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艺术语境下纳西东巴文字数字化传承研究

2020-12-17赵冬梅冯帆

北方文学 2020年23期

赵冬梅 冯帆

摘要:本文以东巴象形文字符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象形文字特性,将其融入到动画艺术创作中,将东巴文赋予二维动画元素,制作成容易保存、方便实用的动画课件形式进行传播普及,由此来拓展东巴象形文的传承再生能力途径具有现实意义。以东巴文为原型的识字动画,使东巴象形文从沉寂已久的语言学中抽离出来,提升了东巴象形文的民众化认知,数字化传承再生能力,普及了东巴象形文的熟知规模,为东巴象形文赋予新的传播特性和动画的趣味性,将其转化为易于记忆了解的形象外观,促进其媒体化大众化传承。

关键词:纳西东巴文;非遗再生;表意性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东巴文识字动画的制作,对东巴文的面临失传的局面开创一个符合时代现状的传承方式,在民族文化发展语境下,对东巴象形文如何继续传承发展做出新的阐释。

一、研究意义

纳西族特有的东巴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渊源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然而东巴文化面临失传失学的尴尬境遇,如何传承下去、用何种形式和手段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界学者的极大关注,将东巴象形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制作出用于识字教学、传承发展的识字动画,是东巴文数字化的一种方式之一,也是在商品化、数字化的今天使东巴文融入时代继续散发生机活力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交通的不断变革,纳西人民的传统观念慢慢被现代化导致纳西人民对原始东巴文化的熟悉度和认知能力下降,最直观的表现是,能用纳西语表达交流的人有很多,但是如果纳西语中有汉语,就到达了使人听不懂的状态,更别说能够准确的写出东巴象形文了。

二、东巴象形文数字化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东巴象形文具有表意性、直观性、以图讲事等特性,同时,东巴文字的简洁性、直观性能提升动画形象的创意空间,其次,东巴文字的象征性和趣味性能使动画的表现形式更丰富[1]。对于东巴象形文网络化传承方式的可行性,结合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象形文传承再生情况,首先通过文献和纳西族同学对丽江纳西族实际情况的描述,大致掌握了东巴象形文在当地的传承研究状况,随后前往丽江进行了实地观察,调查分析对于东巴象形文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阻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非纳西族人民对东巴文化,主要是东巴象形文的认识渠道、纳西族人民对东巴象形文的掌握程度、东巴文化中纸质材料的保存和传承方式、东巴象形文与动画结合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得出:生活在当地的非纳西族人民对东巴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东巴象形文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残破的书本以及老东巴的传授,总体来说,认识传播的途径略显单一,且无法与商品经济相融 ;涉及到东巴象形文的纸质材料存档偏少,且权威和年代久远的部分需要修复;纳西族人民本身对东巴文化的掌握基本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文化熏陶,专门的传承保护方式很少甚至是还没有;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东巴文化的传承断层和传承乏力,所以需要动画手段来承担其传承保存革新记录的责任,也证明了东巴象形文与动画艺术结合的畅想是可行的。

三、东巴文识字动画的创作实践

(一)场景模块设计

用场景组成完整的一个识字动画,按照现代教学流程,将东巴文识字动画划分为八个场景,分别是:首页、情景引入、课堂练习、归纳总结、知识拓展、综合测验、开心一刻。

1.首页

由背景、主菜单、标题、燃烧的火焰和飞鸟等若干元素组成,承担导向和定调的作用。首页背景的颜色要考虑到云南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可以选用赤红色、土黄色等;首页的动画元素不应过于复杂,可以采用两三个运动的元素(运动元素的制作可以采用逐幀动画或者引导层动画)。

2.情景引入

情景引入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水平,又要兼顾到东巴文字特点的介绍,场景图片、文字内容及元素的选取要做到通俗易懂,最好是儿童认知中已有的元素。在情景导入过程中,可以先呈现要学习的东巴文字,但要注意文字的呈现不要过于生硬。

3.生字认读

该部分可以将要学习的汉字设置为一个个按钮,点击东巴文字按钮,逐渐呈现东巴字的读音、字形(在米字格内)、英文读音、对应汉字。

4.课堂练习

可以利用按钮设置一个或两个课堂小练习,增强学生对东巴文字的记忆程度,练习的方式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趣味性,答案的呈现最好利用按钮来实现。

