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依托“三进三融”提升高校学生团建工作的研究

2020-12-17王静远黄捷畅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形势

王静远 黄捷畅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内容、形式和阵地的改变,使得传统的共青团工作不再适应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提升团工作的全面性、高效性和创新性,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此,我院以高校共青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着力点,结合学生社区发展及学生实践需求,发挥学生专业优势,通过“三进三融”共青团建设工作模式,提升共青团的有效覆盖面及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发挥专业优势中坚定“四个自信”,在实践服务中明白责任担当,在自我管理中相互促进。

关键词:新形势;共青团改革;三进三融

随着共青团改革的深入,高校团建工作的基础、目标以及环境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在工作环境,随着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凸显,学生工作的主阵地也从以往的教学区转向了学生社区以及校外实践,共青团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必须坚持改革强团”[1]。这就要求我们对高校团建工作的重点要做出改变及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和思考,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基层的团组织建设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在工作思路和建设上保持“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时效性”,善于创新,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及工作阵地特点,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全面推动高校学生团建工作。因此,如何在学生社区及校外开展学生团建工作,提升团工作的全面性、高效性和创新性,让基层团建工作最大程度发挥纽带联系作用,是提升高校学生团建工作的重要思考

对此,国际教育学院充分分析新形势下学生特点,结合学生工作进社区及共青团改革要求,构建“三进三融”团建模式,将团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区,融入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全力发挥好共青团的纽带作用以及引领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自2016年11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以来,国内各高校对共青团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及实际工作调研中发现,目前对高校共青团改革的路径主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青年学生成长需求[3]、高校共青团品牌项目建设[4]和当前高校团建存在的问题[5]等方面展开工作,按照共青团改革方案的具体指导,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党建带团建”和“班团一体化”等基层共青团建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和凸显性。但在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成长需求在不断改变,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育人理念方法、服务内容、社会实践模式和校园统筹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无法更好地适应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只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引领缺乏实效性

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引导青年,要求要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因此,思想引领的实效性是决定青年学生能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高校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工作成效仍不够理想,团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足,有效覆盖面不高;引导方式缺乏创新,跟不上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引导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干部引导力不足,因为事务性工作繁多等实际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投入跟多思想引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二)实践育人缺乏长效性

以强化组织动员青年的能力为关键,广泛有效地团结凝聚青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组织青年作为共青团另一个基本职能,目标是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一批能够回馈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的人才。目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以及生产实习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但事实上,学生寒暑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以及生产实习,多是青年学生或者高校自主策划,以及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实践单位为主,加之学生本身处于专业学习阶段,业余时间较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无法得到实践服务单位的专业、持续的指导,这导致青年学生的实践方案和实施过程脱离社会需求,育人效果无法最大化。

(三)管理模式缺乏自主性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学生一般是受教育和被管理的一方,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方面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愿较弱、氛围不浓,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被管理,受此影响,大部分高校共青团也缺乏主动采取措施、营造氛围和加大引导的力度,高校青年团员在团建过程中也处于被动地位,青年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团的建设缺乏兴趣,使得高校共青团的建设缺少了重要的青年力量,削弱了团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二、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学生团建工作的路径

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指导,以高校共青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着力点,国际教育学院结合学生社区发展及学生实践需求,同時,发挥学生专业优势,构建了“三进三融”共青团建设工作模式,提升共青团的有效覆盖面及引领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一)走“三进”,助引领

依托学院学生社区中心,让团建进公寓、进社团、进“双创”,促进思想引领入脑、入心。

团建进公寓。我们打破以往团建在班级的壁垒,把学生宿舍打造为推进团建工作的基础阵地,将团建作为学生文明公寓建设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对此,我们成立公寓党章学习小组,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宿舍读党章、讨论学习等活动,推进党章学习成为培养党建梯队的重要抓手;打造学生公寓团建文化墙,在学生公寓楼下设立团建宣传专区,以海报、漫画等形式,打造富有特色的公寓文化阵地;以团建促文明公寓建设,举办学院宿舍文化节,打造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特色宿舍。

团建进社团。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自发组成,是高校中最活跃的群体,是许多学生课余时间的“家”,对此,我们在每一个社团设立一个团支部,选拔理想信念坚定、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的团员骨干担任社团学生负责人,建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团日活动和社团活动相融合的社团活动体系,引导社团把握工作方向和活动重心。

团建进“双创”。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对此,我们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团队临时团支部,融合“双创”教育与实践活动开展思想引领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双创”团建的显示度。

(二)促“三融”,展特色

依托专业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团建融入创新、融入文化、融入实践,推动团建工作全面开展。

团建融入创新。新形势下,青年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具有更多个性化的追求,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以及理论性学习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对此,我们将团建融入创新实践元素,依托专业特点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思想引领活动,推进思想引领融入青年的学习并成为常态。如根据动画专业技能,以动画、手绘、动漫演绎的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宣传,以受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活跃创意的表达方式学政治、讲政治,让思想引领深入人心。

团建融入文化。作为高校加强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6]。将团建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方面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多载体的形式开展多样大学生思想引领教育活动,文以化人提升思想引领的生动性、亲和力、感染力;另一方面,团建工作的融入加强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方向把握,让校园文化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如开展“追梦中国,我与祖国共成长”手抄报比赛、爱国文创设计作品大赛等绘画类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团建融入实践。将团建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团员学生责任担当,积极开展助力精准扶贫、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国际教育学院特色,将国际化特色融入志愿服务中,将国际文化与服务群体分享,为志愿服务活动添加新的元素。通过为学校、学院发展建设贡献力量、服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响应精准扶贫的国家政策,组织青年学子走出校園,将当代青年的爱心、公益心、青春活力奉献给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实践中的体验式教育引导回归初心,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培养家国情怀,坚定 “四个自信, 矢志投身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青年。

三、结语

新形势下,随着共青团改革的深入以及学生工作重点的发展变化,高校学生团建工作从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和工作阵地都应该相应调整,以保持团建工作的全面性、高效性和创新性。高校团组织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践中,依托“三进三融”模式,将团建工作与高校育人工作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凝聚青年作用,让团建工作深入学生生活中,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发挥专业优势中坚定“四个自信”,在实践服务中明白责任担当,在自我管理中相互促进,最终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贺军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青春篇章》[EB/OL].(2018-06-26)[2018-07-04].http://news.youth.cn/zt/t18/#page2.

[2] 刘佳.共青团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04):73-79.

[3] 刘亚男.高校共青团育人价值体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11):54-60.

[4] 陶好飞. 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看高校共青团改革[N]. 中国青年报,2016-04-24(004).

[5] 沈威.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及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01):108-114.

[6] 钱尔红,邬旭东.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育人成效探索[J].蚌埠学院学报,2020,9(03):79-82.

作者简介:王静远(1989.10- ),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团研究。

*通信作者:黄捷畅(1991- ),男,广东广州人,硕士,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新形势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新形势下国企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