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2020-12-17朱之红
朱 之 红
(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思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学思结合”[1]。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也要达成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的人文性目标,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2](P8)。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基础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
“Critical thinking”意为“建立在标准之上的有辨别力的判断”。起初学者们将其译为“批判性思维”,现在更多译为“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一种理性的判断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再思考,是对已产生思想的回顾、评价和修订[3](P10),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4](P20)的能力。 换而言之,思辨能力是指积极运用解释、分析、推断、归纳和自我调整等认知技能,对某一特定领域知识的重构、逻辑内化以及进行独立判断的思维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
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学者主要对思辨能力的构成、培养策略、测量标准等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关思辨能力模型和思辨能力测评量表方面的研究颇丰。在思辨能力模型方面,特尔斐项目组提出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5],将思辨能力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大部分;美国思辨中心主任Paul和Elder提出三元结构模型,将思辨能力归纳为思维元素、检验标准和智力特征等三大元素。[4](P38)在思辨能力测评量表方面,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和Cambridge Thinking Skills Assessment 等二十余种测评量表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比较而言,国内有关“思辨能力”的研究总体起步较晚,在外语教育领域,20世纪末黄源深教授首次指出我国外语专业师生“思辨缺席症”,并探索了思辨能力缺席的成因。[6](P1,19)自此,思辨能力逐渐引起了外语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相关研究在近十年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外语学习领域的思辨能力实证研究主要以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如探讨英语专业系列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7](P29-33) [8](P79-73) [9](P51-58),研究外语专业学术思辨能力测评的手段等。[10](P33-39)在思辨能力的模型建构方面,林崇德的三棱结构模型[11](P37),文秋芳的层级理论模型[12](P42),黄远振的三维立体模型[13](P65)等都为我国外语教学环境下思辨能力的研究拓宽了思路。其中文秋芳的层级理论模型集中并简化了“双维”“三元”“三棱”等模型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性和操作性,得到业界的重视和认同。为此,本文主要基于文秋芳层级理论模型的第二层次,即分析、推理和评价等思辨能力和思辨情感特质的培养进行实证研究。
(三)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本世纪初,以面对面传统教学与e-learning(数字化和网络化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创设了基于移动通信设备、 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作为信息移动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载体,混合式教学势必成为常态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近年来,学界对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14](P60-57),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15](P168-170),基于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等。[16](P27-32)总体说来,对思辨能力培养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不足,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大学英语思辨教学的实证研究更为少见。
鉴于此,本研究构建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通过语言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研究工具探索该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学习通常表现为运用语言形式表达思维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完善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运用语言表达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思辨能力促进语言表达,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
(一)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型构建
根据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思辨能力不仅是多种思辨认知能力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情感特质的组合。[17](P26)结合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本文将思辨能力的范围主要限定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评价能力等思辨认知能力上,同时兼顾好学、开放、自信等积极情感特质的探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课前准备、课中建构以及课后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型
1.课前准备
教师围绕思辨能力培养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引发思考探究。学生在课前观看网络学习资源(文字、音频、视频、链接等形式),研读微素材和其他拓展资源,并借助网络搜索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在完成在线任务的同时,生生与师生间实时交流互动,获得心得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的判断,对网络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中出现的事实和观点进行识别、比较和质疑,对模糊的观点进行澄清。在实时交流互动中,组内成员和组间可以对比、质疑、评判等。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情感特质也得以完善和发展。
2.课中建构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内化学习、加强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在彼此的分享和探讨过程中,学习表达个人观点,发现和梳理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思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检测学生课前的在线学习效果,并围绕思辨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评价,发展思辨能力,传递交流彼此观点,成为真正知识的建构者。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营造师生及生生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也可以培养学生容忍、尊重、修正、自信等情感特质。
3.课后反思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研究任务,进行评价和反思。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平台能够为实时互动提供及时反馈的便利条件,完成研究任务后,学生们可将个人和小组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学习过程,并将成果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相应思辨能力的训练,如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阐释和比较;基于已知的论证,提出新的判断;对自己和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等等。课后反思不仅能够夯实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他们自信、开放、求真的情感特质。
(二)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型实证研究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学生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共计70人。其中实验组男生20人,女生15人;对照组男生19人, 女生16人。研究对象均由同一教师授课。
2.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为了解学生对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及受益情况,笔者参考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SCI),同时借鉴国内学者在相关领域的调查问卷,编制了调查问卷。学生通过问卷星参与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3个维度9道题目,分别从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在线学习情况和指导评价3个维度调查研究学生对该模式的满意程度。这9道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设计方法,从5分至1分分别代表了“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在实验前,首先以重复测量的方式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3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50,0.754,0.821,这说明问卷的设计题目可信度较高。
(2)在线测试
本研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在线测试等,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学情记录,可以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在进行新型模式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所教授的2个班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思辨能力测试和英语综合能力测试。思辨能力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评价等3个维度的思辨能力。综合能力测试材料为CET-4真题材料,这也保障了测试成绩的客观公正和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导出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除此之外,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就课程进行互动。根据线上数据和在线讨论记录,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监控和观察分析,了解他们对于该新型教学模式的态度,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调整。
(3)深度访谈
为获取深入全面的信息,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实验组中随机抽取10名研究对象,进行每人约20分钟的访谈,对调查问卷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探究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思辨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具体访谈内容包括:实施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来,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 具体有什么收获? 您遇到的最大挑战和困扰是什么?您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哪个或哪些环节亟待改进和提高?