5.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部分主要对东巴文字的特点做出一个总结,要做得准确凝练,可适当地配上一下东巴元素的图片,增强识字动画的民族性。

6.知识拓展

该部分是识字功能之外的拓展,可以讲述一个纳西族的民俗故事或者是相关节日等,文字的部分用遮罩层动画来呈现,搭配适合的东巴图案。

7.综合测验

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东巴文字,呈现三个简单的练习题,界面上应同时显示提交、答案、重置等互动按钮。

8.开心一刻

在课程内容的结束,安排一个益智练习类小游戏,将游戏的轻松愉悦和东巴文的教授糅合到一起。

(二)素材准备

1.图片

图片素材主要应用在场景三中的生字拓展部分,图片的收集以东巴象形文相似程度为依据,使使用者能够一眼看出图片与东巴文的对应,体现东巴文亦图亦字的特点。在收集图片素材时,要注意图片的清晰程度和画面的匹配程度,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美感。

2.音效

音效部分的收集主要分为网络素材下载和自主录入两个途径,根据脚本确定好所需的音乐后,在网络上下载好音频文件,导入到库中备用;通过电子东巴输入法录取所需教学的东巴文读音,转换为WAV格式后导入到库中备用。

(三)角色设计与定位

以东巴象形文为设计主题,教学的一般规律为设计依据,由简单的东巴象形字组成一个简单的画面,由此引入东巴文识字动画,达到教学过程中情境导入的效果;识字动画的核心是东巴象形文的教授传承,在设计时要注意有重点和侧重,该识字动画主要以7个东巴象形文为主,36个东巴象形文的拓展为辅,7个主要的东巴象形文通过按钮元件实现自主互动学习,每个东巴文匹配了相应的汉字和英文翻译,个别匹配了东巴文的其他写法,通过开心一刻和综合测验的针对性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生字拓展部分的36个东巴象形文,对东巴象形文进行增强和扩充,通过“下一页”按钮呈现,利用素材图片的直观表达,达到理解的作用。该东巴文识字动画的设计具有优良的交互和严谨的教学规律,通过7个东巴象形文的重复出现和练习,达到记忆的作用。

因为语言的形象性和图形的说明性共存的特性在东巴象形文身上得到了体现,所以东巴象形文在动画制作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具备动画制作的视觉要素,而东巴象形文的象形性、简洁性、趣味性等特点也将会在动画创作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处在青少年儿童的学生,逐步从单边模糊发展到完整和正确的方向,有模仿和简单复制的特性,形象思维是一个支柱,直接关系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仍然是感性经验,是非常直观的。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2],所以利用动画实现东巴象形文的传播教学是在新媒体语境下一个可行教学方案。

(四)东巴文识字动画的实现

1.背景绘制

首先创建一个纯白色的舞台,选用矩形工具在舞台下方画出一个红色的矩形,复制该矩形到舞台上方形成基本布局;利用按钮元件制作主菜单(首页、开始教学、综合测验、开心一刻、工具宝库);绘制背景图、飞鸟、火苗和柴堆并将其转换为元件拖入场景;运用关键帧动画调整文字标题的位置,实现动态效果。

2.情景引入

首先新建元件,场景二的实现在该元件内部制作:在舞台上添加各种东巴元素,例如云、树、房、石头等静态元素;利用逐帧动画制作行走的东巴文字的“人”;利用传统补间动画制作舞蹈的动态效果;舞台元素布置完成后,运用遮罩层动画将后面要学习的东巴文字一一呈现,起到提示和导入的作用。

3.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包括生字认读和生字拓展两个模块。

(1)生字认读

用文本工具打出标题并改为红色,线条工具勾勒出米字格;制作好一个按钮后复制六个相同的按钮(分别保存为不同的按钮);将七个按钮整齐地排列好后,选择文本工具在按钮中间添加对应的东巴文字;在米字格右侧利用文本工具,呈现东巴文字对应的汉语和英文;新建元件、运用逐帧动画,用来在米字格中实现东巴文字的书写效果、汉语、英文的呈现、其他写法的教授;对每个东巴文字添加时间轴控制函数“stop”,保证书写完成后停止不重复;将每一个东巴文字设置为元件,运用逐帧动画,通过打散处理后删除部分文字来实现书写的效果;在文字元件中新建图层,放入与文字相匹配的读音。

