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20-12-17余乐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探索新时期

摘 要:党的基本工作及战斗力的前提为建立起基层组织。新时期,党的最基层组织之一即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其作为广大青少年与党的主要联系纽带及桥梁肩负着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及管理教育的主要职责。文章旨在介绍现阶段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主要设置模式,并深入分析各个设置模式的优劣势,进而对新时期内高效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开展全方位、更高效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索

由于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相关工作存在诸多新问题新情况,此类情况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及战斗堡垒作用均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创新性创造新机遇。对此,我国各高校学生党支部须契合具体情况,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不断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及规范的基层党支部的设置模式。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主要问题及现状

相关数据表明,按照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组织形式,将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班级党支部设置模式;第二年级党支部设置模式;第三专业党支部设置模式;第四混合党支部设置模式。另一方面,面对当前新时期下的新需求,大多数高校在建设基层党支部方面也作出多种创新形式,例如将党支部建立于学校社团、宿舍楼或者网络平台等。

(一)班级党支部设置模式

现阶段,因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因此大多数高校均选择将基层党支部设置于班级内。班级内学生党员组成基层党组织,由于学生间熟悉程度较高,方便培养及发展积极分子,也能够广泛听取其他同学意见。另外,在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方面,鉴于本班级内学生之间互相熟悉,设置班级党支部也益于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校风建设,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班级内部的冲突。然而建立班级党支部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由于各班级之间均具有其团体属性,因此促使学生党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极易在较为单一的集体内与其他党支部形成分离。

(二)年级党支部设置模式

一般而言,针对班级学生党人数偏少的年级会单独设置学生党支部。因为其班级内无法组建基层党支部,于是集中同一年级的班级,设置年级党支部。然而不同的年级党支部则会存在其它问题,比如,该年级阶段学生党员较少,因此此年纪党支部便发挥极小的作用;而由于年纪的逐渐递增,党支部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党支部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造成党支部管理水平无法与迅速增长的规模成正比。另外,各高校也要注意,由于年纪党支部规模发展不统一,因此会造成后期发展时工作量有失平衡,故而不益于年纪党支部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专业党支部设置模式

高校专业党支部主要指以相似专业或者相同专业的班级为主体,设置专业党支部。此类模式主要用于各专业党员学生人数的均衡。当前阶段,由于年纪党支部及班级党支部的设置逐步显示出量的不足,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逐步朝着专业党支部设置趋势发展,进而构建为专业背景相近的联动性支部,此举可以有效建设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梯队,不仅能够有效解決同一年级学生党员人数偏少且培养任务重等问题,也可以克服毕业年纪学生党员人数居多,活动组织难度大等问题。不仅如此,各高校以专业为前提,垂直纵向设置基层党支部,能够推动不同年级间学生党员的互动交流,从而形成结对指导、结对帮扶。但是,因为各专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以专业为基础设置党支部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专业之间学生数量、质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极易造成各专业党支部党员数量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专业间理念交流。除此之外,长此以往各专业党支部的设置更加会削弱各位学生党员在各自班级的影响力,从而直接影响班级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混合党支部设置模式

混合党支部主要指将以上三种设置模式充分结合在一起,设置同年级同专业的基层党支部。换言之,即为高校内年级及专业党支部共同设置,促使学生党员既存在于年级党支部也存在于专业党支部内。近年来,此种党支部设置模式在高校内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混合党支部设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会造成各党支部的调整频率不断提高,表现出极强的不稳定性,长时间发展会抑制学生支部工作的发展,也会导致党员在发挥作用时专注力偏低,精力消耗过多等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经过时代的变迁,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党支部以班级、年纪或专业等为基础的党支部设置模式已与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发展需求及社会实践的转变不一致。因此,设置高校学生党支部须努力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现实需求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高度融合,要使主题性因素处于正确的评估基础上,以资源及载体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及实践。按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务,进行细致研究,不难看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主要着力点包含以下三方面,即学生社团、网络平台及学生公寓。

