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德育工作考核方式,要求教师能够在成绩角度之外,从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因此考核的方式包括有常识问答、知识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教师在各类活动当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从中发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形成真实可靠的考核结果。其次,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考核与评价机制,通过评定指标的制定,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方向,在此过程中,学生及时发现不足以便于及时调整自身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

为了全面实施"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必须应当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全体人员的主动作用,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方式等举措,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顺传,徐祖平.“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121-123.

[2] 刘诗根,王海兵.推进育人导师制 落实三全育人观——全面育人导师制综述[J].教育,2016(11):00136-00136.

[3] 周西政.励志践行,实施三全育人 因材施教,推进教学改革[J].教育家,2016(5):58-59.

作者简介:李贞(1978- ),女,湖南岳阳人,本科,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三全育人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