(2)生字拓展

首先制作一个按钮,控制生字的拓展界面;根据页面大小,合理布局生字的个数,将事先做好的米字格元件和图片素材拖入舞台,放置到合理位置;在米字格内输入与图片对应的东巴象形文和汉字;在右下角放置控制翻页的按钮。

4.课堂练习

选择文本工具,输入“填一填”,将其上色后放至合适位置;选择文本工具,输入“选择意思相对的字填空”,将其上色后放至合适位置;选择矩形工具绘制一个黄色带边框的矩形用来放至题目选项,选择文本工具输入“家、日、手、云”,并将其放入已经绘制好的矩形框内;多次选择文本工具,依次输入东巴文符号,并将其放至合适位置;创建四个文本实例,分别命名为a1、a2、a3、a4,用来存放后期输入的答案;新建三个按钮元件,分别是“提交、答案、重置”;分别选中“答案、提交、重置”按钮,在ActionScript面板为其添加指令代码,使动作执行:

答案:on (release) {

a1.text="家";

a2.text="云";

a3.text="日";

a4.text="手";

pd1.gotoAndStop(1);

pd2.gotoAndStop(1);

pd3.gotoAndStop(1);

pd4.gotoAndStop(1);

}

提交:on (release) {

if(a1.text=="家"){pd1.gotoAndStop(2);}else{pd1.gotoAndStop(3);}

if(a2.text=="云"){pd2.gotoAndStop(2);}else{pd2.gotoAndStop(3);}

if(a3.text=="日"){pd3.gotoAndStop(2);}else{pd3.gotoAndStop(3);}

if(a4.text=="手"){pd4.gotoAndStop(2);}else{pd4.gotoAndStop(3);}

if(a1.text=="下"&a2.text=="地"&a3.text=="古"&a4.text=="火"){dc.gotoAndPlay(2);}else{dc.gotoAndPlay(57);}

}

重置:on (release) {

a1.text="";

a2.text="";

a3.text="";

a4.text="";

pd1.gotoAndStop(1);

pd2.gotoAndStop(1);

pd3.gotoAndStop(1);

pd4.gotoAndStop(1);

}

5.归纳总结和课外延伸

选择文本工具,输入对应的文字,对文字属性进行适当修改后放在合适的位置;将库中的图片拖入舞台,放至合適位置;对文字图层和图片图层添加遮罩动画。

6.综合测验

三次选择文本工具,分别输入题目和选项,将其放至合适位置;新建三个按钮元件,分别是“提交、答案、重置”;分别选中“答案、提交、重置”按钮,在ActionScript面板为其添加指令代码,使动作执行代码(代码略)。

7.开心一刻

选择矩形工具,拉出蓝天的渐变效果、草地、跑道和远处的道路;选择文本工具,输入“跳高”、“比赛”字样,将其打散并上色,通过更改部分文字位置,制作出断层效果并保存为图形元件;将制作好的两个文本元件复制粘贴到另一个图层,制作出阴影效果;运用矩形工具和文本工具,制作出游戏规则提示框;添加人物素材,利用逐帧动画实现人物的跳高效果、添加人物素材,通过逐帧动画和传统补间,制作出叹气的动画效果;新建元件,选择文本工具,输入题目已经对应的答案,“答案”的按钮在ActionScript面板为其添加指令代码,使动作执行:

on (release)

{

_global.t1 = 1;

_root.mc.pp.gotoAndPlay(2);

}

在动画制作完成后,最后一步就是发布动画,利用Flash自带的发布功能,在动画发布时尽量将发布动画的文件格式设置为“.exe”的格式,因为这个格式可以不用等待打开Flash软件,直接点击它就可以观看动画了,所以发布后缀名为.exe和.html的文件。

目前,关于东巴象形文的研究,大部分停留于在历史现状、文字归纳等层面,关于动画和东巴象形文结合的传承研究较少。二维动画作为新兴的传播载体,为东巴象形文提供一个广阔的传播平台,使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的传承和应用上一个新的台阶,将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表现得淋漓精致。

参考文献

[1]董琴. 东巴文字符号在二维动画创作中应用的思考[J]. 艺术教育,2010(11):136-137.

[2]小学生特征分析[EBOL]. https:www.renrendoc.comp-51676430.html,2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