3.实施过程
(1)选取笔者所执教的来自两个不同专业的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200名(其中男生112名,女生88名),进行前测评估,测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英语能力。为确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前测评估后,采用整群抽样选取两个班共计70名研究对象。
(2)将70名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5人。对实验组采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对照组仍采用传统面授教学模式。两组均由同一教师授课,实验周期为16周(一学期)。
(3)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思辨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进行后测;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思辨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变化和差异,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组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从实验组随机选取部分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深入调查影响思辨能力培养的因素。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效果
实验前后,教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思辨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前测和后测(试题难度保持一致)。并将测试成绩利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测试成绩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思辨能力及英语综合能力的测试成绩描述统计
对照两组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发现两组学生的思辨能力前测均值分别为18.94和19.04,基本相当;而后测均值分别为23.84和20.99,实验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效果显著。两组英语综合能力前测均值分别为 70.43 和 70.51,数据大小接近,说明实验前两组的英语平均水平相近; 两者标准差分别为8.424,8.528,相差不大,说明两组的整体成绩分布相近。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均值分别为 78.43 和 73.57,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与后测成绩进行组内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成绩提升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前测成绩标准差为8.524,而后测成绩标准差为4.124,差距明显减小,说明实验组学生的组间差异逐渐减小(见表2)。
表2 思辨能力三维度统计表
表2显示,在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思辨能力的3个维度,即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评价能力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两组在思辨能力的3个维度均有所提高。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的3个维度都提升更快。其中,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P值(0.001,0.005)均小于0.05,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评价能力上,实验组成绩略优于对照组,但未能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529),这说明新型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尤其是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升,但在评价能力维度效果不显著。
表3 后测英语综合能力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表3结果中,方差方程的 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中成绩的P值(表3中Sig.)为 0.217,大于0.05,表明两组的成绩方差无显著差异,方差齐性。均值方程t检验(t=-0.472, df=135, p<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成绩有显著差异。
以上数据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新型模式教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成绩提升较为明显,组内学生的成绩差异也逐渐缩小。这说明以思辨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高英语成绩,教学实践整体效果良好。
(二)教学满意度调查
调查问卷分别从新型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在线学习情况和指导评价方面,调查学生对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见表4)。
表4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
综合而言,学生对于整体的教学设计较为满意(4.21),认为这种方式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4.02),这说明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该模式具有实践应用价值。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新型教学方式(3.85),这说明新型教学模式仍需适应接受过程,也反映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部分学生的选择。问题4至问题6反映了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态度,因其随时随地并且可重复观看的优点,学生均对网络资源的灵活性持肯定态度(4.65)。他们认为,合适的在线学习资料,可以加强思辨意识(4.14); 新型教学模式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就学习效率而言,在线学习效率并不像预测结果一样乐观(3.82)。就指导评价而言,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和评价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4.23),认为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可以帮助自己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对于同伴互评评价相对较低(3.50),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有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测与互评,从而发现问题并改进提高。
(三)影响因素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态度,分析影响思辨能力培养的因素,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该模式有助于自己思辨能力的提高;在线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有助于构建知识、活跃思维;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加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思辨意识。但与此同时,学生也提出了新型学习模式下的困扰和影响因素。有些访谈对象说到:“我很不擅长表达自己,在线还好,面对面的交流实在是困扰我,不知道如何跟他人有效沟通”;“分组讨论的时候参与度参差不齐,组长安排任务不合理,有人随便应付,缺少跟组内成员合作的成就感”;“在线学习的时候太多让我分心的事情了,原本想好好学习,结果不知不觉去浏览网页了”。在实验初期,有学生线上反映“在线学习任务太多了,压力太大了”;“这么多的在线学习资料,让我眼花缭乱”。这些描述集中可概括为:教学设计不够具体、评估体系不完善、沟通组织技能缺乏等。
四、反思和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实验组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业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细化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能力培养目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Brainstorming、问答、小组讨论、思维导图、主题报告、学术演讲、辩论赛和撰写研究报告等等,全面提高思辨能力;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资源选择、课堂活动设计、综合成绩评价等多方面激发学生思辨意识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拓宽思辨思维培养的深度与广度,对教学策略、方法和内容进行适度调整,达成提高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
第二,完善新型教学模式的评估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估工具,监督学生在线学习,确保在线学习质量;重视过程性评价,创设具有难度和挑战的思辨能力培养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思考和批判性反思展开合作,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互评;完善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
第三,重视学生积极情感特质的培养。教师需要在加强自身思辨素养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人格倾向、情感特质和内在动机,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积极的情感交流纽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体验有效表达自身观点的成就感。