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建构资源与理论品格

2020-12-17杨水远

关键词:文艺思想文论文艺

杨水远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传统文论和世界优秀文论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建构的三个理论来源。习近平文艺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包括文艺功能论、典型理论、文艺批评标准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论域;强调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美学理想、概念体系、作家论和创作论等重要方面均有独到发挥;西方优秀文艺与文论在习近平文艺思想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明共同体视野为文艺交流从借鉴走向互鉴奠定了学理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释与发展构成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理论内核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全新创造。

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文艺工作者持有怎样的历史观,都会在其艺术作品中有所反映。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历史的进步性、规律性和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习近平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1]习近平生动而全面地论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发展,并将其应用于文学领域。与此同时,习近平强调伟大的文艺具有揭示历史规律、民族前途和人类命运的重大作用。他指出:“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2]也正因为如此,文学艺术承担着继承历史遗产、反映时代现场、指明历史方向的重大责任。通过对唯物史观的阐释,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文艺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做到有史识、史才和史德,能按照艺术规律呈现艺术化的历史,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的作品。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2]那些真正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文艺作品,具有培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功能。

习近平文艺思想处处闪耀着辩证法的伟大光辉,辩证表述是其最重要的理论风格。习近平的文学观是辩证的有机论,强调文学活动是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是社会生活、创作主体、文艺作品和文艺消费的统一,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在处理中外文艺传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艺与人民、现实与理想、党性与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等对偶性事物和概念关系上,习近平熟练运用辩证法,在发挥不同方面优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诸多理论难题作出了符合历史规律的解释。

习近平文艺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能动反映论。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文学艺术作为精神生活最终取决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其在文学理论上的表现是“文艺来源于生活”这一朴素文学起源论的提出。文艺来源于生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内核,并形成了中国特色文论对文学起源和本质的重要界说。毛泽东强调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4]习近平延续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这一基本立场,不止一处强调人民生活是艺术家生活的土壤,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源泉,是艺术作品的最主要的题材,离开人民生活,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根的躯壳,体现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朴素唯物论立场。习近平认为中西古今优秀文艺作品都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并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中国古典诗歌《弹歌》生动地反映了先民的狩猎活动,《吉尔伽美什》反映的是两河流域上古人民对自然规律和生死奥秘的探索。这些伟大作品通过立足当时人民的生活,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因此,习近平要求文艺工作者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习近平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问题域均有重要发展。列宁将文艺事业看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5]习近平认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拓展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为文明交流互鉴服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1]习近平强调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社会主义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风貌、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加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加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与此同时,习近平强调世界各文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文艺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理应在构建文明共同体中承担相应的责任。

习近平文艺思想重新焕发了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的价值。典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曾提出影响深远的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论。典型理论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核心话语,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思潮的引入,典型理论被目为宏大叙事,受到广泛批判而一度衰微。[6]习近平文艺思想在更高层面上恢复了典型理论的地位。习近平强调:“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2]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对典型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典型塑造的高度等同于艺术的高度,作为成功作品的重要标志;其二,对新时代何为典型以及如何塑造典型做了明确的规定,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典型人物是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千万万人民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习近平文艺思想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立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维方式,深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基本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本。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论的转化与创新构成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民族品格

习近平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1]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主要包括“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基本精神,以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效老爱亲”[1]的传统美德。体现在文艺思想上,就是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认为优秀传统文论构成当代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也是构成当代文艺作品骨气、个性和神采的内核。民族品格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区别于以往文艺理论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强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中华美学精神蕴含在古典文论天人关系、情景关系、艺术境界的领会和追求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对中华美学精神作了精炼的概括:“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情于理,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1]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习近平所概括的“三个‘讲求’和一个‘强调’,是对中华美学精神最为精准的表述”。[7]第一个讲求可看作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手法,先言他物的“赋”,比方于物的“比”,托事于物的“兴”,都是中国传统美学托物言志的重要手法。第二个讲求是语言运用,中华传统美学强调“简易”,大道至简,表现为炼字炼句。第三个讲求是意境营造,意境是指超越于语言意象之上的审美想象空间,是中华美学的终极追求和独特概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8]习近平强调“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1]“培育”强调的是文艺的教育、教化功能,“弘扬”强调的是文艺的宣传和提升作用。也就是说,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探讨和发挥,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体现中国风格。

习近平文艺治国理政及文以化人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文论的继承和发展。重视文艺的政治载道功能,一直是儒家文论最重要的内容。《毛诗序》认为文艺具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9]63的重大作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文章提升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9]159的高度。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的生活。”[1]事实上,传统儒家文论的所载之道往往出于政治功利,在于教育民众、化成天下,新时代文艺所载之道则是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是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是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与民族之大道。习近平文艺思想所载之道与传统儒家文论既有相通的一面,也有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传统文论的教化功能除了政治教化,最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礼记》上说“温柔敦厚,诗教也”。[9]22习近平文艺思想继承了儒家文以化人的重要理念,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2]因此,要“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2]习近平将文艺的教化功能比喻为“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强调文艺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指出文艺的教育功能与政治宣传和知识传授功能的差异。

