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2020-12-17张冬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张冬梅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工匠精神的重要培育基地,社团对于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和培育工匠精神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职业素质高的大国工匠,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路径三方面进行论述,为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精神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工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内在精神特质和外在技术表现的凝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是各行业从业者追求的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匠心性、独创性和匠德性三个方面。匠心是指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独创是指追求终极、开拓、创新的事业;匠德是指热爱、奉献、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美国劳工部委员会认为职业素质是适应社会变化需要,能够科学决策、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实现职业发展和人的成长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品格和个性特征。我们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教育作为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的五大要素。学生职业生涯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以较好的职业素质为前提。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就业市场和具备职业发展潜力的学生,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

2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1工匠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如今我国的众多企业都是选择了一些见效快、投资数目少的投资方式,并不愿意将培养的人才都投入到见效慢、投资资金较多的一些领域当中。就是因为企业太过于重视效率而将质量给忽视掉了,以此出现了我国的人民去抢着购买别的国家的生活用品这类的现象。这样的现象长期的持续下去,也是“工匠精神”缓慢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如今越来越重视质量问题, “工匠精神”也在慢慢的浮现出来,这不仅仅是给我国的制造业出现的机会,也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机遇。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理念当中,让“工匠精神”穿插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够给我国提供有着“工匠精神”的高质量人才,保障我国的持续发展。

2.2是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

“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高职院校要把“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重视人才素质,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加快发展的机遇,这也是我国赋予高职院校的一项任务。高职院校应承担起应对的责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虽然已缓慢进入发展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如传统的教学模式、社会需求等因素,高职院校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但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职业教育各层次环节衔接也不是很完整。存在职业规划、职业素养流于形式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对人才素质产生一定影响,阻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要穿插“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把“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发展意义,保障高职院校的发展。

3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路径

3.1“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相结合

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肩负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在对高职学生开展素质培育过程中,高职学校一定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力求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整个学习阶段。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为学生的 个人发展做铺垫,也是为学生与企业岗位的需求顺利对接做铺垫。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适用于学生的各个发展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导方针。无论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3.2深化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与企业有良好的联系,安排学生在企业中学习,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比较完善的实习基地,但在工作压力、工作要求等方面与实际工作环境仍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提前感受实际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人才的优势。我国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加大补偿政策力度,加大对实习学生的资助力度。这也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更加充分地投入到实习中,与人才培养的开展完美配合。同时,企业还必须为实习生提供固定的实习工资,实习工资不能克扣或延迟支付,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工匠精神”。此外,企业还可以观察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如果有业绩突出的实习生,可以引入企业,正式成为企业的员工,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资金、人力,还可以补充企业的空缺位置,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

3.3创造合适的社会环境,培育工匠精神

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因为完善的制度是保障“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完善的制度能够改善人们对于职业、求学观念的改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此,可以得出完善的制度对于“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改变我国人民观念的改观。所以,我国政府要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并且将其完善,还要保护企业的产品权益,让企业的辛苦付出能够得到同等的回报。还要对酬薪体系进行改革。要让不同技术人才的技术与薪酬想匹配。但是如今经济的问题还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比如某些工作人员工作了许久,也有了许多的荣誉,但是自身还是挤在一个狭小的出租屋当中,过的生活与自身的荣誉没有成正比。所以,在培养“工匠精神”的同时,也不能够忽略物质的保障,只有解决的基本的物质需求,工作人员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

3.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工匠精神

目前,我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已得到推广,实习学生实习时间不足、实习环节不完善等因素已成为影响学生产业知识的因素。因为每个专业人员都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才能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必须把这作为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仅用了几个月最多一年时间。这样一来,进入职场的学生就会出现专业知识与工作要求不符,不能胜任工作要求的现象。“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实践加强,也需要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有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开展“工匠精神”的培养,保证人才素质。此外,在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着眼于实际的市场需求,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结束语

高职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我们要从提高职业道德、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起,将工匠精神元素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促使学生的职业素质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晶,吴国毅.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9(20):103-108.

[2] 丁林林,仲晓谦.“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大眾标准化,2019(12):195+197.

[3] 窦雪莹,马新铭.浅谈"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12):21.

[4] 张文颖,马维鸽,岳丹等.试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林业科技,2017,46(06):73-75.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