(一)以学生社团为着力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一个具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的学生团体,其发挥着较为突出的引导作用。但是,学生社团大多是自发组织,在稳定性、独立性及社会性等方面较为缺乏,且其组织结构较为疏松。因此要求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在社团层面促进理想信念树立工作,使学生党支部建立与学生社团衔接顺畅,不仅能够推动学生社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大力提升党支部成员的嵌入作用。另外,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党支部建设活动中,并引领广大党支部成员深入实践。

学生社团党支部主要指以社团为基础设置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该模式下的党支部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具体而言,在学生社团中设立党支部不但能够有效扩展高校党群工作的覆盖程度,也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其培养党性修养。此外,因为学生社团党支部的成员有相似度高的特征,因此可以突破年级、专业、院系及班级等约束条件,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更加有利于大范围内对高校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然而也不是所有的学生社团均能够建立基层党支部,不仅要符合党支部设置的条件,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社团的资源投入情况。如若确定社团具备上述要求,那么学生社团就会推进党支部建设,组织更加丰富的社团活动,使二者充分融合,进而借助学生社团党支部的设置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以网络平台为着力点

我国经济水平及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化也逐步成为主要的教育平台。在广大的学生群体中,网络信息化的使用也呈现出一定的即时性。故而,网络平台也要充分发挥出教育的性能,充分运用其促进作用,将高校学生党支部深深根植于网络之中,从而能够强化网络平台的引领作用。因此,在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时,各高校应充分重视网络平台的作用,加大力度提升其对于党支部建立的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创建也提供了新路劲及手段。高校学生党组织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显著特征,逐渐尝试在网络平台上构建虚拟党支部或者虚拟党校,开展网上党支部组织生活,进行网络平台谈心等活动。此外,也要基于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的密切关注,全方位掌握学生党员的情况,积极主动发挥高校门户网或者专题网站的引导作用,创建网络平台为高校学生党建活动搭建新平台。特别注意的是,高校设置网络党支部主要以虚拟党支部为主,其并不具备培养或者发展学生党员的性能。其能够将学生党员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及时通过网络进行各项组织活动。由此可认为网络平台下的党支部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有效扩展信息输送渠道。

(三)以学生公寓为着力点

据调查统计,大多数学生的在校时间在学生公寓中度过。故而,学生公寓的文化创建工作十分重要,高校也特别要注意将党建及理想信念培养在学生公寓内开展。当前而言,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在学生公寓内设置党支部在,但其仅停留于较为疏浅的层次。在设定公寓党支部规章制度方面,党支部学生党员间的互动交流方面以及党支部工作正常开展等方面均有欠缺。因此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采用网络党支部等形式设置学生公寓党支部,而并非具有具体的培养发展党员性能。

高校学生公寓党支部的设置主要指以学生公寓为基础设置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其是学生党支部进一步深入广大高校学生的创新之举。然而此类党支部设置模式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均可设置,其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公寓的实际情况,例如该公寓内的党员现状、积极分子或者预备党员情况等。除此之外,与社团党支部设置条件较为相似,学生公寓的党支部设置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资源的投入,否则将难以支撑党支部工作正常开展,效果也不明显。如若学生公寓党支部顺利设置,那么该公寓党支部组织便可以大力培养入党申请人及积极分子,向其开展较为深入的考察、教育等活动,或者向上级党组织进行推优入党等工作。除此之外,如若学生公寓党支部如果运用虚拟设置的形式,也会产生相应的化学效应。换言之,即为在学生公寓内创建虚拟党支部,该公寓内的学生党员能够充分结合其具体情况及开展文明宿舍评选等主题活动,从而协助做好卫生、安全、文明等公寓管理各项工作。

三、结语

当前看来,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须按照新形势及新需求作出一定的转变及创新,从而可以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此外,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以往的经验及当前的做法基础上,主动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洋,耿武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微载体建设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2] 吴光梅.“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O2O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

[3] 刘永平.高校师生“互联网+党建”平台构建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微信公众号为例[J].才智,2018(12).

[4] 李春燕.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创新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01).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电子商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余乐(1987- ),女,硕士研究生,助教,西安翻译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探索新时期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