习近平对艺术家“德艺双馨”的论述,是对“文如其人”的继承和发展。扬雄在《法言·问神》中认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10]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说:“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11]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说:“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12]“文如其人”对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内在关系的肯定性论述,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特点。习近平文艺思想强调艺术家修养与技艺相统一的“德艺双馨”,正是对文如其人传统的有意识继承。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加强道德和技艺两个方面的修养。文艺工作者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新时代的文艺要给人价值引领、精神引导、审美启迪。自然,“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1]文艺工作者从事文艺工作,必须掌握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要加强“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做到技艺方面的成熟。从而真正成为新时代“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习近平文艺思想特别强调对中国传统文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理论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色彩,不仅大量引用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理论话语,而且特别强调中华传统审美风范,强调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念与神韵及其当代表现。习近平强调,当代文艺要充分体现中国价值观念、中华文化精神和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要“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13]

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互鉴和共存构成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1]习近平在其文艺思想建构中以此为基本准则,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在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理论视野上,他提出“文明交流互鉴”,对如何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方法论提出了全新的看法。

习近平文艺思想重视对俄苏文论优秀传统的继承。俄苏文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国和前苏联的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重要参照。别林斯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思想家的文论是中国当代文论重要的理论资源,季莫菲耶夫和毕达可夫等人的文论教材,曾是建国后我国文论建设的重要仿效对象。建国初期,苏联的电影、芭蕾舞、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对我国文艺发展影响深远,俄苏著名文艺家托尔斯泰、普希金、高尔基、契诃夫等人的著作影响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文论学者。2013年,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强调:“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14]习近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14]据统计,习近平读过的俄苏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至少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其中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对习近平坚韧、积极向上的性格影响很大。[15]这些都对习近平文艺思想产生了有益影响。

习近平文艺思想还特别重视对欧美优秀文论的吸收与融合。自近代以来,我国文艺就接受欧风美雨的洗涤,“白话文、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等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1]梁启超、鲁迅等都曾介绍过西方文论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现代文艺思想的生成和发展,是我国较早接受西方文论的典型。改革开放后,我国文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更加广泛和深入,几乎所有西方20世纪重要的文艺思潮,都在中国有其研究者和践行者。习近平曾广泛阅读包括古希腊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空想社会主义文艺著作等在内的西方文艺著作和思想著作。尤其是对歌德的《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法国作家雨果、巴尔扎克的著作、美国作家海明威、惠特曼、马克·吐温等的著作非常熟悉,这构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广阔视野和理论深度。

在借鉴方法上,习近平坚持“洋为中用”的中国化原则,指出“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1]并对“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单向借鉴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独具特色的“文明交流互鉴”概念。文明交流互鉴是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也是对中华文明主体性地位的确定。文明交流互鉴理念构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成为习近平文艺思想综合创新的学理性基础。

从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演化而来的文明共同体概念,构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互鉴共存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文明共同体是对世界文化多样化和丰富性的尊重。习近平认为世界文明应该是“多彩的”“平等的”和“包容的”。[16]另一方面,从文明共同体的基本内涵看,文明共同体打破了传统的文明冲突理论,从而建立了以沟通协商、政治谈判为核心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为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就文艺发展而言,文明共同体视野为我国文论“超越西方中心论提供了学理自信”。[17]

从文明共同体视野来看,习近平完成了文明交流理论从“借鉴”到“互鉴”的理论转型。自1840年以来,我国学界对西方文化均采用借鉴姿态,师夷长技以制夷,借鉴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甚至一度演变到唯洋是尊的地步,大大削弱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习近平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西文化交流姿态的转变至关重要。在坚持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交流互鉴,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大方法论创新,是习近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

互鉴不仅强调拿来,也要坚持送去。中华文化外译项目就是文化送去的重要战略,文艺的送去是中华文化期待产生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强调文艺送去时讲好中国故事,强调文艺的中国表述。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8]讲好中国故事即讲好中国从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富强一路走来的故事,向世界形象地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为世界的发展提供借鉴,这是文学艺术的时代使命。中国表述即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来进行具体的文艺创作,让文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中华文论的自觉自信,能更合理、更从容地接受和整合西方优秀文化资源,也能更自信、更全面地展示自身文论的长处,为世界文论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文明共同体的宽阔视野和世界情怀,构成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要价值取向。

习近平指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体系性和专业性。”[13]这一重要论述,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建构为这一方向做出了标准性示范,对三大理论资源的借鉴,构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继承性;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创造性转化,构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民族性;对当下文艺现实的介入,构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时代性。习近平对文艺思想的创造性和对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的回应,构成了理论的原创性、体系性和专业性。习近平文艺思想以其完整的理论形态,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使文艺理论的中国学派必将引起世界瞩目。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文论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关于文论“失语症”的争论、悬疑和前瞻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文艺范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