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

2020-12-17高键

北方文学 2020年23期

高键

摘 要: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出现新文化,当代的知识分子需要重新适应生存法则,诸多知识分子在俄罗斯文化经历迷失自我、自甘堕落、蜕变的过程,最终成为文学英雄。本文对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俄罗斯文学;“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存在着诸多危机,文学界兴起一股讨论知识分子的浪潮。波克洛夫斯基发表言论,声称在历史发展中,我们将会见证知识分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对于知识分子的讨论走向理性,许多学者认为,在俄罗斯的历史中,知识分子具有特殊贡献。

一、新俄罗斯文学研究现状

俄罗斯文化中多数带有宗教色彩,宗教色彩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存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如《农村散文》中存在的宗教色彩就比较鲜明,这也能够体现出当时俄罗斯人们的真实精神生活状况。近年来俄罗斯文化倾向于历史方面,例如,沙洛夫的《新世界》作品中,是将历史内容赋予神话色彩,虽然这类小说中在发表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然而这类作品只是显示当时的文化发展[1]。而实际上是人类的生存的世界,历史也是由人类推演,为此,契诃夫在《樱桃园》中,在彰显俄罗斯文化的基础上增添许多人类生活描写,并且是真实的细节描写,不存在虚幻理念。再后来,知识分子赋予昆虫寓意,这一点在佩列文《昆虫生活》中能够完美体现出来。新俄罗斯文化更加倾向于生活,同时这种文学规律也符合文化发展。

二、俄罗斯文学“知识分子”溯源及演变

(一)俄罗斯文学知识分子缘起

知识分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含义。这一术语主要存在于法语、俄语、英语中。法语中首次提出知识分子概念的是著名乔治·克里蒙梭,在“德雷福斯事件”后“知识分子”在法国具有批判、自由的含义,在法语中知识分子概念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性质。“知识分子”在英语中有三种含义,分明是智者、智力高的人和知识分子,英语中更加侧重于人的天赋和智力方面。另外,英语的“知识分子”也具有令人厌恶、讨厌的含义。俄语中“知识分子”的表达方式有三种,分别是“интеллигент”“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интеллектуал”。前两种侧重教育背景和职业特点,这其中第一种属于一般用语,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意义,第三种表达方式带有讥讽的含义,综上所述“知识分子”的概念具有群体性质[2]。

(二)俄罗斯知识分子群体特征

15世纪,普斯科夫修道院长会提出前两个罗马已经不复存在,第三个罗马将会长存,而不会有第四个罗马出现,这一言论尽显其救世情怀的特征。1653年在沙皇的支持下,东正教牧首尼康改革了宗教礼仪,由此反抗精神出现。由别林斯基作为主要人物所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主张对自由、反抗专制。19—20世纪,知识分子的活动处于迷茫中,当时知识分子进行着强烈地自我反省,尽显批判特点。高尔基、勃洛克等著名作家不断寻找能够帮助人们解脱困惑与危机的方法,寻找国家未来发展之路,无不彰显民族忧患和爱国情怀。

三、新俄罗斯文学“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一)“现代知识分子”论说与传承

17—18世纪,俄罗斯处于社会现代化初期,并且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状态,19—20世纪,俄罗斯文化繁荣发展,被称之为“白银时代”,在20—21世纪,由于苏联转变成俄罗斯,其政治和经济处于转型阶段,而知识分子群体形象也形成独特的思想谱系。苏联解体后世界终结,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普遍意识,在休克治疗期间,知识分子重构生存哲学,在新俄罗斯文化中,著名《野猫精》中的人物尼基塔是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并且承担着复兴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的任务,用圣火开启全新的历史。

(二)“现代知识分子”形象概述

在俄罗斯文学中,知识分子是最明显的群体肖像,在新的俄罗斯文化发展过程中,成为新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知识分子”表现出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思想方面和身体方面的双重变异。在新文化中,随着俄罗斯社会的变化,现代知识分子在逃避现实之后,又陷入了许多致命诱惑中,经历了异变、堕落后,在妥协中坚持着存在,最终坚定不移地守望着传统。经过这一过程演变,各个知识分子群体构成了新时代的成长谱系,主要代表作有《野猫精》《无望的逃离》等文学著作。

四、新俄罗斯文学“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

(一)“现代知识分子”宗教思想变化

现代知识分子宗教思想变异主要表现在多个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面临着主流文化与个体生存发生冲突的问题,继而出现了世界末日论的说法,“现代知识分子”也出现穷途末路的感受。《启示录》呈现出末日场景的同时也明确了新天地的到来,这意味着神圣的新世界将会代替原本旧世界。《启示录》中救世主耶稣代表着基督教,基督宗教核心是理念是弥赛亚思想,也是一种救世理念。东正教在俄罗斯逐渐演变成适应当地的一种宗教信仰,人们逐渐产生民族意识,既是一种神明之选,由上帝选择承载弥赛亚意识的人,也是“神圣罗斯”理念。随着弥赛亚思想的遗忘,现代知识分子救世的客观条件也不再存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主观意识的信念[3]。

(二)“现代知识分子”对乌托邦思想的看法

在知识分子的思想中,国家中心主義是最高的准则,面对着残酷的现实,俄国知识分子,不断绘制出幸福生活的蓝图,并且提供许多解决方案。然而实际上,他们并不缺少乌托邦之情,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在宣扬救世言论同时也在嘲笑平民知识分子勾勒的“蓝图”,逐渐将这种文学发展成了一种乌托邦思想,并愈演愈烈。1787年赫拉斯科夫在《卡德姆与和谐》中首次发表反乌托邦思想,随后《无名城》《最后的自杀》等代表作皆是反对作品。

(三)“现代知识分子”虚无主义思想

虚无主义产生于东正教的精神世界,充斥着俄罗斯东正教的修炼,为此现代知识分子认为俄罗斯虚无主义和西方虚无主义是不同的文化。苏联解体后,新文化和虚无主义思想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现代知识分子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因素影响,对历史呈现否定的意向。否定历史的思想逐渐加深,甚至延伸到文化领域,对于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文学家以及其作品充斥着讽刺的味道,以此来彰显虚无主义思想[4]。在新文化发展中,对于“我是谁?”“我在哪?”一系列问题,现代知识分子用思考的方式来显示他们正处于迷茫、彷徨之中,以此显示虚无主义。

(四)“现代知识分子”后现代主义思维

苏联解体之后,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发展达到高潮,后现代主义没有特定的风格、流派。安德鲁·本内用仿真、新启蒙等词语形容后现代主义艺术。在现代知识分子的言论中,尽显“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理论,文学著作《“百事”一代》中的人物工作的性质是广告行业,扮演的是《西游记》(俄罗斯版本),这也是彰显智慧的一种游戏。在悖论思维领域中,现代知识分子陷入死胡同中,处于逃离状态。

五、总结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而苏联解体就是其中之一,俄罗斯民族不得不面临着政治和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转型,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种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知识分子一度处于彷徨、迷茫中,在走向虚空主义之后,又被迫回到现实中来。经历这个痛苦挣扎阶段,最后涅槃重生,由多种特征的知识分子共同组成思想谱系。

参考文献

[1]田刚健,尉一平.俄罗斯文学现实品格的当代回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0–26.

[2]司美玉.知识分子在当代俄罗斯的现状和作用[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3]王胜群.“俄国想象”与近代中日对俄罗斯文学的引介[J].外国文学研究,2017,39(06):63–72.

[4]姜磊.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